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雞由原雞長期馴化而來,人類養雞已有好幾千年的歷史。如今家雞遍佈全球,成為人類最普遍養殖的禽類,飼養數量超過了200億隻,為人類提供了大量的肉和蛋。
農村很多人家裡總是要養上幾隻雞,公雞打鳴,母雞下蛋,分工有序,各司其職。相比公雞,母雞更受農民歡迎,養得更多一些,同樣是要消耗飼料,公雞隻能提供肉食,而母雞能下蛋,雞蛋可以吃,也可以賣出去賺錢增加收入,因此農民一般不會輕易殺掉家養的母雞。
但是如果發現母雞突然學公雞打鳴的不尋常行為就會將它殺掉。那麼,這是怎麼回事呢?為什麼“打鳴母雞”要被宰?
首先,公雞為什麼會打鳴?
公雞打鳴被當做了破曉的象徵。但事實上,公雞在一天當中的任何時刻都會鳴叫,並非只在清晨破曉時分才鳴叫。公雞在白天有些時候,也會透過鳴叫來宣告領地,警告其他公雞或動物不要闖入它的地盤。不過,沒事的時候,它們的確是清晨叫得最多最響亮。
專家透過實驗發現,公雞打鳴主要是由內在的生物鐘調節的,而外界的光線、聲音的刺激以及自身的激素控制等也會誘發公雞打鳴。
研究人員還發現公雞打鳴與雄激素也有關,體內雄激素越旺盛,公雞鳴叫聲音就會越響亮。而閹雞和正常母雞缺少雄激素,基本無法大聲打鳴。
母雞打鳴的原因,是有科學依據的。
公雞打鳴人們習以為常,公雞之所以每天都會在天亮時分打鳴,是受到刺激引發的本能反應。除了光線能夠刺激公雞打鳴,外界環境的聲音以及公雞分泌的激素等,都能刺激它打鳴。公雞打鳴是因為褪黑素含量下降,它的大腦中有一個叫做“松果體”的結構。
在黑暗的環境中會分泌褪黑素,公雞會進入睡眠狀態。天亮時分光線增強,褪黑素分泌受到抑制,公雞也就清醒過來打鳴。公雞打鳴的聲音傳得很遠,它們已經適應了打鳴,聲音演化成更加高昂。母雞打鳴不是自然演化的結果,打鳴的聲音跟公雞打鳴聲音有很大不同。
它們沒有公雞那樣的聲帶結構,自然也無法發出公雞那樣高昂的鳴叫聲。在古代,人們發現母雞打鳴了,就會將母雞殺掉消災。人們不知道母雞打鳴的原因,覺得母雞就應該是下蛋的,打鳴是違背規則的做法。
從科學的角度來看,母雞打鳴自然跟災禍沒什麼關聯。至於母雞為何會打鳴,這是一種較少出現的情況。
母雞打鳴代表了一類自然現象。行為表現上像一隻公雞,下蛋越來越少,還出現了打鳴的狀況。在古代,人們殺掉打鳴的母雞,是出於迷信的觀念。如今農民飼養的母雞,出現打鳴情況時,農民一般也會將母雞殺掉。這種母雞產蛋量顯著下滑,而且還好鬥,繼續飼養只會徒增成本。
像母雞這樣存在性別轉換的動物,還有一些典型的例子。一些動物的後代只有一個性別,長到成年後會轉換到另一種性別,這算得上保留了原始特徵的體現。這種雌雄同體的現象,在植物中更加常見。
最後,母雞打鳴必須殺掉嗎?
首先,這隻會打鳴的母雞往往不太愛下蛋,而且由於它更加強勢,它吃得還要比其它能夠下蛋的母雞多。
第二點就是這樣的母雞會變得好鬥,如果是出現在一個沒有公雞的雞群裡,它會經常打壓其它母雞,不過這種情況可以把它單獨關起來一陣子,情況會有好轉。
你有遇到母雞打鳴的情況嗎?對此,你是怎麼看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