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市進入“黑鐵時代”,這是連開發商都必須要承認的事實,因為從去年開始房企的銷售壓力就變得越來越大了,而且這還是開發商降價促銷的結果,如果沒有采取降價促銷的手段,基本上可以說房子已經賣不掉了。說到這裡就不得不佩服王健林,因為在2018年的時候王健林透過大量拋售資產,成功逃離了房地產這個泥潭。所以現在市場上那些承受巨大銷售壓力的開發商都十分羨慕王健林,不用為“活下去”而發愁。
當然危機往往都會伴隨著機遇,在目前這種房企銷售壓力巨大的背景下,雖然有房企會出現銷售額大幅度的下跌,但也有房企趁機崛起,實現銷售額的增長。
根據克爾瑞統計的資料顯示,2022年一季度全國銷售50強房企排名出現明顯變化。雖然有房企的銷售排名下跌超過100名,比如說新x地產。但也有多家房企的銷售排名前進了20多位,比如說首x股份、任x置地等,所以基本上可以說現在的房企已經迎來了洗牌期!
而且按照筆者的預計,這種洗牌期還會持續相當長一段時間,因為只要樓市供應過剩的局面不出現根本性的變化,房企承受的壓力就會一直存在。問題是在經過二十多年的發展之後,中國樓市供應過剩的局面還有可能出現改變嗎?筆者認為是不可能的,至少在人口出生率沒有變化的背景下,供應過剩的局面不可能出現改變。更重要的是,在房價居高不下,居民生活成本越來越高的環境下,居民的生育意願會長期保持相對較低的水平,人口出生率不僅不會增長,反而還有可能會繼續下跌。
也就是說在未來相當長一段時間裡,開發商都會承受巨大的銷售壓力,這就會讓房企的洗牌變得更加劇烈。甚至未來還有可能會出現一大批破產的房企,從這個角度來看,當初專家預言的“未來80%開發商會破產”也不是沒有成為現實的可能。
雖然在樓市發展的這些年裡,購房者一直都在吐槽開發商漲價,跟開發商存在難以調和的矛盾,但問題是購房者想要買房還是要依賴開發商。所以在目前這種房企大洗牌的背景下,開發商到底該怎麼選擇開發商呢?否則一旦選錯了開發商,後期將會面臨嚴重的後果,房子延期交付還只是小問題,最可怕的是連交付都交付不了。
而在筆者看來,現在的購房者在買房的時候,可以按照以下三個標準選擇開發商,這樣才能在最大程度避免損失!
標準一,開發商的負債情況如何。因為房地產是一個資金密集型的行業,特別是過去二十多年又是房地產突飛猛進的二十多年,所以開發商普遍都選擇借錢擴大規模,這就導致開發商身上普遍揹負著趁著的負債壓力。
自從“三條紅線”出臺之後,負債情況就成為了套在開發商頭上的緊箍咒,如果負債率過高,開發商的生存壓力也會相對較大。這種情況下,就算開發商能有一個不錯的銷售資料,但最後也只能把這些銷售回籠的資金用來償還債務。如果開發商能順利償還債務還好,如果銷售金額不能解決債務問題,那買房的購房者就要吃大虧。所以買房的時候,購房者一定要儘可能選擇那些負債壓力比較小的開發商。
標準二,開發商有沒有現房銷售。這幾年越來越多人呼籲要取消“期房銷售”制度,就是因為期房銷售會帶來非常大的不確定性,不僅是爛尾的風險,還有房屋質量、小區配套等一系列的問題。特別是在目前房企洗牌的大背景下,購買期房的風險越來越大,因此購房者如果可以的話,買房的時候還是要選擇那些能進行現房銷售的開發商,就算位置、配套差一點也沒關係,至少房子能順利拿到手裡。
標準三,開發商是否選擇降價促銷。雖然很多時候降價促銷能讓購房者節省不少成本,但問題是有些事情有一就有二,一旦開發商宣佈降價促銷之後,誰也說不準未來是不是會再次降價促銷,到時候吃虧就是那些買了房的業主。
所以在這個時候,購房者在買房的時候,儘可能遠離那些降價促銷的房企,特別是降價幅度過大的房企。先不說再次降價之後,手裡的房子會不會貶值,要知道這些房企之所以會降價促銷,就是因為資金鍊緊張,萬一降價之後沒能解決問題,後果會如何?
總之現在的樓市已經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這個時候購房者在選擇開發商的時候,千萬不能用以前的老標準了,不能依靠口碑,知名度來選擇房企。因為在樓市洗牌的大環境下,一切皆有可能,大房企有可能會破產,小房企也有可能會崛起。總之買房需要更加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