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卿先生如晤:歲月不居,時節如流,數十年海天遙隔,想望之情歷久彌深,恩來生前每念及先生輒慨嘆愴然......”1991年5月,身在美國紐約的張學良認真讀著這封來自中國大陸的信件。
這封字裡行間流露著感念舊友之情的信件,出自周恩來總理的妻子——鄧穎超之手。而前來美國紐約送信的人,正是當年張學良東北軍的老部下,後來新中國的開國上將——呂正操。
我們知道,張學良在西安事變後,便被蔣介石軟禁,中國大陸解放後,他也被國民黨帶去了臺灣,繼續嚴密監視。
那麼,張學良為何後來出現在美國?鄧穎超寫信給他的目的是什麼?呂正操去美國看望張學良,都說了些什麼?
一、跨越半個世紀的重逢
1991年5月,一架從北京升空的客機,抬起它白皙的頭顱,滿懷期待地躍入大氣層,飛往大洋彼岸的美國紐約。
飛機上的五位乘客組成一個代表團,他們中有秘書、翻譯、醫生,還有一個最重要的人物——呂正操。他是新中國的開國上將,也是民國時期張學良領導的東北軍的重要成員,是張學良的副官和親信,更是無話不說的好友。
呂正操老將軍在1936年西安事變之後再也沒有見過張學良,時至今日已有五十四年。
此時,坐在飛機上的呂正操老將軍已是耄耋之年,頭髮花白的他,精神依舊飽滿,透露著軍人特有的堅毅。
呂老將軍透過玻璃,看著窗外的雲層和藍天,一路上沉默寡言,看起來十分平靜。他們去紐約的目的,正是探望即將慶祝第91個生日的民族英雄張學良。
就在幾個月前,在“西安事變”逼蔣抗日之後,一直被國民黨政府囚禁的張學良終於獲得新組建的李登輝政府的釋放,恢復自由,他和妻子趙一荻前往美國探親。
這個訊息令國人深感歡喜和欣慰,而身在醫院治病的呂正操老將軍還未曾得知。
直到1991年3月,時常來大陸經商的張學良侄女張閭蘅,以及楊虎城之子、時任全國政協副秘書長的楊拯民來到醫院看望呂老將軍,從告訴了他這個振奮人心的訊息。
聽到張學良恢復自由,並且還去了美國,呂正操老將軍非常激動,他覺得自己再見一次張學良將軍的願望有可能要實現了。想到這裡,呂老將軍的病一下子好了一半。
在興奮之後,呂老將軍冷靜下來想先看一看張學良的態度,再做打算。
此時,中央政府對於張學良將軍獲釋去美國探親一事也公開表態,讚揚了張學良將軍為中華民族所做出的貢獻,並表示歡迎張學良將軍來中國大陸探親。
對此,大洋彼岸的張學良在慎重考慮之後,對“美國之音”的記者表明自己的態度,他認為自己現在還不能回大陸,目前時機還不成熟,不過自己可以在美國會見一些大陸的老朋友。
中央政府在看到張學良將軍想要回來,但是礙於種種現實因素無法成行的情況之後,便決定先派一個人去美國探望張學良。鄧小平同志當即指示,這件事要好好安排。
在赴美人選方面,政府在張學良將軍說過比較掛念的曾經的兩位部下——呂正操和萬毅中選擇,萬毅將軍因為身體狀況欠佳,所以無法前往美國。呂正操老將軍便是最合適赴美會晤張學良的人了。
在中央政府的精心安排之下,呂老將軍一行人踏上了期盼了半個多世紀的路途。
在路上或許有著類似於“近鄉情更怯”的感受,呂老將軍平靜的外表下,暗藏著些許緊張,並且越臨近目的地,越是感到這種喜悅和期盼合成的“不安”情緒更加強烈。
很快,飛機落地,呂正操老將軍一行人休整之後,便在友人的安排下,繞開媒體,來到張學良將軍下榻的公寓前。
早就聽說呂正操要來的張學良,穿著一身西裝,站在公寓電梯口迎接他們。
電梯門開啟的那一瞬間,90歲的張學良一眼就認出闊別了半個多世紀的老戰友呂正操,86歲的呂正操也蹣跚著走出電梯,看到張學良的一剎那,愣在了原地。
兩位老人四目相對,淚水在眼眶裡打轉,在東北軍中的往事一幕幕浮現在眼前。在原地停留了一陣之後,張學良和呂正操兩位老將軍走向對方,緊緊握住對方的手,一時間無語凝噎。
許久之後,兩人才互相問候,接著進屋就坐。呂正操老將軍感慨到:“西安一別,到今天剛好是54年5個月零4天,雙‘54’啊!”
