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onsored links

練出了真功夫的感覺

(一)筋骨齊鳴

“筋骨齊鳴”在傳統武術當中是“撐筋拔骨”的表現,也是拳術練習的入門。這種現象的產生,可以作為勁力發放是否正確的一個標誌。聲音的產生是因為關節腔閉合的結構。關節囊在真空狀態下,將骨節拔開,將形成高壓區,致使關節回彈形成從而發出聲響,從科學的角度來講,關節間的連線物,我們稱之為“大筋”首先是具備一定的彈力,其次是關節腔真空狀態下所形成的“高壓”。打比方講,取一支針筒,堵住其氣體進出口,用力將針筒拉開,內部即被抽成“真空”,能夠產生很大的拉力,這就是高壓狀態所形成的另外一種“勁力”!

關節是一個由“關節囊”包裹的真空狀態下的結構體,要將關節拉開,需要克服“內外氣壓”的不均衡和連線關節的“大筋”的拉力,一旦拉開,加以盤練,關節的“回彈力”也是相當可觀的,在能夠產生很大的“崩彈”勁力的同時,關節腔會發出“嘭嘭”的聲響,這也就是傳武當中說闡述的“筋骨齊鳴”,透過不斷盤練,我們可以將身體的主要關節都進行“開發”,使其具備“崩彈”的能力,我們稱之為“身備五弓”。

練出了真功夫的感覺

在運動的過程當中,我們的動作幾乎是半自動化的,所要做的就是調整身體的“狀態”,也就是“開弓”的過程,後面的動作,幾乎是連續不斷,自主發射的,這也就是拳譜中所說的“顫勁可使日月無光”,“顫”是“弓”或者“彈簧”的特性,“顫”是連續不斷的,是身體每一個關節都參與的一種“狀態”,是勁力的“全力以赴”,練拳的過程其實就是人體開發的過程!

(二)骨肉分離的感覺

“骨肉分離”是行拳時骨升、肉降、關節松的感覺.擁有這種感覺,說明你的肌肉沒有緊裹在骨骼上,已經處於放鬆態。

骨肉分離”或者叫“馬竄皮”。我們家裡養的狗兒貓兒,背上的皮一抓一大把,跟骨架是分離開的,為什麼會這樣呢?我們觀察,貓的身體非常柔軟,可以蜷縮成一團,要做到這一點,關節必須要開得厲害,只有在關節鬆脫度大的情況下,才可以。

關節是由具有彈力的肌腱連線,稱之為“大筋”,所以貓科動物非常擅長用筋骨發勁,往往身體一個“抖顫”就竄到一丈開外了。我們人在練功時,如果可以每一把勁力,都是身體的大筋崩彈發勁,每把必“顫”,日久天長,皮肉與骨架就開始“分離”了!

(三)自身重量的感覺

“自身重量”的感覺是指行拳時我們覺得四肢如同負重。

由於人生來就在地球引力下運動,以至對自身肢體的重量失去察覺,我們只有在體外荷重時(如拎一桶水)才會有負重感。

如果你在行拳時感覺到四肢的沉重,就說明你的身體真正放鬆了,放鬆的狀態越好,肩、胯關節鬆開的程度越大,四肢的沉重感就會越大。

這種沉重感是僵力去除、身心放鬆後肢體受重力作用的結果,所以拳論有“由松入沉”的說法。傳統拳練到一定程度,會出現如“灌鉛”般的“沉重感”,有朋友認為是骨密度增加了,重量變大了,我個人認為這樣的因素是微乎其微的,之所以出現這樣的感覺,還是關節縫開,關節大筋“拔伸”,變得有彈力,在全身放鬆的狀態下出現的由於“重力”因素,自然拉伸的現象,從身體的感受上來講,用關節大筋去感受重量,自然變得比較敏感,似乎肢體變得很沉。

這是好事,在“發勁”時,就更加容易找到阻力點,藉助身體自身的重量做到“開弓”的效果,是“撐筋拔骨”訓練到了一定時以後出現的狀態,此時就無需再透過“磨”形成阻力,進入到另一個層次!一旦達到這個程度,“筋骨撐拔”就變得隨心所欲,隨時隨地,信手拈來,是“練與用”的轉化。能找到這種感覺,那麼身體的“縮漲”也就不在話下了!

(四)脊柱行拳

動物的脊柱是“弧形”的,更利於整體發勁,而人的脊柱由於直立,在重力因素的影響下,變成了“頸椎、胸椎、腰椎”三部分,三椎問題在日常生活中時有體現,特別是頸椎跟腰椎,所以“三椎”不能單獨發勁,容易出現脊柱的問題!拳譜中要求“含胸拔背、沉肩墜肘、命門後頂”的要求,就是要使人體脊椎恢復成“弧形”,便於發勁。

所以脊柱主的是縱向的崩彈,而非橫向的擰轉。橫向發勁應由胯帶肩動,脊柱整體擰轉,幫助傳遞勁力,絕對不能在某一“椎”處單獨自主發勁!

