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牧曾有詩云:“折戟沉沙鐵未銷,自將磨洗認前朝。”
一件件珍稀的古董文物,承載的往往都是一段歷史,一段故事,當後人們發現了這些古董文物,並從中探秘過往,追尋品味曾經的那段時光,大多會驚覺,世事竟然如此奇妙。
19世紀,在伊朗出土的一件文物,經過了專家們根據上面的一些細節仔細推敲,竟然得出了一個很有意思的結果。
西征花剌子模
話說蒙古帝國之時,成吉思汗打敗了西遼之後,遇到了一隻從西方而來的使團,這使團正是來自中亞地區的大帝國,花剌子模。
花剌子模國內新國王摩柯末剛剛繼位,自稱“蘇丹”,派出使團名為友好通商,實則是想探聽東方虛實,看看有沒有機會再次興兵進攻東方。
成吉思汗見到了這支使團的到來則是很高興,優待了他們一番之後,決定也派出一支使團前往花剌子模。
於是經過一番準備,一支400多人的隊伍出發了,他們攜帶了大批的商品,和成吉思汗送給摩柯末的金銀珠寶,前往了花剌子模。
誰知剛剛進入花剌子模的邊境城市訛答刺,便被當地的長官哈只兒抓住了。
原來,成吉思汗這隻隊伍所帶著的財寶太多了,讓哈只兒眼睛都紅了,這才臨時起意,客串了一把“土匪”。
哈只兒下令,這些商隊就是成吉思汗派來得奸細,通通斬首示眾,把一堆財寶全都歸攏在了自己的口袋裡。
隊伍中只一個駝夫僥倖逃生,一路跑回蒙古,報告給了成吉思汗這件事情。
成吉思汗聞言大怒,但還是準備先禮後兵,派出了三名使者前去問責摩柯末,讓他交出兇手。
誰知摩柯末竟然對此毫不在意,直接將正使斬首,又把兩名副使的鬍子眉毛頭髮都給剃了個一乾二淨,讓這兩人頂著兩個大禿腦袋,就這麼一路跑回了蒙古。
看到站在自己面前的兩顆大禿腦袋,成吉思汗的臉上卻沒有憤怒的表情,只是一片陰翳,此刻在他的心裡,已經給摩柯末記上了死刑。
公元1218年,西遼徹底滅亡,蒙古帝國的西部邊境終於與西域諸國接壤了,看著自己面前神秘的西域,成吉思汗冷冷一笑,百因必有果,摩柯末,你的報應來了。
隨即,成吉思汗發兵,西征花剌子模,一路之上,蒙古鐵騎破城拔寨,威不可當,最終在1220年3月,攻破花剌子模的新都薩馬爾罕,摩柯末如喪家之犬,狼狽而逃,一直跑到了寬吉思海(如今裡海)南部的一個島上。
在這裡,摩柯末悔恨萬分,但現實卻是那麼冷酷無情,不久之後,悲憤憂愁的摩柯末憂鬱成疾,不治身亡了。
臨死之前,將花剌子模“蘇丹”之位,傳給了他的兒子扎蘭丁·明布林姆。
揚威歐洲
扎蘭丁傳承了蘇丹之位,離開了裡海,返回花剌子模的舊都玉龍傑赤,準備興兵復國,但是此時花剌子模的兵馬大權,掌握在突厥將領素驕模手中,素驕模怎麼可能輕易把兵馬大權給交出去呢。
面對這新任蘇丹,素驕模第一個反應竟然是將其伏殺,自己獨攬大權。
扎蘭丁得到訊息,趕緊帶幾名心腹連夜出逃,一直到到了戈吉寧才穩住腳跟,又集結了五六萬軍隊,在八魯灣川地區打敗了三萬蒙古兵,這是蒙古西征第一次慘敗。
過了幾個月,扎蘭丁和蒙古士兵在印度河流域展開大戰,而且扎蘭丁排兵佈陣、安營紮寨都非常講究,選在了河流與高山之間的狹窄地區,逼迫蒙古騎兵只能選擇和自己正面廝殺,使蒙古騎兵發揮不出“來去如風”的機動性。
並且扎蘭丁親自帶領著自己700親衛,組成了一隻“敢死隊”,一路衝殺,目標直指成吉思汗,差一點就對成吉思汗實行“斬首計劃”了,但最終卻被成吉思汗用“繞後奇襲”給打敗了,扎蘭丁本人直接跳入了印度河裡,倉皇而逃。
雖然自己獲勝了,但是扎蘭丁勇武過人的作戰身姿,卻印在了成吉思汗的腦海裡,看著扎蘭丁一路倉皇而逃的背影,成吉思汗嘆了口氣:“當父親的就應該生一個這樣的兒子。”
身在印度的扎蘭丁準備喧賓奪主,在印度借勢復國,卻被印度的貴族們聯手趕出了印度,無家可歸的扎蘭丁只能一路逃到了高加索地區。
成吉思汗得知此事後,卻是大笑:“扎蘭丁雖勇武不凡,但可惜其不識人心,這等有勇無謀之輩,有何懼哉!”
