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知道嘛,最近有個樓盤是香港1997年以來參與買房人數最多的樓盤 被稱為新房票王。
開發商突然宣佈:整棟大樓要輕拆重建,原因就是在近期開發商質檢過程中發現有樓盤的牆身底座混泥土檢測沒有達標。香港的樓盤其實是非常重視質檢的也很愛惜自己的羽毛,願意推倒重來。但是為什麼到了我們這裡大家都是看到樓塌了才發現,喔 原來這棟樓有問題。
是因為我們過去建築的質量太差了嘛?技術差?還是因為我們窮?找不到專家來好好蓋房子呢,其實都不是 格局小了。
現在就帶大家瞭解瞭解,開發商到底是怎麼賺錢的,賺錢的底層邏輯以及在大趨勢之下我們作為普通人應該怎麼買房才能不會買到這種掉到坑裡面的房子。
現在沒有一個開發商敢在中國打包票說自己建的房子是可以做到百分百不漏水,是不是有點悲哀。我們現在買到的房子,所有的房子多少都是有些問題的,只是問題大小。中國的房地產開發近40年的時間,為什麼我們連一棟樓都建設不好?
原因一:2010年的時候萬科提出了“5986” 的原則。就是說5個月我就拿到地,9個月我就要銷售,第1個月我就要賣出8成的產品,必須6成是住宅。在這樣子方面,後來泰禾就提出一個更誇張的模式,泰禾一號街區8個月就能賣房,拿地到買房只花了8個月的時間。它的速度比萬科還快一個月,最重要的是它取得開盤 清盤不錯的成績。
碧桂園後來在這基礎上更進一步提速了,在很多三四線小城市實行“4568”的模式。什麼意思,我4個月從拿地到開始我就要賣房子開盤了,5個月我就要回款,6個月我資金就要為正,8個月我就要再投資。簡單的來說就是一筆錢一年它可以滾2次開發,超級演繹出堪稱激情的速度。
開發商把高週轉,可以奉為財富密碼。可問題就是在它們賺錢的時候新房的質量安全問題也就開始慢慢被發現。有人說2018年房子絕對不能買的,你們有沒有聽過這樣的建樓口號,小雨正常幹,大雨不停幹,夜間挑燈幹,地球不爆炸,我們不放假,宇宙不重啟,我們不休息。這樣子的高速運作節奏,你們覺得能造出好房子嘛?
當然這些觀點僅僅代表我個人的觀點,那你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