“脊柱”是胯與肩之間的連線結構,胯與肩主橫向擰轉,脊柱主縱向的崩彈,我們觀察動物的奔跑和捕捉,脊柱主宰了身體的“縮漲”,使得動物在快速的奔跑中,如“彈簧”般竄進。“脊柱”是一個多關節的連線,每個關節都是一個動力機構,使得脊柱蘊含了強大的能量,我們在發勁時,所需要做的就是調整好脊柱的形態,使其拉成“弓”形,將“頸椎、胸椎、腰椎”變成一個整體。

訓練過程當中,我們往往藉助於“勁意”比如“恨天無把,恨地無環”,透過這種意識的強化,使脊柱成弓,同時拉伸骨縫,使之產生勁力。一個人“脊柱”活了,整個人就“活”了,整個人如一條“大龍”,沒有能與不能,可以在任何狀態下發勁,是傳統功夫到達“高層次”的必經之路!

(五)整身如球

練拳要“整體力”,但初學者往往只能夠做到用身體肢節完成動作,是區域性勁力。那麼如何快速轉化勁力呢?方法很簡單,就是一個“捆”字,所謂“捆”,就是將身體“捆綁”,自然形成一體。這裡所講的“捆”,是“合”,是“夾”,我們一直強調在練拳時要做到“合肩夾肘”,目的就是完成兩臂與身體的“結合”,使其形成一個“整體”。兩肘管上身,兩膝則管住了下身,分工明確。

朋友們又想,兩膝要是“夾”住了,還怎麼運動呢?所以在形容兩膝的“合”時,用了“磨”,其本意就是在不影響兩腿運動的前提下,做到了下肢的整合。我們除了做到兩肘夾,兩膝磨,更要知道“肘與膝”之間的互動,拳譜中講“手與腳合,肘與膝合,肩與胯合”,其實我們只要掌握了“肘與膝”之間的“合”,其它自然能合,做到上下“合二為一”,“整身如球”!

練出了真功夫的感覺

“肩”是連線手臂與身體的重要環節,發勁時候,肩必須要做到“松而不懈”'才能夠勁力順達。要使“肩”做到“松”但又不失“彈力”,我們就得開發肩關節,不斷撐開肩縫,崩起肩部大筋,使其重複拉伸而具備彈力。

練習中,儘量不借助肌肉的力量,透過兩臂的“磨”形成阻力,似乎兩臂在肘關節處被捆,藉助這阻力,使兩肩能拉開縫隙,兩肩要“松”,松則能開,如果手臂用肌肉力,則兩肩會受肌肉力影響而緊張,使得肩關節被包裹緊而無法開啟,因此“磨”的目的是不動用“肌肉力”的情況下使肩“脫開”,用這樣的方式撐開肩縫,拉緊肩部“大筋”,達到筋骨崩彈帶動兩臂崩彈的目地!

“脊柱”是胯與肩之間的連線結構,胯與肩主橫向擰轉,脊柱主縱向的崩彈,我們觀察動物的奔跑和捕捉,脊柱主宰了身體的“縮漲”,使得動物在快速的奔跑中,如“彈簧”般竄進。“脊柱”是一個多關節的連線,每個關節都是一個動力機構,使得脊柱蘊含了強大的能量,我們在發勁時,所需要做的就是調整好脊柱的形態,使其拉成“弓”形,將“頸椎、胸椎、腰椎”變成一個整體。

訓練過程當中,我們往往藉助於“勁意”比如“恨天無把,恨地無環”,透過這種意識的強化,使脊柱成弓,同時拉伸骨縫,使之產生勁力。一個人“脊柱”活了,整個人就“活”了,整個人如一條“大龍”,沒有能與不能,可以在任何狀態下發勁,是傳統功夫到達“高層次”的必經之路!

有朋友問,什麼是“決勁”,以前解釋如“洪水決堤”,但理解不深刻,畢竟沒有機會親眼所見,誰能真正感受呢!我們身邊能夠接觸到的比如水中的魚兒和蝦兒,將它們撈起,拿在手上,感覺到它們身體運動是一種爆發模式,要麼不動,要麼彈動,這和它們生活在水中是有著莫大的關係。

我們在水中游泳時,首先感受到的是“阻力”,可以推動我們向前移動,如果我們划動的手臂瞬間由水裡到空氣中,相信我們的手臂速度也是非常快的,也會瞬間變成一種爆發式運動。在練拳時,如果能夠想象並感受阻力的存在,依靠阻力使身體骨節撐開,大筋充分崩緊,瞬間脫開阻力之時,就是我們發勁之時,這種阻力前提下的發勁模式就是“決勁”。比“決勁”更高階的就是“顫勁”,連續不斷的“決勁”!拳訣中稱“出手不見形,見形不為能”,速度是前提,整身速度更是難能可貴!