也就是說成吉思汗覺得扎蘭丁根本就沒什麼政治水平,不用把他過於放在心上,最終帶領著士兵返回了蒙古。
成吉思汗此次西征,其規模堪稱世所罕見,舉世震驚,同時也為後續的蒙古大軍再次西征打下了基礎。
但是在蒙古大軍撤離之後,扎蘭丁又悄悄潛回花剌子模,並且聯絡到了以前摩柯末舊部,竟然真的又豎起了花剌子模的大旗。
在這時,扎蘭丁早已不敢再進攻蒙古帝國了,調轉槍頭,指向了周圍的回教國家,和周圍國家打了半天,也沒能滅掉誰,反而讓自己國家的實力空耗了不少。
蒙古帝國新任可汗窩闊臺得知此事,決定出手除掉這個“蘚芥之疾”。
窩闊臺派出3萬蒙古大軍,打敗了扎蘭丁,使其一路逃亡到了曲爾特,被當地的幾名鄉民刺死了,就此花剌子模正式亡國。
花剌子模亡國之後,窩闊臺的心思又活躍了起來,繼續揮師西進,兵鋒直指中亞西亞,想拿下來這個地區,使其成為蒙古帝國的外藩。
為了實現這個願望,公元1235年,蒙古帝國二次西征,一直打到了如今的歐洲地區,揚威地中海。
直至此時,幾乎整個亞歐大陸都已經臣服在了大蒙古國的麾下。
伊爾汗國
本來戰爭打到這裡,似乎就可以停下來了,但讓人奇怪的是,在當時的裡海之南,有一個木剌夷國。
這個國家根本不理會大蒙古帝國發出來的一切命令,也不肯對此時的蒙古大汗蒙哥稱臣,也不朝貢,這可惹惱了蒙哥。
公元1251年,蒙哥為了“揚蒙古國威,拓展疆土,開藩建汗”,派出他的弟弟旭烈兀擔任統帥,三次西征。
經過四年的征伐,整個伊朗高原與兩河流域都已經臣服在了蒙古鐵蹄之下,正當旭烈兀準備繼續前進時,卻得到了一個驚天噩耗,大汗蒙哥斃命於宋國四川釣魚城下。
蒙哥死了,新一任大漢是誰?在最終結果沒有出現之前,任何人的心裡都有著一些期待,旭烈兀也是如此,於是他率領軍隊,退守波斯地區,準備伺機而動。
雖然我們大家都知道,後來的蒙古大汗是忽必烈,並且他還定國號為元,開創了大元帝國,但是在當時,忽必烈的競爭力其實並不高,因為他一心漢化,這讓那些蒙古老臣非常不高興,轉而考慮從金帳汗國(又稱欽察汗國)、察合臺汗國、窩闊臺汗國,三大汗國的可汗之中,找出一人繼承大汗,或者就擁護蒙哥最小的弟弟阿里不哥為汗。
忽必烈在此時選擇了先下手為強,於公元1260年即位稱汗,而不久之後,蒙古大草原上也舉行了一場即位儀式,阿里不哥在一眾蒙古元老的擁護下,也即位稱汗了。
一山不容二虎,忽必烈和阿里不哥之間一定是要倒下一個的,雙方之間展開了一場長達四年的大戰。
在此期間,旭烈兀知道自己現在再回去爭奪汗位已經晚了,還不如選擇一方押寶,於是他選擇支援和自己關係更加親密的忽必烈。
最終忽必烈果然戰勝了阿里不哥,將其囚禁。
對於支援自己的旭烈兀,忽必烈也不吝嗇,在他宣佈支援自己後便馬上下令,阿姆河以西,一直到埃及的波斯國土(今伊朗、伊拉克、阿富汗等地區),也就是此次旭烈兀西征所得,全部歸屬旭烈兀所有,旭烈兀可自建汗國。
得到了自己哥哥如此承諾,旭烈兀自然也是非常高興,便建立了伊爾汗國(亦稱伊利汗國)。
從此,蒙古帝國四大汗國鼎立。
“輔國安民之寶”
公元1265年,伊爾汗國首任可汗旭烈兀因病去世了,按照立嫡立長的原則,他的長子阿八哈被伊爾汗國的一眾大臣們推舉為新任可漢,然而阿八哈卻不願登位稱汗。
別人問他為什麼,他說道:“我等汗國,皆由大蒙古國皇帝冊封,方才名正言順,而如今皇帝還未冊封於我,我怎麼能擅自登位稱汗呢?”
