藺相如完璧歸趙的典故從古流傳至今,世人都贊藺相如有勇有謀,但事實上,完璧歸趙真是一場成功的外交嗎?而藺相如又真的是一位非常傑出的謀略家,為趙國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嗎?
最不重要的和氏璧
完璧歸趙的故事大家耳熟能詳。事情要從趙國得到寶物和氏璧說起,趙國偶然間得到一塊寶玉和氏璧,秦國聽到這個訊息以後,非常想得到這塊寶玉,於是秦王對趙王說,要用十五座城池來換和氏璧。
趙王害怕秦王有詐,於是派藺相如去和秦王商量此事,而藺相如見到秦王后,認為秦王並不是真心想用城池換和氏璧,於是連夜派人把和氏璧送回趙國,而自己則孤身和秦王激辯,最終使秦王想白佔和氏璧的陰謀落空。
在這個故事裡,人們習慣把秦王看作是以強權佔便宜的野心家,把藺相如看作是守護國家寶物的忠臣。
但實際情況或許並不是這樣。
首先,秦王真的是想要和氏璧嗎?甚至願意用十五座城池來換一塊寶玉?
當時的秦國已經是各諸侯國中最強大的一個,而有實力和它稍作抗衡的只有楚國和趙國,楚國相比趙國,軍事上又稍弱一些。
秦國要想和這兩個國家開戰,必須先穩住一個,收拾完一個再收拾另一個,因此,秦國為了先打實力稍弱的楚國,就必須先刺探趙國國力虛實,然後把它穩住。
而秦王向趙王要和氏璧這一舉動,就是為了摸清趙國底細。
如果秦王真的為了一塊玉而把自己的城池割讓給別的國家,那麼他真的就成了一個不折不扣的昏君。
但是趙國在應對這件事時,從趙惠文王到藺相如,他們都知道,秦王不可能真的用十五座城池來換和氏璧這麼荒唐,但是他們沒有理解秦王這麼做的真正目的,只是一心不想讓秦王騙走和氏璧。
秦王醉翁之意不在酒,他不在乎是否真的能得到和氏璧,而是看趙國是否敢拒絕這麼荒誕的要求,如果趙國敢拒絕,說明他們不怕惹怒秦王,或許有實力一戰。
而趙王派藺相如去和秦王商量,則表明他不敢拒絕秦王的要求,秦王由此就知道趙國不能和自己抗衡。
從趙國決定派遣藺相如的那一刻開始,秦王要和氏璧的真正目的已經達到了,不管後面藺相如怎麼對他,其實他都是無所謂的。
所以,司馬遷在《史記》中寫到藺相如把和氏璧送回趙國,向秦王請罪時,說“秦王與群臣相視而嘻。”
秦國君臣“嘻”什麼?
嘻的就是趙國不足為慮。
忠誠但平庸的藺相如
趙國在處理和氏璧的問題上已經洩露了自己的國力,而藺相如在面見秦王時,更是一錯再錯。
就藺相如本身而言,他並不是因為政治才能尤其出眾而被趙王委以重任,趙王重用他的原因其實很無奈,因為無人可用。
趙惠文王登基後,在很長一段時間裡,朝政被權臣李兌等人所把持,雖然後來李兌被驅逐出趙國,但是朝堂之上還是沒有值得信任的大臣。而藺相如出身平凡,沒有捲入黨派之中,不管他才能如何,至少趙惠文王可以信任他。
藺相如在和氏璧一事上,靠的不是有多麼聰明,而是在以命相搏,最重要的是,秦王的心思本來就不在和氏璧上。
藺相如在秦王面前至少把趙國坑了兩次。
首先,秦王看見和氏璧後,把和氏璧傳給后妃和群臣觀賞。藺相如因為秦王的這一舉動,就更加肯定秦王不是真心想換和氏璧,於是連夜把和氏璧送回趙國。
但是這會讓趙國先背上失信的罪名,因為秦國並沒有做出實質性的舉動來搶奪和氏璧,在外人看來,藺相如僅僅是因為自己的疑心,就擅自違反了雙方的約定,從而使趙國先失信於秦國,這樣一來,如果秦國想攻打趙國,就師出有名了,這不就是白白把把柄送到人家手上嗎?
其次,秦王提出用城池換和氏璧,目的就是打探趙國虛實,而藺相如在獻上和氏璧時卻說:“和氏璧,天下所共傳寶也,趙王恐,不敢不獻。”
“趙王恐”這句話,是在直接告訴秦國,我們害怕你,簡直是實錘,如果說趙王派藺相如出使秦國來談此事只是讓秦王猜測趙國國力不強,那麼,藺相如見到秦王后說的這些話,就直接坐實了秦王的猜測。
如此一來,秦國更能放心大膽地騰出手攻打楚國,回過頭來再攻打趙國了。
由此看來,藺相如完璧歸趙,只是一場嘴皮子上的勝利,趙國面子上過得去,裡子卻輸了個底掉,而藺相如也沒有能力保住趙國。
從完璧歸趙到秦國伐趙
完璧歸趙,表面上是趙國贏了,實際上卻是在清楚地告訴秦國,趙國不足為慮。
果然,完璧歸趙後的第二年,秦國就騰出手來攻打趙國。秦國在慢慢消耗趙國,連著三年,每年打一次趙國,每打一次就佔領趙國的一兩座城池,並且大量斬殺趙國士兵。
秦國不僅要削弱趙國的國力,還要讓趙國在心理上更加懼怕秦國。
打了幾年之後,趙國變得虛弱又驚懼,這時,秦國開始約趙國談判,趙王很害怕,於是藺相如隨行。
為了侮辱趙王,秦王讓趙王替自己鼓瑟助興,而藺相如在趙王鼓瑟後,要秦王為趙王擊缶,秦王不肯,藺相如說五步之內,可以把自己的血賤在秦王身上,暗示秦王有性命之憂,秦王無奈擊缶。
年復一年,秦國徹底打垮了楚國,在長平之戰中,秦國沒有了後顧之憂,所以舉全國之力攻打趙國,趙國從此一蹶不振。
秦國的勝利不是玩文字遊戲,而是真刀真槍打出來的。
國與國之間的較量需要計謀,更需要實力。越王勾踐東山再起,靠的不僅僅是臥薪嚐膽,睡稻草吃苦膽只是前招,而暗中厲兵秣馬才是他打贏吳國的真正原因。
只有兵強馬壯,才能在戰場上真正打服敵人,其他嘴皮子上的功夫只能逞一時之強。
藺相如雖然能讓秦王一時尷尬,但是卻不能洞悉秦王的真正用心,從而做到防範於未然,也沒有為趙國拒秦做出實質上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