武功修煉如何才能步入化境呢?

一句話:練後天,返先天,迴歸自然。

崇尚自然,是武功步入化境的不二法門。

武功修煉的過程一般要經過三步:

第一步,學習套路,練習散手。現在人們進步了,一般都知道死招死式不高階,不追求死式絕招了。看過武俠小說的,也都知道“無招勝有招”,然而多數拳種都是將套路和散手作為入門階梯,給武功打基礎。也有的將套路練習作為練功(如太極拳)。

第二步,練習內功,掌握拳法。這是增強功力,把握技擊大法的過程。相對於死招死式,這是“活招兒”,隨勢而變,靈活應用的技法和心法。

第三步,在內功和拳法修煉的基礎上,進行模擬對抗和實戰對抗,透過無數次的對抗實踐,來檢驗自己的功力、拳法和應變能力,提高自己的功力、拳法和應變能力,使功夫真正上身。功夫二字,是指修煉(時間)的積累,和獲得的實實在在的功力、經驗等綜合技能。

各位練武術的朋友,請你們先把手頭兒上的功夫放一放。我要告訴你們一個秘密,這個秘密在長達半個多世紀以來無人揭曉。而今天終於被找出了答案。這個答案是多年來我一直想知道的,我想也應該是大家一直都想知道的。那就是咱們的武術前輩們在與人交手中是如何做到抖手人飛犯者立撲的。這其中的道理是什麼,怎樣練才能達到呢?這個問題一直捆擾著我們。多少年來大家一直再猜測。因為這種功夫一直被拳家所秘傳。而國術在近百年來又是幾經滄桑,本來就鮮為人知的內家功夫到現在已成殘喘之勢。以至於有很多人已經開始懷疑它的存在。認為這種功夫只是傳聞而已,可信度不高。不象國外的拳擊與格鬥。全部都有相關的記載。真實可信,來得又快。所以有很多朋友現在已經開始改練拳擊和散打了。這種局面不能不讓我們每一個熱愛傳統武術的男兒所憂慮。可問題是光憂慮是沒有用的,要想使這種狀況得到解決就必須拿出事實來予以證明。但我們卻又苦於自身功夫的淺薄,無法拿出事實來說明。所以只好是望而興嘆了。

而現在的武術界從表面上看起來雖然是武館林立,各門各派人才輩出。而實際上這些所謂的衣缽傳人和關門弟子在拳學理論上大都海闊天空,在實際應用方面則推三堵四。(評:呵呵,現在世面上的大師都是理論家,到處出書演講)別說是技擊,就連推手也難以讓人信服。嘴上說是傳統武術,而實際上是武術加散打。所謂發放也只不過是在說手當中以大個對付小個,體重大的對體重輕的,會打的打不會的。更有甚者,竟利用後學者的無知和經驗不足,用下流的手段來矇騙學生。

這些實際情況讓我們這些熱衷傳統武術的後輩們真的是飽嘗了風霜。但這並不是最慘痛的,最可悲的是那些受了矇蔽還不自知,每天還要花上幾個小時的時間去苦煉,夢想自己能有一天終有所成的人。這些人不單單是在經濟上受到了損失,而無法挽回的是幾年或是十幾年的寶貴時光。經濟上的損失終歸是可以彌補的,可大好的光陰卻是一去不復返了。 (評:我這些年也見了不少盲修瞎練的道友,花費時間、精力、金錢無數,可惜一無所成。大好的青春,大片的誠心,就這樣消磨在漫長的歲月中。只能感嘆福緣不夠了。)

我個人這個圈子裡摸扒滾打了二十多年。一邊尋師訪友,一邊刻苦鑽研。可進展上卻總是頗為緩慢。在這當中不知打了多少次退堂鼓。就在我一籌莫展的時候,老天爺給了我一個意外的收穫。幾年前的一次外出我有幸結識了一位原籍河北的老人。到現在我們也不知他姓氏名誰。可在這幾年當中我卻一直蒙受他老人家的教誨。在這幾年的時間裡,我不但自身的功夫有了前所謂有的變化,而且透過學習以前遺留下的諸多問題也全部得到了解決。(評:還是那句話,真正的高人隱士都隱在民間,他們沒時間出名爭利,頭上沒有什麼光環,也不是什麼道協會長,佛協主席,一輩子寂寂無聞,但有大把的時間苦修苦練,證悟大道。他們不輕易收徒,一輩子可能也就兩三個,四五個。他們只傳有緣有德之人,而不是傳那些所謂的名人、明星。