於是阿八哈只以長子的身份,處理伊爾汗國政事,卻不稱汗,也不允許別人叫他大汗,同時派出使者,向大蒙古國皇帝忽必烈奔喪。
忽必烈聽了這件事之後,當即萬分感動,派出使者,冊封阿八哈為伊爾汗國可汗,並且賜給他了一尊“玉璽”大印,上刻六個大字“輔國安民之寶”。
從此之後,凡是阿八哈發出的政令,皆要印上這方大印,方才生效,這種種表現來看,伊爾汗國只能稱為蒙古藩國,並非獨立的國家。
公元1271年,忽必烈觀《易經》“大哉乾元”有感,將國號由“大蒙古國”改為“大元帝國”,忽必烈為“大元帝國”皇帝,伊爾汗國也就稱為了中國大元朝的一個藩屬國。
公元1285年,歐洲法國國王腓力四世登基,這腓力四世不好征戰,只想鞏固法國本土,此時伊爾汗國的可汗,也已經傳承到了阿八哈的孫子,阿魯渾。
阿魯渾給腓力四世寫了一封信,希望雙方可以共同出兵,征討埃及,如果腓力四世願意出兵的話,那麼阿魯渾願意將耶路撒冷贈給法國教會,作為回報,而他本人也將信奉基督教,允許基督教在伊爾汗國內傳教。
但是在當時歐洲,宗教勢力一手遮天,處處制掣世俗皇權,腓力四世早就看教皇不順眼了,自然不願意做這種讓宗教勢力擴大的事情,便拒絕了阿魯渾。
時過境遷,在19世紀上半葉,一名叫雷慕沙的法國學者前往伊朗進行考古,在一處遺蹟中,竟然發現了這封信件。
在破譯了這封信的內容之後,雷慕沙本來也便想將此信放在一旁,但是再一看,發現這封信上面竟然還隱隱約約有一處方塊,仔細一辨認,這方塊內竟然有六個漢字,便是那“輔國安民之寶”。
伊爾汗國的阿八哈在自己死後,將這方“玉璽”大印流傳了下去,從此之後,伊爾汗國的可汗對外傳送的國書,皆要蓋上這方“玉璽”大印,而且在這些國書之中,伊爾汗國的國王,對外從來不自稱大汗,而是自稱為“波斯總督”。
雷慕沙發現了這一事情之後,隨即展開研究,後來在書中,他寫到:
“13世紀時,波斯是屬於中國的,伊爾汗國的可汗,是中國安置在這裡的守土官長,他一直是中國蒙古皇帝的臣子”。——雷慕沙《基督教諸王——特別是法國國王與蒙古大汗的政治聯絡》
其實到了最後,連蒙古的大元帝國都保不住了,更何況伊爾汗國呢。
公元1355年,欽察汗國的加尼別克汗,進攻伊爾汗國,這“黃金家族”,到了最後也難免兄弟相殘。
又過了三四十年,伊爾汗國終被帖木兒帝國所滅亡,只留下了一片廢墟,那“輔國安民之寶”的大印,也不知所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