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年8月3日,一個噩耗傳來,好不容易重新振作的羅瑞卿大將意外身亡。兩天後,一架專機匆忙飛回國內,這日帶著寒意的秋雨降臨在北京,彷彿在弔唁逝去的英雄。
中共許多高階將領和幹部都急忙趕到北京西郊機場,他們中不少人都白髮蒼蒼,在細雨中遙望天際,安靜等候即將回歸的戰友遺體。偌大的機場沒有一個人說話,悲傷的氣氛環繞著所有人。
飛機降落後,首先下來的人是羅瑞卿的夫人郝治平。鄧小平立即上前,關切地詢問道:“你身體如何?是否有不適?”郝治平的臉色非常虛弱,聽見他的聲音後,鼻頭一酸,本就紅彤彤的眼睛再度聚滿了淚水。
她低聲哽咽著回答:“我沒事,還撐得住。我還要看著瑞卿下葬呢!”看見她止不住的眼淚,鄧小平心中充滿了自責,他懊悔道:“都是我的錯!怪我沒多勸他一句!”
鄧小平此話何解?羅瑞卿是意外身亡,這與他能有什麼關係呢?羅大將的死到底是怎麼一回事?這其中發生了什麼意外?鄧小平為何如此自責?要想解答這些問題,那就必須知曉這件事的前因後果。
在黨的十一屆一中全會上,羅瑞卿被任命為中央軍委秘書長,成功走出人生的陰霾時期。此時的鄧小平擔任軍委副主席,羅瑞卿上任後成為了他的得力助手,每天都竭盡全力地工作,借用大將自己的話來說就是:“此後我要把72歲當做27歲一般努力。”
羅瑞卿此時已經是高齡了,但他卻保持著為黨為人民的奉獻精神,每天都堅持高強度工作。一天二十四小時,他至少工作十二個小時,一旦沉浸在工作中,他往往五六個小時都不帶換動作。
這般工作實在是太耗身體了,羅瑞卿此前身子骨就差了許多,更別說十一年前他的腿部就遭受重創,左腿腳後跟粉碎性骨折,只能依靠輪椅行動。他身體還沒有完全恢復,這段時間的超負荷工作難以適應,沒多久就病倒了。
鄧小平對於他的病情十分關注,連忙讓人將他送進解放軍總醫院,找來了北京最好的醫生。羅瑞卿住院期間,葉劍英常常去看望他,對於這位戰友的腿傷他也非常遺憾,但國內在這方面的技術還很不足,不知道是否有機會治好。
就在葉劍英惋惜時,他的弟弟葉道英因為車禍,也被送進了醫院。葉道英在車禍中腿部嚴重骨折,眼看著也要過上坐輪椅的生活,關鍵時刻解放軍總醫院的骨科醫生挽救了他的命運。
葉道英被送到醫院時,傷勢非常嚴重,按照當時國內的水平,應該很難治療才對,這是怎麼做到的呢?原來當時醫院也在思考提升骨科手術水平的問題,所以這個案例出現時,所有的骨科專家都來到廣州,他們嚴肅地商討著該如何置換人工關節。
最終301醫院的一位骨科專家站出來了,盧世璧醫生在與各醫院專家反覆商討後,拍板定下了方案,拿起手術刀,為葉道英進行人工關節置換手術。手術的結果十分成功,證明了一眾專家的探討價值,讓國內的骨科醫生受到了極大的鼓舞。
尤其是葉道英術後,沒過多久就能下地活動了,再過一段時間就能完全不影響日常生活。有了第一起成功的案例,各大醫院便決定長期培養這個專案。而葉道英則成為了這項手術的代言人,對國內骨科醫生的水平讚不絕口。
葉劍英全程圍觀了弟弟的術前和術後的狀態,在為他高興的同時,也想起了另一個人,那就是有相同困擾的羅瑞卿。在詢問過葉道英的真實感受後,葉劍英立即向中央軍委傳達了自己的發現。
這個案例引起了諸位領導極大的關注,尤其是鄧小平,羅瑞卿跟在他的身邊工作,他可以說是最清楚羅瑞卿殘腿痛苦的人之一。他讓助理親自去看望了葉道英,確認效果後,欣喜地將羅瑞卿調到盧世璧醫生所在的301醫院。
羅瑞卿除了腿傷外,心臟也有點毛病,不過不算特別嚴重,主要還是腳後跟遺留的症狀。有時他也會嘗試走兩步,但過程非常疼痛,很快他就不敢嘗試了。
301醫院的醫生對羅瑞卿十分重視,經過會診,盧世璧與幾位同院專家商討,給出了相同的建議:需要在醫院住一段時間,腿部的治療迫在眉睫,最好是進行人工關節置換手術。
羅瑞卿的病無論是心臟方面,還是腿傷方面,都已經是陳年舊疾,想要治好肯定不可能在短期內做到。但身為軍委秘書長的他,哪能空出這麼長的時間不工作?平常因為腿傷,他就難以做到生活自理,現在連工作也做不了了嗎?