可能在路上看見一個人,覺得順眼,都會傳一兩手,而這一兩手功夫的真傳,遠比外面那些大師們所傳的千招萬式的花架子更加實用)這真讓我心喜若狂。但在喜慶之餘我並沒有忘記還在泥濘之中蹣跚而行的朋友們。我要鄭重的告訴大家,在我二十多年的武術生涯中,所結識的圈子裡的朋友多不勝數。包括我在內大家全都練錯了。我這麼說不是在嚇唬大家,我知道大家聽到這樣的話心裡是什麼滋味,這和我當初聽到先生這樣說時內心的感觸是一樣的。所以我就更應該把真相告訴大家,把所謂的不傳之秘告訴大家。在如今這個年代,我所遇見的這位老人能不惜打破幾百年來一脈單傳的陳規,既不為名也不為利,把武功首次外傳。我想這應該是出自一位老武術家對中華武術的熱愛與關懷吧。作為他老人家的學生,就更應該把繼承和宏揚中華傳統武術作為自己所應肩負起的一種責任。剛才我跟大家講這麼多年咱們都練錯了,那麼究竟咱們錯在那裡了呢?

下面我將針對這個問題給大家做一個粗略的分析。要說都練錯了,那可是個大問題。這個問題可不是隨便亂講的,是要拿出事實依據的。要說錯,其實咱們大家都錯在了一點上。那就是傳統武術練的是心,是人體的先天功能。而我們現在所練的卻是後天的軀體。當然練先天功能,後天軀體也要跟著發生變化。但大家卻忽視了先天才是問題的根本,應當作為下手之初,而我們現在全都是在捨本逐末。大家不妨想想,如果我們把鍛鍊的重點放在後天形質上的話,那麼無論你使用任何方式方法,你的這種鍛鍊模式和現代所有競技體育專案的訓練在本質上是沒有區別的。說到這裡,肯定會有很多練形意,八卦,或是練太極練大成的朋友表示反對。沒關係,我在這裡先要跟大家說兩句佛家的偈語。這幾句偈語千百年來一直沒人能夠破解。在我與先生學習期間,他曾多次對這首偈子進行講解,使我獲益匪淺。我想在這裡提出來多少也能給大家一些幫助吧。這首偈語的原文是:空手把鋤頭,行路騎水牛,人從橋上過,橋流水不流。咱們都是行路騎水牛的人。嘴上說自己練的是內家拳,形式上也沒有錯。可練的過稱中卻一直是在跟著自己的感覺走。無論是好的感覺還是壞的感覺,只要是你在跟著它轉悠,你所練的就都是後天而非先天。拳法本身並沒有錯,無論是樁功還是架子,錯的是我們每一個執著自我意識的人。

我個人在平日裡經常與各門各派練武術的朋友們一起切磋交流。對於很多難以解答的問題我都曾向先生一一進行請教。比如說抖大杆子,先生說稈子必須要在自身練到內外相合的基礎上才能練習,否則極易出偏。尤其是那些體質差的人,在既沒人指點又急於求成的情況下進行大運動量練習,會造成很嚴重的後果。先生還說,當年丘處機丘真人練功用的試力石重達四百斤。如果沒有相應的內功作基礎,即使你練到能把它舉起來,也只不過練的是一身蠻力。況且我國國人體質與西方人種相比相差甚遠。這一點從現代所有對抗性體育專案上都表現鎝極為明顯。而基於中國傳統文化的內家功夫在這個方面卻有其非常獨特的鍛鍊方式。恰恰能夠彌補國人體質之不足。

說到這兒,不禁使我想起了幾個練形意和八卦的朋友。他們針對自己所練的拳術在練功的方式方法上提出了很多問題。而這些問題正好可以做為典型事例來給大家在學習上提供幫助。大家應該知道,形意,八卦,太極包括所有內家拳在內,不論是拳架還是樁功,只有形式上的不同,而沒有本質上的區別。其目的都是在開發人體的先天功能。並使之與後天形體合二為一。以備其用。在練法上,無論是行拳架還是練站樁,雖然可以按照高中低三種不同的姿勢去鍛鍊。

但是在上中下三盤之中,我們還是應該以高式作為最基礎同時也是最關鍵的課程勤加練習。因為只有在最自然的姿勢狀態下,我們才有可能作到身心兩個方面的放鬆。而只有在身心兩個方面都得到放鬆了之後,我們才有望啟動人體的先天功能。作為中盤和下盤只不過是先天功能在人體內部充分發揮使後天形質得到明顯改善的一種外形體現。而現在的練習者大都把事情本末倒置。把原有的內功訓練變成了力量性訓練。以至於把肌肉練鎝僵硬,關節造成異常的比比皆是。身體素質好的也只不過是增長了些力量而已。對於內功則毫無意義可言。而在力量方面果真要和專業隊的運動員相比較的話,其差距真不是略遜一籌的問題。因為要真把這種形式作為增長力量的手段來實施的話,遠遠不如現代體育專案訓練得科學。

