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看見了一篇文章,發表在中國房地產報。
大意是說,房地產限制性政策已經完成使命,恢復住房消費勢在必行。
這兩天到處翻看,找不到了。很多人說這是個假新聞,已經被中國房地產報刪掉。
至於真假,不得而知了,不過空穴來風,未必無因,不管究竟來不來風,在輿論當中,始終還是掀起了一絲波瀾,哪怕這絲波瀾,已經風平浪靜了。
成都樓市觀察員,一個有專業、有態度,三觀比五官還正的良心觀察員,值得信賴和支援!
NO1 近來樓市低迷的三個原因
樓市這兩年持續低迷,可以總結為三個原因:不太想買、不太敢買、沒有錢買。
房主不炒之下,一系列的嚴調嚴控政策,已經斷絕了炒房的前景,形成了大部分的樓市觀望氛圍,這謂之不太想買;開發商被釜底抽薪,就連頭部的民營房企都病入膏肓,不誇張地來說,不是在暴雷當中,就是在暴雷的途中,這謂之餘不太敢買;今年以來,大環境嚴峻,百業維艱,民生困難,普通老百姓包裡確實不如以往有錢,這謂之沒有錢買。
這三個因素當中,有兩個事可以人為控制的,只有沒有錢買這個事,解決起來比較複雜。
所以說,對於樓市問題而言,從這三個角度來講,要抑揚頓挫的話,最好解決的也就是前兩個因素,最能立竿見影的也是前兩個因素。
NO2 房地產始終還是中國唯一的支柱產業
網上向來不缺乏什麼房地產禍國論,房地產嚴重拖累了中國經濟論等等。
這有點像那個秋後算賬的意思,但實際上而言,就算秋後算賬都遠不是時候,也更不應該矯枉過正。
有個老人曾經說過,發展是第一要務,中國基本目標要百年不動搖,所以說在當下的中國,發展依舊是壓倒一切的因素。
客觀來講,房地產的一切是非,都是建立在整個中國經濟蓬勃發展的基礎上的,撇開中國經濟這個大勢來討論房地產,純屬無的放矢。
大勢之下,需要收斂,那就必須要學會收斂;大勢之下,需要發展,那就必須要貢獻力量。而放在全球更大的勢中,三駕馬車,已簸其一,內部之中,消費萎靡,這時候剩下的不再加把力,又怎麼能持續穩健地領跑呢?
百年難遇的大變局,達成目的才是根本,手段只是其次,說通俗點就是,哪怕是藏著掖著的夜壺,該用的時候還是要用,因為火燒眉毛迫在眉睫,實用為主。
NO3 矯枉切勿過正、實用才是王道
前文說過,在樓市低迷的三個因素中,最容易解決的就是前兩個因素。
其實這句話,不是十分正確,確切來說,最容易解決的只有一個,把不太想買這個因素解決了。
不太敢買,這個因素不是不好解決,而是有悖於人性和利益,基本上不會去解決。
再說直白點,這是上階段的調控成果。土地的水分是不能擠的,這是人性,自己的東西是不能動的,能動的都只能是別人家的東西。再說商人逐利的本性,這是刻在骨子裡的,完全可以保證的是,即使再次解決這個問題,也只會醞釀出更大的問題而已。
再說,又不是隻有張屠夫,背後一大堆這樣那樣的自家人,難道還害怕就只能吃帶毛的豬了嘛!
所以,把不太想買,變成可以買,甚至稍微多一點,變成有點想買,肯定就是當務之急的事,也是最立竿見影的事。
去年底的時候,發改委、貨幣政策委員會、學界、媒體紛紛暖風不斷。基本上去年出臺指導價的城市,今年也就剩下表面樣子而已。各種貸款和利率管控,也是差不多名存實亡,更為誇張的是,衢州、秦皇島、福州、南寧、綿陽、蘭州紛紛已經解開限購了。
這裡面大家應該會有兩個共識:
1 肯定還會有更多的城市,更多型別的刺激政策出臺。
2 不會觸及底線,也不會觸及相關利益,比如把增值稅免徵由五改二之類的。
這兩個共識,牽扯甚多,觀察員不詳細闡述了,懂得人,自然都懂,不懂的,說了也白搭。
NO4 樓市是棵常青樹,價值代表存在,大勢轉變黃金或者白銀時代而已
存在即是合理,供需能短期影響價格,但長期來看,發展是永恆的主題,中外如此,古今如此,概莫如外!
只有越來越合理的房地產,沒有不存在或者消失的房地產,樓市調控的基調便是穩地價、穩房價、穩預期。
對於普通人而言,可以厭惡高房價、杜絕炒房、但是切莫混淆需求和價格的關係,更不要誤解成房價如蔥,這樣的話,吞下苦果的,只有自己。
不管是樓市大勢轉變,或者是各種表象紛呈,任他狂風暴雨,滄海桑田,堅守自己的需求,才能真正地以不變應萬變。
2020年初,觀察員撰文極力規勸剛需和改善,這是一個不錯的時機,結果被罵得狗血淋頭;
2022年初,觀察員還想告訴剛需,不要拿自己的需求賭樓市的風雲變幻,代價是承受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