呂老將軍關於時間上巧合的幽默表達,讓氛圍更加融洽,眾人歡笑起來。接著,張學良和呂正操開始暢談當年倆人在一起的珍貴回憶。
當年,窮苦出身並且從小飽受東北鐵道旁日軍欺壓的呂正操,在1922年報名參加張學良家族的東北軍,不久就被張學良安排去東北講武堂進修並提拔,追隨張學良左右,一度升為張學良的副官。
對於張學良的知遇之恩,呂正操一直感念在心,後來更是寸步不肯離開張學良。到了1936年12月12日,張學良和楊虎城發動“西安事變”,逼蔣抗日,呂正操也一直在張學良身邊。
在張學良堅持要和蔣介石回南京,並且保證三天內就能回來時。呂正操對張學良表示,如果他三天不回來,自己就要回到河北,先帶好部隊。
其實當時包括呂正操在內的許多人,都知道張學良這一去幾乎不可能回來了,所以呂正操要做好準備回去把軍隊掌管好。
果不其然,蔣介石剛到南京便扣押了張學良,張學良從此便開始了半個多世紀的監禁生涯。
得知訊息的呂正操一方面掌控好自己所帶的東北軍647團,另一方面積極與中共中央聯絡,合作開展抗日救亡活動,並在1937年正式將647團改編進中國共產黨的部隊。
在後來的歲月裡,呂正操南征北戰,參加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屢建奇功。
從抗日戰爭的晉綏軍區司令員,到解放戰爭時期的東北人民自治軍第一副總司令員和東北行政委員會鐵道部部長,再到建國後的鐵道部副部長,呂正操用自己的滿腔熱血譜寫著拯救中華民族於危難的傳奇。
在此期間,身在獄中的張學良也透過特殊的方式關注著呂正操,並給他傳出一張紙條,寫著:必之,這條路走對了(呂正操字必之)。意思就是,呂正操加入中國共產黨,堅持抗日救國這條路走對了。
呂正操至今想起來,仍會激動不已,他沒想到當時在獄中的張學良那麼關注並且肯定自己,讓他更加堅定了自己的選擇。
而如今,兩位白髮蒼蒼的老將軍再次見面,感情有增無減。張學良在這次會面中,偶然對呂正操說到:“我記得你叫‘地老鼠’嘛!”
呂正操感動萬分,“地老鼠”是他在戰爭歲月中,因為擅長使用游擊戰和地道戰而獲得的稱號,他沒想到張學良對自己關注得這麼多,並且記得這麼清楚。
呂正操笑著回了一句:“‘地老鼠’也是人民創造的嘛!”
就這樣,張學良和呂正操在美國紐約的一套公寓裡聊天敘舊,不甚歡喜,在場的的人無不感到激動和欣慰。
二、一封信轉達盼歸之意
在兩位老將軍暢聊之際,呂正操找機會送上禮物。只見隨行人員展開一幅壽幛,上面有一首詩:“不怕死,不愛錢,丈夫絕不受人憐。頂天立地男子漢,磊落光明度餘年。”
這是張學良的詩作,由我國著名書法家啟功先生所寫。此外,隨行人員展示了其他禮物,有經典京劇的錄音帶,有碧螺春新茶,有著名畫家袁熙坤所作的張學良肖像畫。
這些禮物全都是中央政府根據張學良的喜好精心準備的,可見我黨對於張學良老將軍的掛念和感激。
張學良十分開心地收下這些禮物,並且讓呂正操轉達他對中央政府的感謝。隨後兩位老將軍繼續聊起往事和現狀,不亦樂乎。
時間過得很快,當天的會面時間很快就結束了,張學良和呂正操都感到意猶未盡,還想再找時間聊聊。
於是,張學良爽快地推掉第二天下午教堂的活動,改為和呂正操進行第二次會面,呂正操感到十分開心。
至於第二次會面的地點,為了避開媒體的“追趕”,選在了美國曼哈頓一家瑞士銀行的經理辦公室,這位經理便是張閭蘅的妹夫,在這裡能夠提供比較隱蔽的會面環境。
在約定好之後,張學良和呂正操兩位老將軍夜晚都久久不能入睡,不是因為自身睡眠不好,而是今日再見摯友的激動之情,遲遲不能退去。
