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給人最深刻的印象應該就是撒哈拉大沙漠、大草原,以及象牙、黃金、金剛石。
當然,黑色人種一直是繞不過去的話題。
可能很多人都不會知道,在西部非洲有一個小國貝南,卻存在著一座全球最大的水上居住區,世人稱它岡維埃“水村”。
在這裡,人們的出行只能乘船,非洲特有的獨木舟成為當地居民唯一的交通工具。
靠水吃水的當地人都很樂觀,然而上廁所不方便卻成為他們最大的煩惱。
一群本是為了逃避戰亂的黑人將家建在樹上,最後卻衍變成為全球最大的“水村”,並創下了“非洲威尼斯”的雅號。
這一方面讓人感到往事不堪回首,一方面也讓人感慨世事多變。
名聲赫赫的“非洲威尼斯”
從地圖上看,外形像一隻手從幾內亞灣伸進非洲大陸的貝南,其實是一個名副其實的彈丸小國,國土僅有11萬平方公里多一點,人口也不過1100多萬。
貝南這個國家很有意思,它的總統府和國民議會所在地在波多諾伏,但是人口不足30萬。
而政府所在地卻在科托努,人口卻有80餘萬。
因而人們習慣上將波多諾伏看作貝南的政治和文化首都,而把科托努視作全國經濟中心。
科托努位於維梅河和大西洋幾內亞灣的匯合處,是一個典型的港口城市。
在它北面18公里處有一座名叫諾庫耶的湖泊,面積達到218公頃,岡維埃“水村”就建築在大湖的湖面上。
諾庫耶湖水不太深,一般只有兩米左右。湖底地形十分平整,浮游植物較為稀疏。
湖邊建有碼頭,有管理人員進行統一的收費,也就是相當於我們所謂的門票。
近些年,這裡已經直接被作為風景名勝區進行打造了,就如中國的黃山、九賽溝一樣。
從碼頭到岡維埃約有10公里遠的航程,因而人們必須乘船前往。
岡維埃村民的交通工具是獨木舟,就是用一整個樹幹製作出來,很容易讓人們想起魯濱遜漂流記。
當然,在碼頭上也有帆船和汽艇可以讓外來的人們進行選擇。
一般情況下,寬闊的湖面上都是水波不興,極為平靜,船行極為平穩。
這裡沒有固定的航道,在湖上的船隻都是隨意地穿行,因而很多船隻都交錯而過。
越是靠近岡維埃,湖面上的獨木舟就越多。
男船主大多赤胸裸背,而女船主則身穿五顏六色的花裙,頭上戴著花巾。當然極為統一的一點,那就是膚色都是黑黝黝的。
往往也有五六歲的頑童,獨立駕駛一葉扁舟在湖面上飛快劃過,見到“老外”也毫不認生,而是頻頻招手呼喊。
岡維埃“水村”位於湖中央,遠遠望去,會發現有上萬座茅草屋矗立在湖面上,景象極為壯觀。
據說這裡的水上房屋大約近2萬座,居住4萬餘人。
所有的茅草屋都坐落在數根或十數根木樁上,離湖面約有兩三米高。
當地居民都是先以木板固定在木樁上面,這就鋪好了整個茅草屋的“地板”,然後在上面搭建房屋。
岡維埃的房屋形狀各異,有方形的、有圓形的,當然也有多邊形的。
房屋四壁的材料極為多樣化,有木板、竹子、鐵皮,甚至是掛塊塑膠布了事。
當然,無論用什麼材料建築,整個房屋都是四面開窗的。
而屋頂一般用椰樹葉子搭建,當然也有用鐵皮製作的,這就顯得有些上檔次了。
“地面”大部分用來建造房舍,餘下一小部分作為“院落”使用。有的門前搭有平臺,用來做飯、晾曬衣服或者是乘涼。
每座房屋都有木製臺階,實際上就是一個木梯子通往水面,屋下水波盪漾,屋外海風習習,儼然是一處避暑勝地。
雖然是坐落在不同的樹樁上,但是整個村莊的佈局相對還算合理,自然而然地形成一條條水巷,看上去倒也整齊。
水巷裡有商店、旅店、餐館和學校,甚至還有咖啡屋和酒吧,當然這些房子相對民居來說要漂亮得多。
