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近代名將的搖籃,黃埔軍校培養了大批在抗日和解放戰爭中大放異彩的將才。而到了近代有關黃埔軍校23年來,到底哪個是這裡面最優秀畢業生的評比也是層出不窮。比如我軍名將裡的林總、徐帥和陳賡大將,國軍系統裡的胡宗南、杜聿明、胡璉等人。關於誰是最強之人,學者們也是眾說紛紜。
不過無論是如何排,在最強畢業生競爭者裡面,肯定會有一人,那就是關麟徵。
這個被老蔣稱為“關鐵頭”西北漢子,在戰場上的表現堪稱“鐵人”。而在黃埔軍校中以關麟徵為首的“關麟徵系”,雖然和第五軍系一樣是後來崛起,但卻是一個敢挑戰嫡系中最強的土木系存在。
作風一向霸道的關麟徵甚至還把陳誠氣得吐血,這又是什麼回事呢?
關麟徵系奮鬥史
說起關麟徵系,就不得不介紹他們的魁首關麟徵。
關麟徵,黃埔一期生,和杜聿明、胡璉和張靈甫等人一樣,都是來自盛產兵家的陝西關中地區。在這裡需要重點說明的是,很多人說關麟徵是香港影星關之琳的爺爺,這是子虛烏有的事情,關之琳父親的關山是遼寧瀋陽人,而且是旗人後裔,而關麟徵卻是漢人,因為關麟徵晚年曾僑居香港,而將兩者混淆是不可取的。
從小體格魁梧的關麟徵,按當地人的話來說,不是“挑糞就是當兵”。因此在成年之後關麟徵就決定南下投軍,並在機緣巧合之下報考進了黃埔軍校。在同學的眼中,關麟徵天生就是一個帶頭衝鋒的猛張飛式武將。在參加東征和北伐後,關麟徵因戰功被提升為營長,因為不會專營,反而不如同期的胡宗南、範漢傑和李默庵等人,這也讓其成為黃埔同僚中一個較為另類的存在。
1930年,當老蔣在寧漢之爭中再次復出後,對部隊進行了擴編,而在這次事件中出力不少的關麟徵也得到了升官的機會,他被升任為政治部主任張治中麾下第4師的團長,隨後徐庭瑤接任第4師師長,並將關麟徵升任為該師11旅旅長,同師中既有後來的死對頭杜聿明,也有後來的好友張耀明,以及名將戴安瀾、湯恩伯等人。
而在寬厚待人的徐庭瑤的統轄之下,關麟徵的軍事才能得以體現。
在1932年針對鄂豫皖的第四次圍剿作戰中,作為東路軍的之一的第4師的奉命進攻我紅25師守衛重鎮——霍邱。當時負責攻城的就是關麟徵,在他的帶領下國軍向我25軍留守部隊發起數次進攻,軍長曠繼勳和關麟徵的老同學蔡申熙雖然頑強抵抗,但捺不住,關鐵頭的扛著大刀帶頭衝鋒,我軍不得已放棄霍邱。而掄起大刀往前衝的形象,也讓第4師官兵對他們的旅長更為欽佩,在作戰中也是前赴後繼。
而在戰後,看到第4師這麼強勁的老蔣,自然也是大筆一揮將其進行擴編,除部分仍保留第4師番號歸湯恩伯指揮外,更為精銳的部分則的以關麟徵、杜聿明和戴安瀾等人為核心,組建新的25師,以關麟徵為師長,繼續歸老長官徐庭瑤指揮。
而到了這裡,關麟徵系也有了最初的基本盤——25師。
1933年,25師加入17軍開赴古北口和日軍作戰。在古北口作戰中,25師也擔當起正面一線防禦的作戰任務,和精銳的日軍關東軍第8師團交鋒。在古北口戰役中,25師打得最為頑強,殺到興起的關麟徵在帶頭衝鋒過程中,甚至還負了傷,而作為擴編而來25師首戰即大捷,也讓老蔣對這位師長更加關注。
到了戰後,關麟徵也開始經營自己25師這一畝三分地。
1933年關麟徵利用訓練問題對杜聿明發難,擠走了這位曾經在古北口戰役中大出風頭的老鄉,同時又任用在軍校時一直和自己交好的張耀明擔任旅長。隨後又趁著駐紮在華北以及軍長徐庭瑤出國考察,將自己愛將梁愷等人進行提拔,到全面抗戰之前,關麟徵系以25師為基礎已全面成型。
1937年全面抗戰後,王牌25師進行擴充改編為52軍,關麟徵就任軍長。