好不容易到了第二天下午,兩位老將軍等到銀行下班,人去樓空之後,如約來到瑞士銀行的經理辦公室。
在這裡,沒有無關人員的干擾,沒有媒體的“突襲”,張學良和呂正操可以更加放心暢快地聊天。
第二次見面的兩位老將軍互相問候,然後一起走進辦公室。落座後的呂正操首先拿出一封信,交給對面的張學良。
這封信是呂正操臨行前,鄧穎超在中南海西花廳與其詳談會面事宜時,交給他的。鄧穎超告訴呂正操,這是她受鄧小平同志委託,以私人名義寫的一封信,請呂正操到美國親手轉交給張學良。
張學良接過信件,拆開準備閱讀。他在40多歲時染上嚴重的眼疾,因為當時處於被囚禁的狀態,沒有得到及時的治療,所以落下了病根。如今的視力已經差到只能緊貼著信紙才能看清上面的字。
張學良一行一行地仔細看著這封來自祖國的信。
“今穎超受鄧小平先生委託,願以至誠,邀請先生伉儷在方便之時回訪大陸。看看家鄉故土,或掃墓、或省親、或觀光、或定居......”
張學良看到中央政府誠心邀請自己回大陸,很是感動。再看到信件落款是鄧穎超,就對呂正操說:“周恩來我熟悉,這個人很好,請代我問候鄧女士。”並且表示自己會寫一封回信。
其實,鄧穎超的丈夫周恩來和張學良是關係很好的故交。在西安事變那一年的四月份,周恩來和張學良第一次見面,商談抗日救國大計。事後,兩人都感覺一見如故,相見恨晚。
後來,張學良認為周恩來是自己一生中最敬佩的人之一,周恩來也評價張學良是“民族英雄,千古功臣”。
兩位惺惺相惜的好友,在西安事變後也未能再次見面,周恩來每次和國民黨談判的時候,都會要求釋放張學良和楊虎城,但是均沒有成功。
到了呂正操和張學良會面時,周恩來早已與世長辭十幾年,張學良感覺十分遺憾。所以看到周恩來妻子鄧穎超特意給自己寫的信,在心中再次泛起對周恩來的追念之情。
張學良和呂正操聊起自己與周恩來之間的故事,並詢問了鄧穎超的現狀。隨後兩位老將軍將話題轉到祖國的建設,以及自己在“九一八事變”後再也沒有回去過的家鄉東北的情況。
在談話中,呂正操再次表明邀請張學良回大陸看看的意圖,張學良表示,自己十分想要回到大陸,但是現在還不到時候,自己回去會牽扯兩岸的關係,容易搞出複雜的政治事件,這是他不願意看到的。
在現實的阻礙下,張學良只能暫時擱置回到家鄉的願望。但是在隨後交談中,當呂正操談到上海有一位號稱“東方一隻眼”的名醫,眼科醫術高超,建議張學良回來看眼睛時。
張學良激動地宣佈自己要回大陸去看眼睛。聽到這個決定的呂正操興奮極了,表示只要他回大陸,中央政府會提供一切便利的條件。
張學良用兩句詩來表明自己的態度,即“鶴有還巢夢,雲無出岫心”。也就是自己想回家鄉,但是不想張揚,他不要歡迎,不要記者,不要恭維。
兩位老將軍交談得十分愉快,但是張學良想要回大陸的事情,在後來冷靜思考了一番,終究未能成行,當時時機尚未合適。
不過張學良和呂正操的這兩次會面,還是在大陸和張學良之間重新建立起牢固的紐帶,引起諸多國人的重視。
三、張學良“回到大陸”
在前兩次會談之後,呂正操一行還有一個任務沒完成,那就是向張學良祝壽。1991年6月1日便是張學良的91歲大壽。
這次壽宴上,呂正操考慮到輿論和政治方面的影響,便沒有出席,讓我國前全國政協常委閻寶航之女閻明光,代表張學良的大陸親友前去祝壽。
壽宴舉辦期間,張學良將閻明光悄悄叫過來,告訴她,自己想要和呂正操再見一面。
這個訊息傳到呂正操的耳朵裡,呂正操欣喜不已,趕忙安排會面地點。經過認真考慮,他們一致認為可以將會面地點安排在中國大使館的別墅,並最終確定下來。