鄧小平看望他時,聽到他的反問十分心痛,他只能不斷地勸解道:“老羅啊,天大地大,沒有健康事大。沒必要太拼命了!”羅瑞卿對他的話總是笑著敷衍,住院沒幾天就鬧著要回去工作。
負責照顧他的醫護人員擔心地說道:“首長,現在您的身體還沒有恢復,未達到醫院的要求,我們不能讓您出院啊!”羅瑞卿可聽不進這些話,住院期間,他完全沒考慮自己的身體,滿腦子都是工作。
可能這就是老一輩的革命家刻進骨子裡的精神吧。羅瑞卿在經過人生低谷後,性格發生了巨大的改變,不再像以前那般爭強好勝、脾氣急躁,但勤於工作、日夜不休的習慣依舊保留了下來。
羅瑞卿回到崗位後,很快就不再滿足於坐在室內批改檔案,他想要像以前那般下鄉,去往基層查訪民生。他一旦工作起來,就完全忘記了自己是個身體虛弱的病人。他多次在幹部會議上,著重提出:“高階幹部更應該深入基層。”
羅瑞卿認為沒有什麼比言傳身教更能說服他人,要想動員其他幹部下到基層,那他自己就得先做到這一點。那時羅瑞卿出院還不到一星期,他來到天津的一支基層部隊,坐著輪椅檢查軍事訓練。
期間,羅瑞卿的輪椅無法進入坑道,部隊將士們打算讓士兵抬著他走,但他不願意,非要自己一個人嘗試,拄著柺杖吃力地行走,一瘸一拐地進入坑道的深處。
羅瑞卿時常感覺自己被雙腿困住了,也總是幻想有一天能夠快速治好腿,不影響工作。從天津的下級部隊回到北京後,羅瑞卿在辦公室沉思良久,終於在心底下定決心要治好腿。
得知他的想法後,鄧小平十分高興,他認為國內骨科手術完全可以滿足羅瑞卿的治療,還把葉道英的案例分享給了他,建議羅瑞卿也尋找葉道英的主刀醫生盧世璧做手術。
但可惜的是,中間發生了一個小插曲。組織裡很多同志都知道羅瑞卿的情況,也打聽到國外的一些優秀骨科醫生,出於好意,他們為羅瑞卿介紹了兩位來自德國的專家。專家一看羅瑞卿的情況,便打包票說:“我們可以為您安裝一條方便的假腿。”
羅瑞卿聽見他們如此肯定的語氣,便多詢問了幾句:“在德國這種手術的成功率有多高呢?”其中一位專家告訴他:“我們國家經歷了兩次世界大戰,犧牲很大,但在戰場的催生下,治療傷員殘肢的經驗非常多。”
另一位專家補充道:“所以在德國這種手術經驗的成功率很高。恕我直言,如果在我們醫院做手術,您的左腿差不多能恢復平常狀態,這比在中國做手術要安全得多。”
這兩位德國的骨科專家口若懸河的一番話,讓羅瑞卿萌生去德國治病的想法。不過當時他手頭上的工作還沒有處理完,真正開始治病是在第二年的一個春天,這次羅瑞卿剛住進301醫院,半天后,夫人郝治平也辦理了住院手續。
就在今天體檢時,郝治平被發現肺部有一個陰影,這不是個好現象,醫生認為她可能長了腫瘤,至於良性還是惡性,得做手術確認。羅瑞卿知道後大驚失色,他自己腿殘時都沒這麼心驚膽戰過。
