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房企“年報季”已經開啟一個月了,2021年飽受“寒風吹”的房企,表現究竟如何?
一、最難的2021年
往年都會爭先恐後釋出業績的房企們,在今年釋出2021年業績的時候,卻出現了延遲,或是“難以啟齒”。
截至本週,房企健康指數(HFI-60)監測的60家上市房企中,共有35家釋出了2021年業績,遠沒有去年那麼多,按照慣例,年報本該在3月結束前就全部披露的,但是今年卻只有半數房企,其他房企包括恆大、融創等都宣佈年報披露延期。其實也不難理解,畢竟2021年的“寒冬”讓房企很不好過,還有頭部房企“暴雷”事件發生。
從2021年房企營收來看,往年穩坐前三位的“碧恆萬”有了新的變化,碧桂園營收5230.64億元依然排在首位,萬科以4527.98億元排在第二位,第三位變成了中海,營收也在2000億元以上。當然,房企營收前三甲的變化,或許是恆大延遲披露年報的原因,目前排名僅是60家房企中已公佈的35家。
二、並未好轉的2022年
好不容易熬過了“最難”的2021年,然而2022年第一季度的房地產市場卻依然低迷,房企依然在春天裡“如履薄冰”。
市場成交方面,據克而瑞資料顯示,其重點監測的30個城市中,2022年3月百強房企單月僅實現銷售操盤金額5115.4億元,環比增長27.4%,增幅明顯低於往年同期,同比降低52.7%。從整個第一季度來看,1-3月百強房企的整體業績規模同比大幅降低47%,可見2022年房企的“苦日子”還未到頭,樓市風險出清和提振預期尚需時日。
土地市場方面,2022年第一季度,全國已有7個城市完成了今年第一輪“雙集中供地”,然而房企們卻依然還在“躺平”中,據克爾瑞資料顯示,一季度百強房企中近七成企業未拿地,參與拿地的三成房企中,百強企業拿地總額僅有2271.6億元,拿地規模同比下降59.3%,可見房企資金鍊還並不寬裕,債務危機也還需要時間消化。
三、房企態度謹慎樂觀
2021年房企“戰戰兢兢”,2022年第一季度房企“如履薄冰”,對於2022年的房地產市場,房企抱謹慎樂觀態度。
一部分房企抱謹慎態度,比如萬科。今年2月,萬科董事會鬱亮在萬科集團2022年會上直言房地產行業進入了“黑鐵時代”,果不其然,3月萬科公佈的2021年報,萬科淨利潤接近“腰斬”,也因此取消了所有高管層級,對於2022年,萬科這樣預判:“今年是背水一戰的一年,就是要麼死,要麼活,沒有中間狀態。”
當然大部分房企還是抱樂觀態度。華潤置地和龍湖集團都表示,第一季度房企銷售確實不佳,不過疫情影響逐漸過去,市場下行應該是觸底了,如今政策面也在向好,地方寬鬆政策出臺也提振了市場信心,一二線城市已有回暖跡象,雖然一些低能級城市還在降溫,但市場總體向好可以預見,今年樓市會呈現“低開高走”的趨勢。
綜上所述,2021年房企業績“難以啟齒”,2022年第一季度房企依舊“如履薄冰”,關於2022年的樓市形勢,房企謹慎樂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