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單元主要學習長度單位概念的理解,以及在實際生活中的正確使用。內容不多,卻不易理解。學習技巧:找參照物。
一起來看看(後附參考答案):
01
一、口算,整十整百數的加減計算,關鍵在於對末尾“0”的正確處理。
可以透過畫出末尾相同部分,利用不同部分進行加減計算,最後在末尾入加上相同部分,即“0”的數。
二、填空,認真看題,注意單位是否一樣。
如題1,考查對釐米與毫米的認識理解,以及利用直尺測量物體長度的實操能力。物體的一端對著尺子的刻度0,另一端對著刻度幾就是幾個毫米。直尺中的每一小格為1個毫米,每一中格為5個毫米,每一大格為10個毫米(即1釐米)。
題2考查對長度單位的正確運用。可以從生活中尋一些常見的物來充當長度參照物,幫助我們選用合適的長度單位。如講臺高度大約1米,大拇指的寬度約1釐米,簽字筆筆尖約1毫米。在利用參照物進行單位的選擇時,還要注意結合單位前面的資料而定。
題3考查對長度單位之間的進率的瞭解,以及不同單位,不同資料之間進行互換的靈活轉移。
題4與題8類似,在比大小之前,先把兩邊資料的單位透過進率,換算成統一單位的資料,再來比較數的大小。
題5在計算時,需要看清楚兩個資料的單位並不相同,所以,需要結合題意,換算成能方便我們解決的單位,再進行加減計算。
題6考是道易錯題,應認真審題。10張為1毫米,那100張的話,我們看100裡面有幾個10,就是幾毫米。
題7可以透過畫一畫,數一數的方式來幫助我們去理解與分析。
02
三、認真審題,注意避“坑”。
題1可以借用大拇指這個約1釐米的寬度來測量,10個拇指寬是1分米,所以,可以判斷正確答案為鉛筆。而題2與題4,則可以利用筆尖的寬來比較判斷。題3與題5類似,可以利用參照物與單位資料互換相結合的方式來判斷。
四、考查利用直尺測量線段長度的動手能力。
把直尺中的刻度0對準線段的一端,線段的另一端對著刻度幾,這條線段就是多長。注意題目要求填寫的單位是毫米。刻度的認讀:直尺中的每一小格為1個毫米,每一中格為5個毫米,每一大格為10個毫米
五、考查利用直尺畫線段的動手能力與計算能力。
先畫一個點,當作線段的起始端,畫一條與線段長度一樣的直線,並畫一個端點。注意三點,一是線段的兩個端點一定要畫得明顯。二是線段長度如果是透過計算而來,一定要列出計算的算式。三是畫完線段之後,在邊上標註線段的長度與單位。
03
六、考查對線段的準確測量,和對長度單位資料的加減計算。注意題(1)小括號中的要求“取整十毫米數”。
七,應用題,考查利用長度單位的相關知識解決生活中的與長度有關數學問題。
題5是道易錯題,題目中有兩問,算錯一步,步步錯。一定要引起注意。
04
思維衝浪
可以透過畫線段的方法,幫助我們理解題意,並從中理出它們之間的數量關係,找出解決問題的思路與方法。
題1解題思路:中長繩子=最短繩子+6,最長繩子=最短繩子+6+6,把這三根繩相加,得最短繩子+最短繩子+6+最短繩子+6+6=27(米)
把算式簡化後得:3條最短繩子=27-6-6-6=9(米),由該算式得出:最短繩子=3(米),再由此得出最長繩子=3+6+6=15(米)。
題2解題思路:如果畫了線段圖,就能很明顯地發現,第二根的長度=第一根的長度-3-3=15-3-3=9(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