部隊下轄黃傑起家部隊第2師,此時第2師師長是鄭洞國,當年在古北口兩個師就曾並肩作戰過。52軍成軍之後在保定戰役中發揮出色,完成了突圍,其後被編入湯恩伯的20軍團,參加臺兒莊戰役,在臺兒莊戰役中52軍打出了鐵軍的氣勢,戴安瀾和鄭洞國等人在戰役中負傷不下火線,配合李宗仁取得了臺兒莊大捷,這場大勝讓老蔣大為振奮,誇讚關麟徵為關鐵頭,52軍為鐵軍,並說道“我軍皆如此,日寇何敢為”。
不過在整合52軍時,關麟徵發現相較於他,鄭洞國顯然更親近於性格同樣溫和的前25師副師長杜聿明,而且如戴安瀾等徐庭瑤和杜聿明舊部對其並不服氣,因此藉著調整的機會,將鄭洞國和戴安瀾明升暗降送給黃埔學生都不喜歡名聲敗壞湯恩伯,並提升張耀明為副軍長、讓梁愷、趙公武、劉玉章等第二師和自己親近之人上來。完全控制52軍,而上述這些人皆是日後關麟徵系嫡系菁英。
而作為日後國軍第6大主力的52軍,自然也是關麟徵系的大本營。
在武漢戰役結束後,關麟徵的軍事生涯迎來了巔峰時刻,在長沙會戰中作為15集團軍副總司令的他在長沙外圍作戰中帶領52軍頑強血戰,阻擋住日軍精銳的熊本第6師團進攻。並以此正式升任為的15集團軍總司令,成為了繼胡宗南之後的第二位集團軍司令。而擁有的一個集團軍作為嫡系部隊關麟徵,已經可以與老長官徐庭瑤、胡宗南和湯恩伯等比肩,日後成為國軍中一股嫡系集團可以說是板上釘釘的事。
不過世事無常,所謂盛極而衰,正在步入巔峰的關麟徵系也開始走下坡路。
人人喊打的關麟徵系
在1940年後,關麟徵的第15集團軍開始從第九戰區,被派到昆明駐屯,配合盧漢等人保護雲南大後方,而此時的第15集團軍也被改編成第9集團軍,下轄第6、52和54軍。而關麟徵系想要的壯大,只能是吞併其他派系的部隊。而此時的54軍可是嫡系一個土木系的部隊,輕易不能動。
不過關麟徵也明白想要成為的梟雄,就必須要狠,事實上這不是關麟徵第一次碰上土木系,早在長沙會戰擔任15集團軍司令官時,關麟徵就一直想吞併土木系第三軍——老同學夏楚中的79軍,而這次因為面對軍長意外去世,而士氣低落的54軍,焉有不吃之理。
不過關麟徵還是小瞧了陳誠,陳誠利用職務之便,直接將關麟徵老同學黃維直接安插到54軍當軍長,搶先一步控制54軍。而被先手的關麟徵自然不甘落後,他炮製了著名的“黃維貪墨案”將其擠走的同時,安排同系的張耀明去54軍當軍長,但奈何土木系根基太深,在54軍中下級軍官的聯名保舉兵諫後,張耀明愣是不敢上任。
而有關54軍歸屬權問題,讓關麟徵和陳誠矛盾公開化,甚至關麟徵還在重慶的會議上將陳誠氣的吐血。
從而拉開了陳誠系與關麟徵系不死不休的內鬥。
和陳誠不對付也就罷了,在雲南的時候的,龍雲也不慣著關麟徵,當時助手的雲南的除了關麟徵外,還有杜聿明的第5軍和後來宋希濂的71軍,不過龍雲卻極度厭惡霸道的關麟徵,聲稱其軍紀敗壞,相反對於杜和宋兩人卻以禮相待。以至於老蔣最後只能將其的打發到越南邊境。
在抗戰末期,沒能出國參戰的關麟徵系也接連犯錯,先是在1945年中旬和杜聿明爭奪東北保安司令(誰能當上,就能控制國軍最精銳的遠征軍)的較量中,被陳誠和杜聿明系聯手做掉,只能擔任雲南警備司令。隨後又在1945年昆明學生運動中開槍驅趕學生,並喊出了不帶政治右腦的“學生有遊行的自由,軍人有開槍的自由”之類話術,讓老蔣擼了他的職。被髮配到中央陸軍軍校當校長(黃埔軍校),同時被擼掉的還有張耀明等人。
而關麟徵系起家的52軍也被派到了遙遠的東北戰場,任由杜聿明和陳誠拉攏和分化打壓。
至此在解放戰爭關鍵階段,關麟徵系如同看客和路人一樣,眼睜睜地看著國軍節節敗退,在解放末期雖然短暫擔任過陸軍總司令,但關麟徵在1949年後,只能僑居香港。而自己一手打造的關麟徵系也成為歷史。
那麼在抗戰開始後,起點做這麼高的關麟徵系,為何到了解放戰爭起家成了國軍內部人人喊打的派系呢?
