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報前兩天發了一篇社論,評價了最近網上熱議的,關於延遲還房貸的話題。
文章結論是:希望銀行能從大局出發,出臺合理措施,回應居民關於延遲還房貸的訴求。當然,官媒的態度是支援推遲還房貸。
簡單說幾點我的看法:
1.推遲還房貸能在網上引起這麼激烈的討論,說明很多人的現金流並不友好,甚至很難支援在收入減少前提下,支援還幾個月的房貸。
當然,有一部分人肯定是跟著起鬨,想渾水摸魚,但不能排除很多人這兩年的收入確實遇到了很大困難。
媒體前些年報道,中國人不喜歡消費,喜歡存款,大部分家庭還有上槓杆,當然媒體們說的槓桿主要是集齊“六個錢包”召喚神龍,買一套房子成為人生贏家。
目前來看,似乎有些家庭的存款並不富裕,甚至無法支撐起幾個月的房貸。
2.無論是當下熱議的延遲還房貸,還是暴增的斷供法拍房數量,都意味著銀行的經營壓力跟著水漲船高,住房貸款無法按時按量收回的風險在提高。
我查到兩組資料,貸款餘額和法拍房增長資料。
截止到2021年11月份,全國個人住房貸款餘額達38.32萬億元,覆蓋個人住房貸款人數高達4億人。
過去五年,法拍房的總量已經從2017年的9000套,暴增到2021年的168萬套,五年的時間法拍房數量竟然爆增了185倍。
38萬億的住房貸款,直接用最簡單粗暴的演算法計算,如果5%房貸利率,推遲一年還貸,銀行一年損失1.9萬億現金流,一個月損失1600億現金流。當然實際肯定不止這些。
170萬套法拍房,每一套都或多或少跟銀行有關係。17-21年中,前兩年法拍房數量雖有增長,但總體可控,整體平穩。
但19年疫情爆發後,數量暴增。在當下的信用社會環境下,如果不是迫不得已,沒人願意斷供,畢竟徵信有汙點,這輩子很多事都無法做了。
暴增的法拍房,我個人猜測兩種可能性比較大。
一種是房價下跌,乃至腰斬,虧沒了首付,繼續還貸還不如重新買一套房子划算,所以忍著徵信汙點的影響,斷了月供。
另一種可能,在經濟週期疊加疫情的雙重影響下,家庭收入已經無法支撐月供的開支,被迫選擇停了月供,房子也隨之被銀行收走,拿去走了法拍程式。
但法拍房成功拍賣出去,一方面需要時間,另一方面很難再拍出原價,兩種情況對銀行來說,都意味著損失利潤。
在現實生活中,我不止一次跟身邊朋友說過一句話:風險和債務不會消失,它只是轉移了。
在任何國家,銀行都是整個經濟體的中樞,承上啟下,連線經濟體中各個行業,各個家庭,是全社會最重要的行業之一。
如果銀行出一點小問題,那風險傳導溢位到整個經濟體,便會發展成一個大問題。
如果銀行出了大問題,那風險傳導溢位到整個經濟體,毀滅吧!
3.我個人預測大機率會出臺延遲還房貸政策,但如果可以,個人還是不要輕易申請延遲。
延遲不等於減免利息,該還的一分都不會少,甚至不排除因為延遲還款,後期利息增加的可能性。
當然,更重要的是,一旦申請了延遲還款,很有可能會登上銀行手頭自己家的“徵信”,而這份銀行手頭的“徵信”一旦在各家銀行間共享,那和上了徵信黑名單沒有本質區別,個人徵信同樣受影響。
4.雖然現在已有很多家銀行變態,表示同意部分確有困難的個體,可以申請延期還貸。
但要想徹底落實,需要比銀行更高一級的部門,制定出一套視覺化、可落實的標準。
什麼情況可以申請?
貸款延期期限多長時間?
如果落實不到位有各種懲罰?
如果故意瞞報個人收入資訊,騙取延期還貸政策,如何處罰?
在這些標準真正出臺落實之前,延遲還貸不可能徹底實施。
5.時代的一粒沙,落到個人頭上就是一座山。
6.支援評論,謝謝點贊,歡迎轉發,跪謝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