兩人的病房是上下樓層,羅瑞卿很是不安,每天都儘可能守在妻子身旁陪伴她。羅家夫妻倆都進了醫院,兩個孩子連忙請假看望,羅瑞卿有些話不好在妻子面前講,便單獨和孩子們說了。
“你們的媽媽被查出來肺部長了個東西,馬上就要手術了,醫生說如果確診為惡性,可能就沒幾年好活了。她辛辛苦苦這麼多年,如果是這樣,老天也太不公平了……”羅瑞卿說著說著,眼淚就掉下來了。
圖|郝治平和羅瑞卿
幾天後,郝治平被推進手術室,羅瑞卿坐在走廊上等待,心情焦躁不安。然而,老天就是如此捉弄人。郝治平的手術結果被診斷為惡性腫瘤。先知道結果的是羅家孩子,兩個孩子都擔心父親的狀況,不敢告訴他結果。
羅瑞卿便自己去詢問了,儘管他心裡做好了最差可能的準備,但醫生肯定地說出口時,他還是大受打擊,悲傷得難以控制。到了飯點,護士見他不吃飯,便把飯喂到他的嘴邊。羅瑞卿反射性張嘴,卻怎麼也咽不下去,呼吸漸漸急促。
他讓護士先出去,說自己想要一個人待一會兒。警衛員小王擔心他的情況,悄悄進入病房,卻看見羅瑞卿坐在床邊就沒有移動過,臉上不停有淚水滑落,他在無聲地哭泣。
兒子羅箭收到訊息,連忙趕回病房,此時羅瑞卿已經收拾好情緒,他冷靜地對兒子說:“我不能再甘於現狀了,必須馬上把腿治好,這樣才能照顧你們媽媽,我得讓她接下來的日子都過得開心舒適。”
羅瑞卿就是在這個時候下定了出國治療的決心。當天晚上,盧世璧照常給他做會診,結束後羅瑞卿鄭重地詢問道:“盧醫生,你認真告訴我,國內到底有沒有這種技術,你能不能治好我的腿?”
盧世璧察覺到羅瑞卿焦急的態度,他也聽說了郝治平的病情,感到十分遺憾,他誠實地回答:“首長,經過大家的商討,您的這種情況最好是做手術。您年齡也大了,做關節置換手術肯定困難,國內國外差不多。我們之前有完好的案例,所以效果還是有保障的。”
羅瑞卿沒有再說什麼了,只是點頭目送醫護人員離開。他思考後,還是打算向組織申請聯絡德國。收到申請後,鄧小平與他進行了交談。
鄧小平說:“其實我們國內也有成功的案例,不是非要去德國不可的。”
國內的確也能做,但只有一項成功案例,風險太大,而且需要準備的時間也太長。羅瑞卿說:“我想早點治好腿,照顧治平,她也沒多少日子了。”鄧小平張了張嘴,想要再勸一句,但是聽到他的理由,還是嘆氣答應了。
圖|鄧小平
組織對羅瑞卿的身體一直相當重視,收到指令後,很快就聯絡了德國。德國方面態度也很友好,收到羅瑞卿的殘腿X光照片後,給出了百分之九十以上成功率的回覆。
於是,羅瑞卿的治療方案便敲定在德國執行,國內除了政府人員,還派出了盧世璧等優秀的醫生前往協助。那時正值盛夏,郝治平被批准出院回家休養,第二天羅瑞卿就告訴她出國的事宜。
郝治平眉頭直跳,總覺得出國治病不太妥當,不太高興地問他:“不是前幾天都還沒說好嗎?這麼大的事你確定不再和組織商量商量?”
