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不小心,人已步入中年。
不知為啥,關於老家、一個魂牽夢繞的命題,悄然而至,來到我的生命中。
不同人有不同的老家,不同的老家有不同的定義,不同的定義有不同的故事。關於老年,總感覺似乎有趕腳的嫌疑。頗躊躇了一陣,是否要記錄下它的“歷程”、咋想的,咋感覺的,不為別的,只為自己、濃縮人生、銘記歷史。說到底,有一種“不辜負”的所謂小情懷在裡面。
我的老家,超越了時間概念,跨越了地域空間,不僅僅是關於出生地的定義。而是我的根來自哪裡?以及我的祖上是哪裡人等等這樣的追問之後的地方,我稱之為老家。
老家是一種情感寄託。
記得小時候,每逢關裡家來信,作為爺奶身邊長大的孫子,自然受到更多“溺愛”、在被允許的情況下,開啟信件,翻看著上面不認識的文字、時不常地信馬由韁信口開河地誦讀來信,內容卻總離不開:“寄信人山東省青島市平度市某某鎮某某鄉孫家莊孫家大隊XXX等字樣,XX還好吧,家裡不用惦念,一切都好、沒有旁的、郵來2斤花生米。”、每次當我咿咿呀呀搖頭晃腦“讀完”來信,爺奶和叔叔伯伯往往笑得前仰後合;原因其實很簡單、每次來信內容怎麼可能是一樣得。對於4、5歲的我來說,印象中唯一感興趣的或者能記住的就是地址、花生米之類,長輩和父母口中經常唸叨的這些內容。
好一波回憶殺,時光穿梭機帶我回到1980-1981年間。如果能讓一個小孩子記住的地方,我想大凡都是長輩心心念念無法忘懷的地方,也是經常口提面命“教育”的結果。那種帶著拐彎似懂非懂的山東口音裡爆發出來的教導:“別人問你是哪裡人?一定要回答我是山東人。” 山東人,三個字像出生前的DNA一樣定格了你的生命密碼,伴隨你的長大、上學、工作、成家立業一直到終老。這種情感的紮根看似無形,實則形神兼具,它就刻畫在歲月某個片段中,就像電影的內容用膠片定格一樣,凝固在逝去時光的場景片段中。
上世紀7080年代,經歷了思想意識的百廢待興,人們生活還在繼續,關裡對關外唯一拿得出手的好東西,恐怕就是花生米。家裡的土特產帶著老家的念想和囑託,郵遞到關外親屬家中。一個白線紡織成的布袋,外面蘸著油墨的芳香,不遠千里,來到親人手中。關裡關外就是透過一封信一個包裹傳遞著情感,寄託著親情。
老家是一個叫關裡家的地方。
一座雄偉瑰麗的山海關,背靠群山,面朝大海,見證了祖國千百年滄桑鉅變。同樣是因為它的存在,把東三省與北方省份相隔開來。山海關以外稱為關裡,山海關以裡稱為關外。這是以山東為地理座標做參照物,對標山海關給出的民間俗稱。關裡關外的稱呼代代輩輩相傳,現在90及Z世代出生的人,恐怕已經不太熟悉這兩個詞彙。
20世紀初,山東人口遷移史值得銘記的一章,大批黃縣、掖縣、平度、萊州等一帶的貧苦農民,為了討生活為了活命,不惜辭別年邁的父母和長輩,毅然決然帶著全部家當,一家人踏上投奔關外之路。闖關東由此拉開序幕,關里人的拼搏進取,不畏困難,堅韌不拔,自強不息的奮鬥精神,已經成為黑龍江四大精神之一。它必將被歷史永遠銘刻。
本人屬於闖關東第三代,從出生開始就耳濡目染,生活在爺爺奶奶的鄉音中。那時候就知道關裡家是老家,老家才是真正的家,一個心靈歸屬安歇的家。於是,老家有了地理座標,一個把老字刻畫的清晰且蒼勁的方圓,它叫做關裡。老家=關裡家,不僅僅是地理上的認同,更是對故土故鄉的思念。老家為關裡家披上了厚重的棉襖,它穿越嚴寒和雪花;關裡家為老家準備了醇香的花生,它靜候遊子和鄉音。於是一個叫關裡家的地方與老家合二為一。
老家有一條姓氏輩分的源頭。
幾天前,抖音中有網友留言說:“自己是孫氏族人,希望可以加本家為微友。”本家這個詞彙,勾起了多少人對姓氏和輩分的追求,它即是對同宗同源的敬畏,也是對本家族人的認知。姓氏好似根植於大地的一顆參天大樹,吸附一方水分養料,滋養生髮出大小不小高矮不同的輩分枝杈,輩分代表倫理秩序,作為樹木一份子,要知道親疏遠近,上承下孝,左幫右助;究其原因,是身體裡流淌的姓氏血液,或直系或旁系、或順流而下,開枝散葉;或逆流而上,認祖歸宗;
本人爺爺是德-字輩、父親是傳-字輩、本人是秀-字輩,以上“字”來源於家譜傳承。家用譜系的方式連接出龐雜的人際網路。無論固守田園的家人,還是漂泊異鄉的遊子,有譜就有輩分,有輩分就有家園;離家多年,才知家暖,離家多年,才知家親;離家多年,方知家味;離家多年,方知家史。少年拼搏,離家奔波,不僅僅是討口飯吃,骨子裡更有光宗耀祖之深意;青年立業,建立小家,不僅僅是吃飽穿暖,骨子裡更有安身立命以顯父母的孝德;中年守土,護佑家園,不僅僅是衣食無憂,骨子裡更有家人團圓平安康健的祝願;老年歸宗,赤子回家,不僅僅是衣錦還鄉,骨子裡更有傳承祖德彰顯家訓的志向。正所謂樹高千尺忘不了根,哺育與反哺是對生命慧根的見證。
走出老家,再回到老家,身雖離家千里經年累月,心卻早已在剛學會走路時就已踏上了回家的歸途。追溯源頭,是對姓氏的敬畏,是對姓氏的禮讚,更是對姓氏的傳承。認親是輩分昇華的情感紐帶,生理上的認同比不過心理上的情願。感喟於老家的忠誠厚道,魯地的孝悌忠信,這是後世子子孫孫世代仰仗的福祉。姓氏輩分的源頭就在老家······
老家,我回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