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所以有人會說“大一新生入學,揭開了太多家庭的無奈和自卑”,是因為原生家庭的條件及其後續對孩子的影響,的確是無法忽視的。雖然為人父母的,都想盡自己全力給孩子最好的,但是不可否認的現實是,很多小城鎮或者農村的家長,經濟條件和社會資源條件真的太有限,有時候想給孩子最好的,想幫一幫孩子,扶孩子一把,但卻真的是有心無力,唯有期盼與心酸。
拿大學我們與隔壁宿舍8個人來說,原生家庭條件優越或者較好的小錢、小高、小王、小趙他們畢業後不是出國鍍金就是在父母的安排指點下進入體制內單位或者進入子承父業,而且畢業5年左右就都已成家立業好房好車老婆孩子熱炕頭。而原生家庭條件有限的小劉、小張、小姜和我,除了小張在父母的幫襯下,抓住省城房價還未進一步上漲的機遇期,咬咬牙在省城付了首付。
成功在省城成家立業安定下來之外,深圳打工的小劉、省城工作的小姜和我,都是畢業8年,依然沒有自己的房子,依然單著,並且飄著。但是,我們依然要衷心感謝我們的大學,並感謝我們所接受的教育,正因為讀書、上大學,我們才得以從農村、從小鎮青年來到省城的大企業或者去到特區工作。
擁有一份比較體面的工作,和相對不錯的薪資待遇,徹底脫離了父輩們起早貪黑或者面朝黃土背朝天的生活軌跡。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相信再透過5到10年的努力,我們3人也可以在省城紮下根來,而我們的下一輩,也定將擁有更高的人生起點,以及更好的發展平臺。
故事分析:
我女兒上大學時,我親自去鋪床,宿舍一共八個人,有六個家長都是親自送到學校。我看到有個小姑娘,自己一個人默默地坐在床上,既不整理行李,也不出去添置生活用品。後來女兒告訴我,那個女孩來自雲南山區,等家長全部走完,雲南的女孩才開始整理自己的行李,除了床單和被褥是學校配置的,她把自己帶來的衣服一大半打包放進了旁邊的垃圾桶,從樣式和顏色來看,都是很舊和過時的衣服。
後來宿舍的人才知道,女孩來自雲南的多子女家庭,父母只給了極少的生活費,衣服還是臨時姐姐們給湊的,她看到同宿舍的人穿的都很時尚,悄悄的把帶來的衣服放進了垃圾桶。同學們經常點外賣,她從來不點,每次吃飯也不和大家坐在一起,她經常吃兩個饅頭,白米飯就著學校不要錢的辣椒。只是有一次,大家湊在一起去吃火鍋,女孩弱弱地問:吃火鍋湯要錢嗎?得到否定後,她說能不能帶上她只喝湯不吃菜。
一個學期後,女孩假期去做了家庭教師,並和一個不太喜歡的人同居了,只是因為假期學校不讓住,租房子拿不出錢,而這個條件不好的男生,可以給她提供睡覺休息吃飯的地方。有些人生來就是含著鑰匙出生的,有些人則要透過很多的努力才能獲得她想要的一切。人的出生不能選擇,女兒要富養,也只是很多小康家庭才能實現的事,對於出身貧寒的人來說,為了生存,愛情都會打折。
總結語:
考上大學比拼的是學習成績,但是大一新生入學,每個新生背後是不一樣的家庭條件,不一樣的父母,不一樣的社會階層。這些來自不同地方,不同階層,不同家庭的孩子要在大學一起度過四年的時光。首先是外在的經濟條件。條件好的家庭各種高科技都備上。各種新鮮玩意都有。甚至家長開車,全家坐飛機去送孩子上學。而有些家庭呢,可能學費需要借,家庭無力去支付那些別人都有的iPad,電腦等。
孩子上大學,不再像高中那樣只盯著學習成績了,面對別人擁有的,而自己沒有,自然會自卑。父母都想給孩子最好的,但是可能父母那一代沒能好好把握機會,掙錢能力有限,或者有各種原因,家庭不是很富裕。其次,是社會階層和眼界的不同。有的孩子從小在經濟不發達的地方,上大學後來到經濟發達的地方,眼界開啟的同時發現了自己的侷限。“小鎮做題家”發現自己沒有特長,發現其他同學琴棋書畫樣樣精通。
發現別人去過很多地方,而自己眼界狹窄,並且沒有人指點。每個人出來都代表著自己的出身和家庭。意識到這一點兒,其實是好事情。大學連線了校園和社會。意識到自己家庭跟別人不一樣的孩子,應該儘早去闖社會。在自己這一代,去實現財富的積累,為自己今後謀生做準備。現在的大佬們,比如劉強東,餘敏洪,都在演講中提到自己初到北京上大學的樣子。
假以時日,靠著自己的努力和奮鬥,初入大學的自卑會逐漸褪去。人,要做自己命運的主人!現在回想,都是大一新生 生,都是同齡人,哪怕家庭情況,自己生活費不一樣,其實我自己的感受是沒有自卑和無奈感的。我自己家庭條件也算倒數,每月算下來也就200,媽媽一個人上班供我和弟弟兩個孩子讀書,也要計算著花, 但是月底吃泡麵我也吃得津津有味,我的個性從來沒有因為錢煩惱過。
我從中學就開始打工掙錢,大二校門口書店、軟體店上班後,到現在為止,再也沒要過家裡一分錢。在同學們生活費200~300的時候,我底薪就是500,後來很多同班同學和我借錢週轉,我都是來者不拒,還給別人介紹工作。在我的觀念裡,我有手有腳,我可以自己掙 ,花自己掙的錢也很開心,除了累一點,辛苦一點,別人睡覺和玩的時候需要工作,但是不用為錢煩惱的感覺太好啦。
據我觀察,大學生活情況反映的是父母的能力,而大學畢業,走上工作崗位後,更多的是個人能力,當年只有生活費150的老五,現在已經是一家大通 信公司的高管,是我們宿舍裡年薪最高的人。大一生活只是開始,一個起點而已,未來,還是要靠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