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有300萬的話,你覺得用它來買房子更保值還是存在銀行裡更保值呢?
我不知道你會怎麼選,十年前這個問題的答案,那肯定是房子了,因為十年前的300萬現金放到現在,那購買力早就大打折扣了。但如果十年前是用300萬買了房產的話,現在估計都價值千萬了。
但是時至今日,這個問題已經再度具備了討論的價值了。
首先說一下我自己的選擇好了,如果不是剛需,不是買了要自己住的,那其實我更傾向於選擇300萬存款。其實原因很簡單,就是收益風險比300萬就算是存定期,比如存一個三年期的大額存單,那每年大概是3.5%到4%的收益,這個收益呢,是幾乎不用承擔任何風險的,那五年算下來,大概能獲得20%以上的無風險收益,這就相當於是五年時間白得60萬。而房產首先呢,它肯定也是存在了五年增值20%的可能性的,但是這個時候也會存在有很大的不確定性了。
統計資料顯示,在過去的十年裡,全國房價複合增速大概是在9%左右,一線城市可能都不止9%,但整體下來差不多就這個水平了,這算是一個非常高的收益,而且呢,房貸還有三倍的槓桿,扣掉利息的話每年也有20%以上的收益。
但不要忘了,這個高收益是在城鎮化提速,棚改貨幣化,長期降息週期的環境中實現的。
可是現在是什麼情況呢?隨著供需平衡炒作降溫,房價已經不再具備有快速上漲的宏觀條件了。
前兩天呢,我深圳有個朋友在看房,他說現在看房太舒服了,可以慢慢看,不用再搶著買。並且呢,售樓人員的服務是非常熱情的,我覺得其實這就是賣方市場在向買方市場轉變的一個體現。那麼在這種情況之下,房價不要說每年能漲9%了,估計能跑贏通脹就很不錯了。
並且呢,像任澤平啊,管清友等等這些經濟學家們,他們對於一線城市核心地段的這種需求比較旺盛的房產,其實還是看好的,但是他們給出的結論和觀點也僅僅只是跑贏通脹,那說白了呢,也就是5%左右的增速,這個收益呢,也就沒有太大的優勢了。再加上槓杆的話呢,雖然有10%以上的收益,但這個收益又不說一定能達到的,你還是要承擔房子有可能賣不出去,房價有可能下跌這些風險的收益。風險比並不一定會高於存款,並且呢,升值潛力最大的核心地段,300萬都不一定夠首付呢。
更重要的是,在現在這種賺錢不容易的環境之下,把大筆的現金變成那種流動性比較差的房產,每個月還要還貸,就失去了應對意外的儲蓄。這個事兒本身就是一種風險。
但是對於手裡有房子的人來說,也不用過於悲觀,因為雖然房產現在已經不一定是一個很好的投資選擇了,但也不意味著房價就要大跌,可以看到,近期呢,針對樓市有很多回暖的政策訊號,在這一系列回暖訊號的護航之下,A股的房地產板塊也迎來了一波反彈。
我相信在政策徹底企穩之前,地產的暖風估計還會再吹上一陣,並且呢,我們其實不用把房地產妖魔化,因為房價又不是說只有大漲和大跌這兩個選擇的估計,等到什麼時候,地產的金融屬性真正消失了,大家不再把它當作一種高收益,高風險的投資品了,地產市場可能就真正的健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