張學良聽到在中國大使館會面,感到十分激動。因為大使館是一個國家的象徵,到大使館做客,在某種程度上相當於回到了祖國。不得不說,呂正操老將軍如此別出心裁的安排,真是妙極了。
中國大使館工作人員聽說張學良要來,全都十分興奮,熱火朝天地忙了起來,準備迎接張學良的到來。
6月4日,張學良剛過完91歲大壽沒幾天,就在當天傍晚來到中國大使館的別墅和呂正操會面,並且送給呂正操一包臺灣產的鳳梨酥。
隨後,張學良和呂正操談了大陸和臺灣的未來,張學良覺得大陸和臺灣將來必然是要統一的,只是時間問題。並且張學良表示自己很願意為祖國統一儘自己的一份力。
張學良還想了解目前大陸對待臺灣的詳細政策,自己可以回去轉告臺灣當局,以利於祖國統一大業。
呂正操對大陸當時的一國兩制對臺政策進行了透徹的論述,並希望臺灣當局能後今早和祖國大陸走向統一。
談了兩個多小時之後,張學良和呂正操共進晚餐。滿桌的東北家鄉菜餚,勾起了張學良的美好回憶,張學良發出無限的感慨,希望能夠儘早回到大陸,回到家鄉。
兩位老將軍的第三次會面,在晚餐的歡聲笑語中結束了。不久,呂正操老將軍回國覆命,張學良老將軍也離開美國,回到了臺灣。
在後來的日子裡,張學良和呂正操兩位老將軍繼續書信來往,互通音訊,同時探討張學良回大陸的時機。
令人遺憾的是,兩位老將軍會面之後十年,也就是2001年10月14日那天,101歲的張學良老將軍在美國檀香山史特勞比醫院不幸離世,訊息傳出,祖國大陸舉國悲痛。
時任國家主席江澤民及中央諸多領導人向大洋彼岸發去唁電,表達對張學良老將軍的緬懷之情。
張學良的好友呂正操也發去唁電,他說:“張學良將軍生則功蓋祖國,逝則重於泰山,無愧於祖國人民稱之為千古功臣、民族英雄的偉大稱號。”
對於張學良的離世,呂正操感到既心痛又遺憾,他最終沒能實現回到大陸的願望,呂正操每每想到這裡就感到痛心疾首。
張學良離世八年之後,在2009年10月13日,106歲的開國上將呂正操老將軍也永遠離開了人世,時間上和好友張學良僅相差一天。
呂正操成為新中國57位開國上將中最後一位離開的,他為新中國的成立與建設作出了巨大貢獻,他的事蹟讓世人永遠緬懷。
結語
從軍閥混戰到改革開放十餘年,從東北軍到解放軍,從風華正茂到白髮蒼蒼,張學良和呂正操兩位老將軍得以在世紀之末再次見面,實屬難得。他們年輕時有著共同的革命理想,有著同樣的保家衛國的志向。
“九一八事變”迫使張學良永遠離開了家鄉,這一別便是永別。隨後的“西安事變”是張學良在抗日救國事業上的巔峰,他拯救民族於危難,卻身陷囹圄長達半個多世紀。
兩位功勳卓著的老將軍,兩位耄耋老人的故事何其感人。回到大陸,是張學良極其渴望的,也是黨中央的願望,黨中央委託鄧穎超寫信給張學良,便是表達這個願望。
遺憾的是,這個願望最終因為種種現實因素,無法得以實現。
不過正如張學良所說,兩岸終究是要統一的,臺灣迴歸祖國只是時間問題,並且目前看來,這個時間明顯越來越近了。
參考資料:
1、《呂正操:三晤張學良,勸其回大陸》. 重慶晚報 2009年10月19日
2、方小寧《百歲開國上將的見證——呂正操談西安事變和張學良》. 文化交流 2007年第二期
3、傅寧軍《呂正操與張學良:八十載割不斷的深情》. 兩岸關係回眸 2004年7月
4、《共和國最後的開國上將呂正操的傳奇一生》. 軍事博覽
5、孟紅《國共兩將軍——張學良與呂正操》. 黨史縱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