說到傳統武術的內勁,有很多朋友多次提到氣沉丹田的問題。其實這與咱們上述的問題相似。現在的習練者大都把事情前後混淆了。所謂氣沉丹田是人體的生理機能得到充分改良之後的一種特徵。當先天功能在習練者的身體內部被啟動之後,其皮肉筋骨與五臟六腑全部發生了顯著的變化。身體從後天狀態逐步向先天狀態過度。

其身體特徵表現為形體柔軟,呼吸由原先的胸式呼吸漫漫下降成腹式呼吸。由粗重逐漸變得勻細深長。頭腦中的雜念也越來越細微。所以說先天功法在人體生理的改造上一步有一步的徵候。而我們卻把前人在無為狀態下獲得的身體變化特徵,用後天的思維方式變成了一種有為的運動方法。在現實中,這種情形不勝列舉。就拿形意拳的明暗勁來說吧。所謂明勁,是習練者在先天功能的作用下,使身體達到節節貫通,節節貫川的狀態之後,在平日練習或技擊當中在形體上渾然而生的一種整脆之力。常會給人一種其鋒莫可當之的感覺。而後人卻誤認為此勁一定要使勁才能練成。

假如真那樣做的話即使你苦練一輩子也是白費功夫。所謂暗勁,是指先天功能使後天形質進一步發生變化,先天一氣由體內出露體外。使先天功能由習練者的形體本身擴充到形體之外。與大自然中的先天一氣相互融合。所以習練者在平日的練習或是在技擊當中,其形體上表現得好似輕描淡寫,給人一種毫不經意之感。而現在的習練者對於暗勁的理解在這裡我們就不做評判了。其實一直讓人難以置信的輕功,也是待身體整齊化一之後,先天之氣由體內出露體外與地表形成一種相斥之力。而後再行穿沙衣跑板子的一種特殊功法。在這裡我們不做詳述。

而作為內家三拳之一的太極拳,當年王薌齋先生在達記者問中曾說該拳卻有幾種力學原理。而得其要者百不能一,因為其基礎體認功夫早已消亡。這是王薌齋先生在當時哪個年代對我國傳統武術的一種擔憂。如果從現今來看,幾乎所有傳統武術都是從一開始的鐵老虎而逐漸變成今天的紙老虎。幾年前我從先生的藏書中曾看到一本太極拳的老拳譜。其中幾句有關於棚勁的描述,我想大家看了之後也許會和我有相同的感受。書中寫到:所謂棚勁者,如水負行舟,先實丹田氣,次要頂頭懸,遍體彈簧似,開合一定間,任憑千斤力,漂浮並不難。從這幾句話中大家可以得知,太極拳也要求習練者在推手與斷手中具備無點不成彈簧挨著何處何處擊的混元力。而並非象現今的太極拳,只能運用一些近乎於摔跤的手法在力量和技巧上去贏人。同時也說明了遍體彈簧似這種技擊狀態並非只被一家或幾家拳種所擁有。而應該是中華傳統武術所共有。

但是在如今,這種傳統功夫已幾乎成為絕學。造成這種現狀最重要的原因無外乎有三種:語言,文字和童子功的問題。因為前輩們的心得體會全部來自於先天功能。而語言和文字都是後天所為。所以當老師的倘若在這兩個方面尺度把握不好的話,就很容易使學生產生誤解。況且做學生的在對先天功能沒有切身體會之前,全都習慣於用後天的思維模式去理解老師說的話。這也是造成錯誤的一個重要原因。然而這種功夫並不意味著真的象古語所說的那樣聖人之道不可傳。關鍵是要看當老師的怎麼教。在過去,一般都是有錢的人家把老師請到家裡來。既然你請人家來就是相信人家,所以過去當老師的一般都很嚴厲。學生練的不對不是打就是罵,而且一開始決不給你講其中的道理,只是叫你按他說的去練。練的不對他自然會告訴你。當學生的從不敢多問。其實這才是高明的老師。因為他知道說了你也理解不了,不但沒幫助反而會害了你。當學生的只要能按老師的要求認認真真的去練就行了。(評:真正高明的師父,教徒弟都是這樣,先從糊塗起,再從明白來。無論教你什麼,不會和你解釋那麼多,先練著吧,到了一定時候師父會點你一下,那時你就自然明白了。你不練段日子,怎麼說都不會明白。真正的修煉本來就是這樣,練一步,就有這一步的體悟,才能說一步的話。很多東西就是練了才知道,師父不說自己也明白了。可現在的很多修煉者,看書者多,實修者少。誇誇其談者多, 能耐寂寞者少。做一時之客者多,持之以恆者少。