羅瑞卿勸慰道:“不用擔心,這就是組織幫我協調好的,而且還有國內的專家跟著去,德國的醫院也做好了手術準備,不會出問題的。”
臨行前,跟了羅瑞卿很久的王秘書特地來看望,王秘書也很擔心出國的事,再三詢問道:“所有事情都安排好了嗎?”羅瑞卿說:“這個手術絕對會順利的,沒有絕對的把握,我也不敢做手術,放心吧。”
這邊剛送走王秘書,盧醫生又來了。身為醫生,盧世璧很擅長為病人考慮,為了讓羅瑞卿放下緊張的情緒,便鼓勵道:“這個手術不會有困難,我們都做過了,裝置、技術更好的德國肯定更安全。”
羅瑞卿知道他是在安慰自己,笑著說:“我很放心,就算不是在國內做手術,有你們在,我也像在國內一樣安全。”第二天,國家衛生部的錢信忠與他們一起去機場,單獨囑咐盧世璧等人道:“這次去德國,一定要保護首長安全!”
此次事件非同尋常,不用他說,所有醫護人員都自覺承擔起保護羅瑞卿的職責。組織裡有空閒的幹部都前來送行,祝願他一切順利,而他的夫人郝治平也申請了出國,在隨行人員中。
時間慢慢推移,距離原定出發的時間沒多久了,送行人員結束話題,催促羅瑞卿先上飛機準備。羅瑞卿搖搖頭,看著遠處說:“我想等一下王震。”
雖然兩人並沒有約定,但羅瑞卿堅信王震會來送別。果不其然,五分鐘後,王震的專車到了機場,他一路小跑到羅瑞卿的跟前,兩人默契地握手,一切盡在不言中。在場的幹部無一不為兩位將軍深厚的友情而感動。
見到了想見的人,羅瑞卿登機前高舉雙手,衝大家歡快地喊道:“再見了,我的朋友們!下次見面時,我將不用坐在輪椅上了。到時候我們可以約著一起去全國各地走走!”大家都熱情鼓掌,回應他的期待。
飛機準時起飛,羅瑞卿慢悠悠地坐到自己的位置上,他看見郝治平坐在了他的對面。這時他突然想起妻子暈機很嚴重,立即要求兩人互換座位,可郝治平也為照顧他的身體,怎麼都不同意。這讓羅瑞卿既感動又無奈。
飛機當天在新疆烏魯木齊停留了片刻,即將飛行時,羅瑞卿特地給張愛萍打了個電話,開朗地說道:“不用多久我就不需要輪椅了,到時候連柺杖都用不上。”由此可見,羅瑞卿對這次德國之行是抱著極大期望的。
很快,飛機再次起飛,最後降落在德國的科隆機場。德國的醫生等待多時,中國的飛機一落地,他們便包圍了病人羅瑞卿,將他送往海德堡大學骨科醫院,經檢查決定半個月後手術。
為了保密,羅瑞卿住院用的是“吳生傑”這個名字,負責照顧他的人除了醫護人員,就是妻子郝治平了。郝治平在丈夫即將做手術的前幾天,對他提了一個要求:“能不能給孩子們寫封信?”
只要是手術,那都有一定機率的危險,羅瑞卿雖然答應了寫信,但他的態度很樂觀,這源於國內醫生對他的開導。自從來到德國,盧世璧等人幾乎寸步不離地圍著羅瑞卿,不停地給他介紹德國的醫療水平,鼓勵他克服困難。
手術的前一天,郝治平買了一束鮮花,插在羅瑞卿的病床前,希望能夠給他帶來生機。羅瑞卿笑眯眯地看著她:“難得你給我買花,我們的生活一定會如這捧花一樣燦爛的。不用擔心,你早點回去等好訊息吧。”
郝治平鬆了口氣,安心地回到旅館,第二天她沒有像羅瑞卿說的那樣,等手術結束再來看他,而是早早地來到醫院。但可惜的是,手術時間也提前了一個小時,她當天沒有見到羅瑞卿。
郝治平在走廊上來回徘徊,焦躁不安地等待手術結束。這一幕像極了之前她在301醫院時,羅瑞卿等候她的訊息。不過幸運的是,中午手術結束後,院方給出的是好結果:手術十分成功!