全村最漂亮的一處是教堂,是一個二層小樓,通體白色,上面有兩座小尖塔。
俗語云,靠水吃水。
岡維埃村民主要以捕魚為生。他們會用木樁和網圍成一個個大小不一的漁場,在裡面進行魚類繁殖和捕撈。
通常都是男人將魚捕撈上來後,由女人將它們進行後期的加工和貯存,然後會用小船運送到湖上或者是岸上的集市進行售賣,同時購買米麵和蔬菜,這就是他們的日常生活。
水上市場雲集著大大小小的各類船隻,都滿載著貨物,這就是一個個的“移動超市”。
日用百貨、柴米油鹽、蔬菜水果,應有盡有。穿著豔麗裙裝的媽媽,身背嬰兒,駕駛著獨木舟在其間穿梭,是極為亮麗的風景線。
岡維埃水村最出名的地方是“情人街”,每到晚飯後,特別是週末和節日的夜晚,村上的男女青年就划著獨木舟來到這裡。
他們會打著非洲鼓,唱著奔放的情歌,甚至能夠跳起歡快的舞蹈,極為浪漫。
近些年,隨著岡維埃聲名遠播,世界各地來這裡遊玩的人日益增多,當地人們又多了一項收入,那就是售賣與旅遊有關的各類商品。
他們售賣當地用椰殼製作的面具,小孩還會兜售類似菱角的小吃,以及一些五顏六色的明信片,有貝南各地的風光,當然以岡維埃為主,而且拍攝製作得都很精美。
自從村裡有了小學和中學後,這裡就不停地有人走出去,並闖出了名堂。
這個村裡先後出過政府部長、議員,甚至還有一位駐華大使。
隨著名氣的增大,岡維埃被人們頻繁地與威尼斯相提並論,最後直接被人們稱呼為“非洲威尼斯”。
後來,岡維埃“水村”還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認定為自然文化遺產,村民的生活也越過越好。
然而卻有一件煩惱事始終沒有徹底解決,那就是上廁所問題。
其實在最初的時候,這都沒有引起人們的重視,當地人都是直接排放到湖水裡了事。
可是隨著時間的推移,人口的增多,這些排洩物越來越多,並且很難淨化,因而湖水越來越混濁,甚至曾經引起過傳染病流行。
於是,村民們開始集體行動起來,在湖水的下游處建起了廁所。
然而相對於數萬人的整個村莊,幾十座廁所顯然是杯水車薪。特別是每天早上,乘船排隊上廁所的情景堪稱是一個奇觀。
“水上桃源”的悲慘往事
別看現在的岡維埃全世界聞名,人們活得快樂安然。
然而要追溯其過往,其經歷與陶淵明筆下的桃花源有相似之處,都是一群避難者最後落腳的家園,只不過這卻是一處“水上桃源”。
岡維埃一詞是有來歷的,到目前為止,它衍生出三個解釋。
一個是一隻被人崇拜的雄鷹的名字。
據說岡維埃人在從外地遷徙過來時,得到了這隻名叫沃頓·甘蘇的雄鷹幫助和引領。
當時逃難的人們沒有辦法穿過水麵,這時沃頓·甘蘇帶領成千上萬的鷹來到這裡。
它們用翅膀搭成一座“鷹翅橋”,人們才能夠穿越條條河流,最後到達岡維埃。
第二個說法是部落領袖的名稱。
當時遷徙的岡維埃人的首領叫沃頓·岡,正是在他的帶領下,族人們才得以安全到達岡維埃。
第三個說法,被解釋為“獲得安寧者的集體”,也就是可以認為這些人在岡維埃得到了拯救,得以安定地生活下來。
無論哪個說法,都揭示出岡維埃人並不是諾庫耶湖當地的居地,而是從外部逃難並遷徙而來的。
事實上,岡維埃人的來歷可以追溯到18世紀。
當時貝南境內有二十餘個大大小小的部落,這些部落為爭奪土地和資源經常進行戰鬥。
後來北方的芳族部落和阿波美酋長國逐漸強大起來,不斷派兵南下侵擾。
為躲避戰亂,南方的小部族不斷向幾內亞灣方向逃難,當時幾內亞灣沿岸有大片大片的森林和沼澤。