第一點,還是出在關麟徵身上。
關麟徵是黃埔中的另類,雖然號稱黃埔一期大師兄,但人緣和口碑,在黃埔學生中是出了名的差。早年因為在第4師中貪墨風聲就引的同僚們的不滿,杜聿明、鄭洞國、愛安瀾和黃維,這些黃埔老實人挨個得罪了一遍,就連陳賡大將都經常看不慣在學校裡目中無人的關麟徵。
對關麟徵而言,他更是將杜聿明當成一生之敵,早年給杜穿小鞋寫,在落選東北保安司令後,對於杜還頗有微詞。對其評價為“只能打順風仗。缺少歷練。他在營團連排的時間幾乎沒有。業績比較差”。
因關麟徵個人原因,就導致了黃埔一到三期中,除了張耀明之外,就沒人跟他玩,想要成為一個派系,派系內長老肯定少不了,但佔據國軍高階軍官位置上的老黃埔學生們壓根不願意和他來往,其手下也就只有趙公武和劉玉章這幾人,關鍵到了後期這幾人還不是很忠心。
除了的黃埔學生關係外,在和上面國軍高層的關係中關麟徵處理得就更糟了,陳誠、龍雲、湯恩伯甚至是何應欽,他誰都得罪過,霸道和直性子的性格,讓其始終摸不到國軍最高權力的階層的門檻。
第二點,則是關麟徵派系的組成。
正如陳誠的18軍,湯恩伯的13軍一樣 ,52軍是關麟徵的基本盤,但實際上關麟徵也就這一個軍。在擴張的過程中,關麟徵並不能像陳誠那樣相容幷蓄,只要不是我軍的出身的,啥人都要,也不能像胡宗南是黃埔太子出身,或者湯恩伯那樣帶大夥“發家致富”。啥都沒得關麟徵的擴張,就是強硬靠生吞,靠著和職務之便簡單的安插親信掌管軍隊,試想一下,你沒錢沒勢,誰願意跟你?
當初如果不擠走杜聿明,鄭洞國強,或者不吃54軍、轉而控制同屬9集團軍的第6軍,其結果也許會更好。
或者是學老對手杜聿明的第五軍系,單純做一個沒有上下級關係,只有朋友和袍澤情義的軍人聯盟,學杜聿明一樣,讓鄭洞國出去當軍長,放張耀明、趙公武等人出去擴充其實可能會更好。控制慾太強,反而讓根基尚淺的關麟徵集團越走越窄。
當然,如果這麼做,他就不是那個渾身莽氣的關鐵頭了。
雨田君說
關麟徵系作為一個靠著硬仗和抗戰起家的國軍派系,雖然一度威脅老派如陳誠土木系這樣傳統國軍嫡系,甚至讓陳誠大為惱火,但他們和第五軍系一樣,缺乏其他勢力的扶持,讓其始終是遊離在國軍核心圈層派系的純粹軍人聯盟。
而國軍中大小軍閥派系林立,相互吞併和挖牆腳,今天你吃掉我一個師,明天我吞併你一個軍,紊亂的的人事調動,造成全軍上下離心離德,這樣的軍隊別說在戰場上不能一條作戰,就是在日常中,也能讓自己給鬥垮。
就這樣的部隊又如何能作戰呢?
— The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