一時興趣者多, 終身為修煉者少。)但是在這裡面有一個很關鍵性的問題,就是過去凡屬武術名家在學藝途中都有兩個基本相同的特點。一是童子功,二是都有明師指點。所以大都不會走冤枉路,等功夫上身之後拳理也就自然明瞭了。可後來由於社會條件的改變和政治上一些相關因素的影響,很多習武之人大都是半路出家,而這些人在很多方面缺乏練武所必備的條件。尤其是在身體條件上與學齡前的孩子相比是有天壤之別的。而咱們的武術前輩們在教學上對於這些半路出家的人來說大都缺少相關的教學經驗。這就必將造成形體訓練這一重要環節在難度上的加大。

人體在筋肉骨骼上的構造基本上是這樣的。在醫學上,筋是指一條肌肉的兩端附著在骨骼上的那一部分,骨骼與骨骼之間是靠白韌帶與黃韌帶相連線的。關節的中間是軟組織,軟組織中有組織液。它能在人體受到重力時起到緩衝作用。而由若干肌肉纖維組成的肌肉束的外圍有一層筋膜,學名叫結締組織。這種結締組織把若干肌肉束組成的肌肉群也包裹著並同時把全身所有的肌肉群全部連線在一起。

傳統武術中講的筋膜騰起說的就是針對這種結締組織透過良好鍛鍊之後所達到狀態。它本身是有彈性的。而人體在後天當中由於諸多因素的影響,尤其是長期從事體力勞動的人,都會導致這些人體的組織結構發生很大的變化。所以在過去的武行中有肩不挑擔手不提籃的說法。這句話是相當有道理的,因為手持肩扛對人體脊柱的影響最大。

人在三歲之前脊柱與盆腔還沒有完全長合在一起,所以在這個年齡段的小孩走起路來晃晃悠悠總是愛摔跟頭。在這之後隨著人體的成長和發育,由腰到尾閭這一段的脊椎漸漸和盆腔長合在一起了。這一段為人體的中節。在人體的上中下三節當中,中節的鍛鍊在中國傳統武術的修習過程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作為習拳者中節必須要開啟,這一段被貫通之後當人體在做原地旋轉時,整條脊柱與盆腔還有兩跨是分別轉動的。而現在練武術的朋友從腰到尾閭這一部分的脊椎骨與盆腔都是閉合在一起的。這正是問題的關鍵之所在。

因為只有在這一段被完全開啟之後,習拳者在平日練習或是技擊當中才能做到上下相連,手足相顧,內外如一。所發之力才能均整,攻防之中才能作到化打合一。否則,我們只能是去和對手比拼力量,速度,耐力還有技巧,從而落入了現代競技體育的模式,與中國傳統武術完全背道而馳。

喜歡看武狹小說的朋友都知道大俠徐良的背是駝的,這種說法可真是外行看熱鬧。當人體脊柱舒展到最佳狀態的時候就跟貓科動物的脊柱一樣是耷拉著的。尤其象貓在蹲著的時候,背是圓的。世人還誤以為是駝背,其實這正是傳統武術中要求習練者所必須達到的含胸拔背。而溜肩圓背則是一種最佳狀態,它是先天功能在人體生理改造上的一個重要標誌。所以在拳譜中有熊蹲虎坐,鷹眼猿神,雞腿蛇身的說法。對於這些老話大家千萬不可忽視,不能只當作是一種形象上的比喻。而現在的練習者大都只是一味的從外形上去模仿。沒有真正理解傳統武術在體用這兩個方面的實質與作用。這正是需要我們每一個人反思的。真正的傳統功夫告訴我們:只有透過人的本體即先天功能的發揮,才能使後天形質得到改善,直至在實際當中發揮出這些動物的特性,而這才是我們每一個習武者所應追求的。

在人體的所有關節當中尾閭這一節是最難開啟的,當尾閭被開啟之後其他關節均已被開啟。在這種狀態下尾閭與兩跨在同一平面形成了一個三角形的萬向軸。各項力量都可以由此而轉換。所以在中國傳統武術中把兩跨與尾閭稱為一身之根節。當習練者達到了這一層次,就可以在推手或技擊當中,在身形不動或微動的狀態下使對方的力量透過與我的肢體接觸而使其化為烏有。

比如當對方用力推住我的雙臂或前胸時,對方的力量會自然而然的沿著我的脊椎產生快速移動,由脊椎骨的自行傳導下降至尾閭而使其落空。在此同時,我的力卻由腳根起經腿和腰傳送到接觸點作用在對方身上。這在傳統武術中叫分陰陽。在這種生理條件作用下,不管對方有多用力,我的身體卻始終保持在鬆弛的狀態。對方推不動並不是因為我在用力抵抗,而是由於我的身體在做自然性的傳導。這正是傳統武術中無力之力的道理所在。

