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錢鍾書先生在《談藝錄》中曾言:“東海西海,心理攸同;南學北學,道術未裂。”意即:中國和世界各國,儘管存在語言、文化、社會、風俗、習慣等種種差異,但人類的思想、情感及審美都會有共通之處。當然,由於東西方文化的不同,各自的生活環境不同,相同之中又有相異之處。當“中國夢”成為激盪神州大地、承載海內外中華兒女夢想的熱詞之時,世界的目光聚焦中國。熱愛中國語言文化的世界各國友人,對“中國夢”充滿認同,也有獨特體悟。他們中,有“50後”“60後”“70後”,也有“80後”“90後”“00後”。他們都曾和中國有過或親或疏的接觸——在中國生活與工作,在中國留學或在中國旅行過。
在馬來西亞的“50後”戴小華女士的眼中,中國文化博大精深且包容、融通,在不同的文明中,跨越各種障礙,促進了不同種族、不同國家間的相互理解與欣賞;韓國的“60後”樸鍾淵多年來帶學生到浙江義烏進行文化貿易體驗,認為中國價值觀中的“天道酬勤”與“見利思義”正是義烏成功走向世界的秘訣;喀麥隆的“70後”捷蓋酷愛中國傳統藝術,如相聲、京劇、變臉等。他認為,中國提出的“一帶一路”倡議正向全世界傳達著“和為貴”“和而不同”的精神;土耳其的“80後”哈比眼中的中國人打太極很慢、寫書法很慢、喝茶很慢,但是,打乒乓球很快,做生意很快,中國的高鐵更快!“中國速度”改變了中國,也正在改變世界;泰國的“90後”金雨豪因一部《還珠格格》迷上故宮,在他眼中,故宮是人文與歷史的薈萃;日本的“00後”大堀理緒小時候來過北京,她眼中的中國,是濃濃的煙火氣,是舌尖上的中國味道。她希望尋味知源,瞭解中華美食背後的精彩故事。
還有一些青年,為了心中的“中國夢”,開啟了探尋中國語言文化的奇妙旅程。
來自埃及的小夥兒王笑天,熱愛中文和中華文化。在他看來,如果能把“中國夢”的理念帶回祖國,讓每一位埃及人心中都有一個“埃及夢”,那麼埃及人民就會更加團結一致,他的祖國就會更加富強。為此,他希望採訪百位中國人,把每個被採訪者的“中國夢”透過影像和文字的形式帶給他的同胞,希望他們也能擁有“埃及夢”。
來自印度的小夥兒李偉舒熱愛排球運動,排球是他生活中不可缺失的一部分。中國女排堅持不懈、鍥而不捨的精神,是他夢想的動力源泉。出於對中國女排精神的熱愛,他來到中國學習中文和醫學。他的“中國夢”是希望成為中國女排的隊醫,為女排隊員緩解傷痛。
來自美國的小夥兒申一鳴熱愛中華文化,因為喜歡“一鳴驚人”這個成語,他給自己起名為“一鳴”。從一名大學英語外教到漢語國際教育碩士,他覺得,能夠說一口流利的中文讓自己前途無量。現在的他,透過新媒體社交平臺,用英語向全世界傳播中國聲音,用中文向中國講述世界故事。
來自泰國的張玥從小對中國充滿嚮往,她的“中國夢”是希望成為中國人的妻子,讓中國成為自己未來的家。而今,她已經讀完博士,繼續留在中國學習與生活。
這些來自世界各地的人們,用最樸實真摯的情感,講述著自己與中國的點點滴滴。走近他們,會發現世界各國友人正和我們一起奔跑在追夢路上,書寫著屬於他們的中國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