聽到這話後,郝治平喜極而泣,直接蹲在地上抹眼淚。她急切地想要見到丈夫,但德國醫院說術後容易感染,過幾天再來。郝治平滿口答應,對她而言,最難熬的已經過去了,之後可以放下心來。
傍晚時分,羅瑞卿清醒了一次,他用英語對醫生表達了感謝。醫生檢查了下他的左腿,告訴他:“你明天就能試著下床走走。”
羅瑞卿是懷著欣喜之情再次陷入睡眠的,正如郝治平滿臉開心地回到了旅館,今天所有人都喜氣洋洋,中方也飛快地將訊息傳回國內,讓等待已久的同志們能夠安心。可他們都不知道,第二天即將面對什麼。
凌晨兩點多時,郝治平還是沒睡著,一半是因為時差,一邊是因為過度興奮。就在她剛剛生出睡意時,突然心頭一跳,隨後一則電話打了過來,刺耳的鈴聲又嚇了她一跳。還沒等她接起電話,房門就被重重地拍響。
她突然有個極差的預感,心臟像是有預兆般怦怦亂跳。她鼓起勇氣開啟門,門外的人立刻告訴她:“快點去醫院!首長情況危急!”可等她趕到醫院時,羅瑞卿已經永遠閉上了雙眼。
任誰也想不到,羅瑞卿的結局會發生如此逆轉,德國波恩時間凌晨2點40分,也就是北京時間上午9點40分時,原本病情穩定的羅瑞卿突發心肌梗塞,經搶救失敗身亡。
去德國前羅瑞卿的心臟問題,在國內專家那裡都是早有備份的,盧世璧等人研究為他做手術時,特地圈出來要嚴密檢查術前術後心臟情況。但來了國外,儘管有中方的叮囑,但重視程度必定沒有自己人深。
事後,大家都在懊悔,如果沒有去德國就好了。國內的裝置雖然沒有國外的好,但是經驗不比他們差。曾經蕭勁光大將心臟病發作時,動用了四十多名專家,最後成功搶救回來了。但在德國,羅瑞卿就沒有這般待遇了。
有專家分析,心臟病發作時,雖然快,但中間有兩到三分鐘的緩衝期,如果搶救得當,復甦機率有百分之二十。羅瑞卿本來也有這百分之二十的存活機率,但是在德國,中方醫生與德方醫生語言不通。
危急時刻,很多東西都無法直接說出,依靠翻譯難免有誤差和時間差,這嚴重耽誤了搶救的黃金時間。儘管中國派出了最優秀的醫生,但他們在這種情況下也力不從心。
又一則訊息傳回國內,領導們連續遭受喜哀的刺激,一時都不知道該說什麼,心情很沉重。悲劇就這樣發生了,此時語言是蒼白的,安慰不了任何人。他們只能互相扶持著,再次渡過難關。
鄧小平對於自己沒能攔下羅瑞卿去德國的選擇,感到非常後悔,他認為自己是有能力直接攔下羅瑞卿的。但人做不到未卜先知。看到他自責的模樣,郝治平很心痛,說:“這不是你的錯,誰也沒有想到會發生這樣的事。”
羅瑞卿意外身亡這件事,影響是深遠的,像盧世璧等醫生感觸十分大,他們深刻地明白了一個道理:不論外在條件如何,人在危急時刻總是起到決定性作用。依靠他人,不如依靠自己。
中國的醫療水平在壓力中突飛猛進,沒有人願意看見下一個意外。此後,我國再也沒有中央領導去國外治病了。羅瑞卿大將雖身亡,但他對國家的貢獻卻不會消失,就像長城中的每一塊磚,奠定了雄偉祖國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