在一般情況下,對方越是推不動就越會用力,而越是用力身體就會越僵。直至想撤回來都不容易。就好象是我把對方給粘在了身上。這時候對方的感覺就好象是推到了牆上,從腳底下有一種被棚起來的感覺。因為對方的力根本沒有作用在我身上,而是隨著自然性傳導全部回到了他自己身上。在這種狀態下對方越是用力腳底下就越是站不穩。因為對方的重心已被他自己所發的力給破壞了。所以腳下失去了平衡,這就是棚勁。而棚勁的產生正是由於自身陰陽的自動運動。

在這裡要向大家說明的是,功夫到了這個層次的習練者無所謂推人和被人推,因為道理是一樣的,因為這種自身陰陽的轉換或稱之為攻防上的變化已完全脫離了外形的招數和技巧。莊子雲:得其環中以應無窮。而這正是環中之力的初級階段也可以說是遍體彈簧似的剛剛開始。

到了這個階段習拳者才真正作到了推手即是斷手。因為這時候的習拳者在技擊當中已不必左躲右閃的去逃避對方的拳腳,或是在你來我往當中被動的去忙於招架。我們要做的就是主動靠近對方,已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去攻擊對方的中線。幾乎不給對方留第二次出拳的機會。所以拳經有云:起如箭,落如風,追風趕月不放鬆。起如風,落如箭,打倒還嫌慢,足打七分,手打三,五形四梢要合全,氣連心意隨時用,硬打硬進無遮攔。這就是中華傳統武術的初級層次。到了這個程度,習拳者才能在技擊當中體現出傳統武術的味道。

分類: 健身
時間: 2021-09-25

相關文章

有型又有真功夫的安志傑為什麼就是火不了?李玟:他太粘人了

有型又有真功夫的安志傑為什麼就是火不了?李玟:他太粘人了
電影<一百零八>上映兩天,只拿下1056萬的票房,網友說:"吳京也開始接爛片了." 其實,吳京在影片裡只是客串,出場不過幾分鐘,但電影前期營銷的點都在吳京身上,給大家的 ...

快樂與學習是矛盾的,笨功夫才是真功夫

快樂與學習是矛盾的,笨功夫才是真功夫
許多家長讓小孩一直非常忙碌,學各種東西,報各種班,但最後孩子還是懵懵懂懂.為什麼呢?花了這麼多錢,為什麼一點效果都沒有?其實常見的情況就是,小孩一開始有新鮮感,所有的裝置都買了,所有的傢伙什兒都置全了 ...

打排球憑的是真功夫、硬實力
全運會女排決賽天津隊為什麼一舉奪冠?事後在球星李盈瑩回訪時我們才明白:天津隊為使隊員掌握真本領,球隊具備硬實力,全隊硬是每天在訓練場摸爬滾打10個小時,晚上還要看錄影搞技術分析.賽前訓練備戰,隊員的手 ...

Breguet陀飛輪之父:縱橫古今真功夫

Breguet陀飛輪之父:縱橫古今真功夫
想像一下,如果沒有亞伯拉罕.路易.寶璣(Abraham Louis Breguet),今日的鐘表產業又會如何? 或許,當兩百多年前寶璣大師發明音簧.避震器.雙層遊絲.陀飛輪等等創新的鐘表裝置時未曾想到 ...

"八字腳”撐襠讓我練出一身功夫

"八字腳”撐襠讓我練出一身功夫
謹以此文獻給太極有緣人 ,非誠勿擾. "八字腳"撐襠讓我練出一身功夫 文/馬權友 有朋友問我:"馬老師你的一身功夫怎麼練出來的?"我笑道:"我反著練拳!"也就是說,我跟別人的練法有 ...

怎樣才能將功夫練到巔峰

怎樣才能將功夫練到巔峰
學功夫,是指從不懂功夫學至懂功夫這一階段而言:學會功夫以後再進一步地修練為練功夫.雖有學.練.兩個階段,但總地來說,"武術"本身是一門高深的"藝術",窮一生之精 ...

“武痴”嶽松,成就不高調性高,與“功夫巨星”的差距在哪裡?

“武痴”嶽松,成就不高調性高,與“功夫巨星”的差距在哪裡?
說起嶽松想必大家都不陌生,昨天無意中看到一段關於他的紀錄片:講述嶽松近10年的勵志奮鬥還有成長感悟.該紀錄片將主要採用對嶽松的個人訪談與電影幕後的拍攝花絮作為製作素材,將從鬥士.武者.苦行.瘋子.覺醒 ...

