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4.10 陰
今天的喀什,一天都是陰沉的,就像是一場沙塵暴即將來臨,但始終卻沒有來臨。被隔離的第三天,開始變得渾渾噩噩,無所事事。雖然在這一天裡,還是看完了一本書,兩部電影,半部紀錄片以及其他的一些閱讀。但與世隔絕的影響還是開始出現了。首先是睡眠不好,晚上睡覺睡得非常不安穩,並且由於喀什晚上十一點多才真正地黑下來,導致一點睡覺都覺得有點早。但是早上八點多就要測體溫,中午又漫長的不捨得午睡,所以作息時間開始混亂。更重要的是,由於一直攝入食物,但在房間內缺少運動的空間,這個酒店也缺少體重秤督促運動,所以明顯開始感覺自己在發胖。今天已經缺乏拍照的樂趣了,主要還是在房間內看不到外面的景色,唯一嘗試做的,就是用手機套著望遠鏡,望向對面樓的大爺喂鴿子吧。
沒太多想記錄的事,把今天的閱讀筆記抄錄儘量吧。
4月打卡3#關於那個人的備忘錄 #【日】小林泰三 譯者:趙瀅 #100%
如果一個人有一種特異功能,可以把別人的記憶篡改,將自己創造的記憶移植進去,而如果這個人又是壞人。那麼,如何才能抓住這個壞人繩之以法呢?電子器材自然是需要的,因為它們可以如實地記錄壞人的罪惡。但電子裝置需要人才能操控,擁有更改別人記憶的壞人,最怕的人會是誰呢?
在這樣的腦洞下,故事從正反雙方的視角開始展開。由於這樣的設定,對壞人來說非常有利,消滅他幾乎變得不可能。他只要在少數人在場的情況下犯案,即使有人目睹了他的罪行,他也可以把證人的記憶篡改,甚至把罪名安在證人身上。但他並非沒有弱點,他最怕的人,是沒有記憶的人。準確來說,就是散失了短期記憶,對剛發生的事沒有記憶的患者。因為沒有記憶,所以不能被篡改。但因為沒有記憶,所以主角又怎麼能記住之前的事情,包括他自己呢?所以還需要輔助的工具,也就是如實記錄之前發生過的事件的筆記本。但這本小說有趣的點就在於此,如果再有一個人可以模仿失憶的主人公的筆記,那究竟有沒有罪犯,主人公和罪犯發生了什麼?這真實的情況又是如何呢?作者在最後留下了一個開放性的結尾,正如《克萊因壺》一樣,這本書能夠討論的地方也特別多。很佩服作者這樣的腦洞,這樣的推理小說,將主人公本身也變成了謎團的一部分。讀者在揭開答案的同時,也在塑造著屬於自己的記憶。但很可惜,本書的作者小林泰三在2020年因癌症去世,究竟作者自己內心的真相是怎樣的,也永遠成為一個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