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年報季如期而至,又到了房企們“直面考核”的關頭,房地產市場的熱度也隨之波動。截至目前,已有新力控股、中國恆大、融信、世茂集團等多家房企公開披露,將無法按時刊發2021年度業績。與此同時,龍湖、旭輝、美的置業、招商蛇口等優秀房企的代表率先交卷,亮眼出圈,引得業內外交口稱讚,給原本安靜的樓市帶來提振信心的有力聲音。
“穩健型”房企穩居“綠檔”,財務指標質穩增長
從結果導向來看,先交卷的房企表現力是值得肯定的。
龍湖年報顯示,2021年住宅銷售額達到2901億元,回款率達到了90%以上,營業收入、經營性收入、核心權益後淨利均呈現出了同比增加的情況,穩居綠檔企業。2021年龍湖商場新增12個,目前商場數量已經達到了120個。綜合多重因素來看,龍湖的市場關注度和認可度都處在一個相對比較高的位置。
旭輝年報顯示,在整個2021年,旭輝年銷售額達到了2473億元,營業收入同比增長50.2%,回款額達到了2403億,回款率達到了95%以上,同比增長20%,完成逆勢突破,現金流充裕安全,表現依然亮眼。
美的置業年報顯示,2021年營業收入737億元,同比增長40.4%,核心淨利潤55億元,同比增長13.6%,合同銷售總額1371億元,同比增長9%。二線及以上城市銷售佔比78%,較去年增加5%,深耕經濟區銷售佔比67%,較去年增加3%。
招商蛇口年報顯示,2021全年累計實現簽約銷售金額3268億元,累計實現簽約銷售面積1464萬平方米,同比均上升17.7%。銷售目標完成率達99.0%,優於多數規模房企。
當然,近期房企們陸續公佈了自己2021年的年報,不止上述提到的,還有一些表現很好的房企,筆者就不一一例舉了。
縱觀整個2021年房地產市場大環境,部分房企紛紛暴雷,加之疫情的反覆,在很多人的概念裡,樓市呈現著一種撲朔迷離的狀態。現如今,“綠檔”房企們的年報表現,也讓大家對樓市仍舊保持熱望,對未來懷揣著希冀與信心。
樓市按下“暫停鍵”,房企面臨重重考驗
近兩年,疫情的餘震始終未消散,樓市經歷了一場“過山車”般的挑戰,房企們身在其中,舉步維艱。“三道紅線”監管下,負債房企翻身難,斷臂求生也於事無補,橫盤趨勢愈發明顯。而另一邊,勇於打破常規,走差異化、品質化路線的房企手中的牌越打越順,不但沒有受到大環境的影響,反而將自身優勢與市場需求結合的淋漓盡致,真正做到了精準觸達民心。
樓市裡,出現了兩種代表性極強的聲音:
第一種聲音,來自穩健型房企。
大環境的影響,面向的是所有房企。而恰恰有一些品牌房企具備著“迎難而上”的勇氣,無畏風雨。而這樣的底氣剛好來自於自身的品牌底氣以及硬核實力。比如按時公佈年報的龍湖、旭輝、美的置業、招商蛇口、綠城中國、五礦地產等等,各項資料指標健康,表現良好。這些優秀的房企們在用實際行動,向樓市傳遞著好聲音,讓購房者沉住氣,穩住心。
第二種聲音,來自焦慮型房企。
一些房企為了“去槓桿”,回籠資金,大手筆拋售資產,甚至不惜一切代價打折降價,力求抓住救命的稻草。當然,這些房企的行為也擾亂著樓市的節奏,使購房者的觀望情緒加重,對房地產行業信心不足。還有一些房企,表現一般,遲交年報。比如明發集團、新力控股、中國恆大、寶龍地產、融信中國等十幾家房企。
房企年報,雖然不能說明所有問題,但也一定反映著問題。據瞭解,“無法按時交卷”的原因有很多,甚至一些房企給出的說法是:疫情影響,工作疊加,審計忙不過來。理由越是牽強,也越加劇著同購房者之間的信任關係。
“亮家底”變成了“放鴿子”,網友們調侃道:“一切晚交卷的都是有故事的。”相較於往年的年報,2021年的聲音的確特別少。早報出成績的,往往是表現比較優異的房企,而業績相對較差的,躺平的成分更多一些。
春天總會來臨,重塑信心尤為關鍵
在今年的二三月份,我們已經很明顯地嗅到了樓市回暖的氣息。6部委政策同時發聲,賦能樓市、公積金政策實現微鬆綁、LPR“雙降”5年來利率首次下調......種種跡象都在表明著,樓市正逐漸呈現著向好的態勢。
但,猝不及防的疫情又一次來襲,戛然而止了樓市“小陽春”的程序,讓房地產市場再度壓力倍增。那麼,房企能否在重壓之下突出重圍?有所作為?這也是房企考驗關卡中的必經之路。至少,“綠檔房企”將會是未來樓市品質競爭的一道“門檻”,是購房者選房時考量的一條重要因素。
沒有一個冬天不可逾越,樓市亦是如此。或許再熬一熬,春天很快就來了。話又說回來,當下的房地產市場,無論從房企,還是購房者的角度上,重塑樓市信心是十分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