賈靜雯真是放下了,與前夫站在一起,也能笑得很幸福,造型真大氣

賈靜雯真是放下了,與前夫站在一起,也能笑得很幸福,造型真大氣
哈嘍,大家好,我是biu時尚,很高興又和大家分享明星時尚與搭配技巧!希望我的文章讓你對時尚更加的感興趣,讓本身就好看的你,更加的有魅力! 當代年輕女性的通病,大概就是衣櫃裡有一大堆衣服,但是到了換季季 ...

真兄弟,事兒上見

真兄弟,事兒上見
作者 趙長濤 社會上,經常聽到這樣一句話:啥也不說了,事上見. 可以理解為:把吹牛皮.耍嘴皮子.說漂亮話的本事,全部用在實實在在辦事上. 一句事上見,很江湖很仗義很決絕,詮釋了為人處事的能力素質,道出 ...

抻筋拔骨的練習方法

抻筋拔骨的練習方法
前些天練拳,常常追求所謂的"氣感",練了一段時間後,覺得進步不大,後來翻出老師的錄影和文章,細細研究了一番,原來老師當初教我拳架時常常要求我要"筋骨脹開",當時 ...

對練武術人的誤區
很多練武術的朋友都遇到過這種情況,經常有人問你練了多少年?有很多人都會說幾年幾年的,更有人會把年限故意誇大,練了十來年,幾十年.或者我從小就在練.我今天要說的是年限可以說是練武術人的功力的高低的一個評 ...

河南衛視,文化NB症

河南衛視,文化NB症
河南衛視,也太讓人驚喜了吧! 昨晚在優酷首發直播的<中秋奇妙遊>晚會大家都看了嗎?原以為經歷了<端午奇妙遊>洛神水底一舞的美絕人寰↓ <七夕奇妙遊>裡飛天和金剛剛柔 ...

馬奎:內功樁法的四個階段

馬奎:內功樁法的四個階段
內家拳(功),是指習武者不以個人外形優勢為依仗:(身體有多麼強壯.力量多麼過人.肌肉多麼發達等),主要是以開發人體內在心智.精神為目的一種高階練拳方法,他不僅可用於防身自衛,對健康.延年益壽更具有特效 ...

周比利:唯一世界級華人拳王,打傷李連杰踢飛吳京,卻被迫退圈

周比利:唯一世界級華人拳王,打傷李連杰踢飛吳京,卻被迫退圈
李連杰說:"以後我再也不想和他拍戲了!" 吳京說:"我以後再也不和他拍對手戲了!" 楊麗菁說:"我以後再也不想見到他了!" 洪金寶則說:&q ...

營銷狂魔葉茂中的巫師人生

營銷狂魔葉茂中的巫師人生
0 1968年,江蘇泰州的一條小漁舟上,一戶貧窮的人家新添了一口人丁. 新生兒是個虎頭虎腦的男孩,男孩姓葉,母親給他取名叫葉十斤. 也許是生產時感了風寒,自從葉十斤出生後,他母親的身體就一直不好,父親 ...

趴魚鰍、跳水魚、香鍋兔、小煎雞,夠辣夠味的江湖菜,吃爽了

趴魚鰍、跳水魚、香鍋兔、小煎雞,夠辣夠味的江湖菜,吃爽了
前天,飯友們閒聊,說到了川菜,仔細一想,好像廈門有影響力的正宗川味確實越來越少了.美其名曰迎合市場做改良,這本無可厚非.但如此包容的廈門,不缺無辣不歡的川味愛好者,若真想覓得一處江魚蜀酒,竟也不易,不 ...

揭秘:上海灘傳奇武術家馬永貞的真實經歷,其結局令人唏噓

揭秘:上海灘傳奇武術家馬永貞的真實經歷,其結局令人唏噓
在當年的上海灘上,提起"山東馬永貞",簡直是婦孺皆知. 直到如今,有關馬永貞的影視作品仍是層出不窮. 馬永貞以勇力而著稱於上海,是舊上海灘歷史上有名的武林高手.馬永貞威震上海灘,令 ...

80年代,4部引起全面轟動的內地劇,現在再也拍不出那樣的效果了

80年代,4部引起全面轟動的內地劇,現在再也拍不出那樣的效果了
上世紀80年代,我國的電視劇市場,基本為港臺劇所掌控,香港ATV<霍元甲>.<八仙過海>,香港TVB<射鵰英雄傳>.<萬水千山總是情>.<上海灘& ...

李小龍去世48年,兒子離奇死亡,唯一的女兒李香凝如今怎麼樣?

李小龍去世48年,兒子離奇死亡,唯一的女兒李香凝如今怎麼樣?
從去年開始,美國爆發大規模的仇視亞裔行為,許多在美髮展的亞裔名人站出來斥責這場無理由的鬧劇,其中就有功夫巨星李小龍唯一的女兒李香凝. 李香凝 父親猝然離世的時候,李香凝只有4歲,她甚至以為躺在棺材裡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