現在提到三線建設,可能很多年輕人會一頭霧水,那段燃情歲月也許只有老三線人們才能如數家珍。三線建設是發生在上世紀1965年至1980年,短短的十五年間的一段歷史往事,是新中國在各種強大外來勢力包圍下,舉全國之力進行的一場生產力佈局由東向西轉移的戰略大調整。
三線建設作為新中國歷史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為我國的繁榮富強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江西瑞昌這個名不見經傳的小城,工業遺產幾乎遍及全市域範圍,沒有來過這裡的人也許很難想象,在這個毗鄰長江的南方小城裡曾經有過多麼熱火朝天的一段歲月。
江西航海儀器廠就是瑞昌諸多三線建設中的一個。江西航海儀器廠,軍工代號459廠,始建於1970年,為中國船舶工業集團所屬軍工企業,在當時具有極高水平的燃燒器技術研發、工程設計、製造和除錯服務能力。
在時代的號召下,來自五湖四海的工人、幹部、工程技術人員、知識青年等告別家鄉,匯聚於此,投入到459廠的建設當中。當時的建設者們手拿肩扛,開山鑿地,在偏僻的山區裡建起了自己未來生活了很多年的家園。廠區內生活設施一應俱全,有廠房,辦公樓、宿舍、醫院、商店、銀行、等等,工人們大都以廠為家,廠裡的三線子弟們,在這裡從幼兒園可以一直讀到高中,看病除了要做大手術,否則廠區醫院都能解決,那時候大家對這裡充滿了歸屬感。
廠裡效益好的時候福利待遇也很好,夏天發冷飲票,廠裡做冷飲和麵包類,冬天取暖廠子也給解決。好多職工在家屬院四周種了各種蔬菜,足不出戶就能自給自足。為了豐富職工們的業餘生活,平時一到週末廠裡還會組織節目,有時候放電影,有時候組織球賽,還有廠車接送職工到市區購買物資。
在經濟浪潮的衝擊下,459廠不可避免地經歷了轉型的陣痛,直到2008年整體搬遷,這片舊址逐漸寂靜了下來。大部分職工去了新廠,宿舍區裡至今仍有些退休老人居住,使這裡看起來不至於太過荒涼。這裡氣候很好,四周一片綠色,曾經的紅磚大樓雖然已經相當破舊、顏色也沒有了光彩,但在這草木的映襯下依然格外顯眼。
城市化的程序、經濟的發展,急促而不給人喘息的機會,那些現代化的建築鋪天蓋地湮滅了舊日的記憶。三線遺址所承載的不僅是歷史的痕跡還有集體記憶,如何讓這些三線遺址重新煥發生機,不至於荒廢讓後人無以紀念,是我們需要思考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