沼澤地使得追兵難以快速行進,而且根據當時的宗教習俗,任何軍人不得到水鄉和洪水氾濫的地方打仗,這裡的沼澤地就成了岡維埃人祖先的天然保護屏障。
最初他們在泥濘的沼澤地裡,將大樹從中間砍斷,在上面搭建木屋。
後來逐漸演變成為將樹木砍削成木樁打入地下,然後在高出地面數米的木樁頂端鋪上木板,再建造房屋居住。
隨著後來的雨水增多,以及海水的倒灌,這裡就逐漸成為了湖泊。
而人們數百年住吊樓的習俗也得以沿習下來,只不過是樹樁越扎越深,房屋越來越漂亮。
在那個戰火紛飛的年代裡,岡維埃的平靜安寧與湖岸外陸地上的動盪不安,形成了鮮明的對照。
因而逃難和聚集在這裡的人也越來越多,將其稱為“水上桃源”是名副其實的。
多年來,經過人口的不斷繁衍、高腳木屋的大量建設,最終這裡形成了將近2萬餘座高腳屋,人口達4萬多人全球最大的水上村莊---岡維埃。
岡維埃人的春天
雖然貝南是世界上最不發達國家之一,但是貝南政府裡卻不乏有識之士。
他們已經看到了岡維埃“水村”的巨大影響力所產生的經濟效益。
在2019年的時候,就提出投入約3050萬歐元,對岡維埃水村各項設施進行改造。
主要是淨化湖水、翻修房屋,當然廁所問題是重中之重,而且還會考慮這裡一直沒有的電力問題。
可以說為了發展旅遊,貝南人也是拼了。
他們的目標是讓岡維埃村裡要有電燈,要有淨水。
反正一句話,就是想要將岡維埃“水村”這個聯合國自然文化遺產的金字招牌打造得更大更亮更耀眼。
而且近年來,貝南人在逐步改造和完善岡維埃水村自然環境的基礎上,又結合傳承久遠、神奇詭異的巫毒教,逐漸打造出一個以“探秘巫毒教”為核心的冒險旅遊活動專案。
“巫毒教”是貝南的國教。作為非洲的傳統宗教。
在基督教沒有傳入非洲之前,“巫毒教”是當地的唯一宗教,其教義主要就是對原始宗教、祭司、動物等形成的長期崇拜。
岡維埃一詞裡,包含著那隻被這裡的人們信奉為神鷹的沃頓·甘蘇的名字。
因而鷹在岡維埃的地位十分尊崇,人們不但不傷害它們,還要保護和崇拜它們。
這不單單是因為那個所謂的搭建“鷹翅路”護估他們逃出生天的傳說,更是因為他們信奉的“巫毒教”的歷史傳承,使得岡維埃人把鷹當作了它們民族崇拜的圖騰。
而貝南打造出的這個“探秘巫毒教”的旅遊探險專案,其最大的看點在於巫毒教的午夜祭禮儀式。
這個儀式是在叢林深處的廟宇裡舉行,整個儀式上,穿插著大祭司禱告、唸咒和奠酒,畫符祭神。
當然,貝南人最擅長的唱歌、擊鼓和跳舞更是必不可少,在漆黑的午夜倍顯奇詭無比。
當地許多人相信,如果不參加巫毒教的祭禮,便不會受到他們信奉的神靈的保佑,甚至會被其所害。
於是這種恐懼心理和周圍群體的無形壓力,使得巫毒教在貝南甚至西非眾國變得越發的莫測。
當巫毒教這種神秘性被外界所知後,不少的國際冒險家和所謂的高階遊客對貝南的興趣大增,每年都有不少西方冒險家和遊客萬里迢迢來到這裡尋巫探秘。
他們在當地僱傭好地陪,在貝南的海濱城市和村落裡展開一段神秘莫測的旅行,而岡維埃也是理所當然的成為其中的一個網紅打卡地。
現在的岡維埃人因為得天獨厚的居住環境,越來越受到貝南政府的高度關注。
這個當年的“奴隸海岸”已經一改往昔的頹勢,想要奮起有為了。
看來,岡維埃這個名字真的不錯,在當代貝南又成了一個名副其實的“安寧者”的樂園。
文/藍風燭塵
參考文獻:
[1]蘇啟運,貝南的水上村莊岡維埃,友聲,2003(2);
[2]林周,“非洲威尼斯”:貝南,科學大觀園,200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