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張機票低至56元,還是從上海到廣州;一年營收幾百億的航空公司居然虧損超過100億,而且還不是個例,是當前的國有三大航空公司。如果看到它們在A股的股價,上個月的3.21空難一度讓東方航空跌停,其他航空股也集體遭遇一片跌潮,你可能不敢相信,這居然是過去幾十年最賺錢的航空行業!
在以往的認知中,坐飛機都是高大上的交通工具,尤其商務艙動輒幾千的價格,一般人很難有福氣去享受這樣的待遇,而如今,連續3年的疫情讓航空行業遭遇了空前的冷遇,加上3月份剛發生的“3.21空難”,人們不僅因為環境原因無法進行長距離的跨省出行,就連正常出行,恐怕現在也是心有餘悸。
這樣的背景之下,對映的是2021年國有三大航空公司總計虧損409.59億元的業績,而這個資料平均到每天,一天就要虧掉1.1億,市場風雨突變,航空遭遇當頭棒喝,業績慘淡,比股價暴跌更可怕。
世事難料,市場的鉅變往往更令人措手不及。航空行業從過去幾十年的香餑餑淪為現在的雞肋,業績一落千丈,這究竟為何?
繞不開的疫情影響
從2020年新冠疫情蔓延至今,全球航空公司都不可避免的被集體打進冷宮,各家的日子都不好過,即便票價一再打折,但受環境因素影響,一票難求的盛景已無法重現。早在2020年,中國A股三大國有航空公司就出現了虧損破百億的下墜,但讓人猝不及防的是,有史以來最差財報才剛剛開始。
2021年1月29日,中國國航、東方航空、南方航空釋出2020年業績預報,合計預虧312.07——388.61億元,三大航空巨頭每天虧損超過1億。其中的直接原因無疑就是新冠疫情對全球的重大影響,如果這樣的“寒流”只是短期的“過眼雲煙”,經過一定時間的修復,航空行業仍能反彈,但連續3年間反覆的中斷和停更,徹底打亂了市場熱情,航空領域除了少部分長距離的跨國和國際航空,許多地區的限制,已經讓這個原本吃香的行業跌下神壇。
中短程無法否認高鐵的衝擊
中國近10年的高鐵發展日新月異,各大城市、省市之間的高鐵發展迅猛,國際和洲際之間的超遠距離目前暫時實現高鐵直達,但在許多省市之間、省內,高鐵的暢通,優勢已經不輸於航空。其原因大致有三:1、國內的航班可能晚點、可能因為機場偏遠,雖然航程快捷,但算上在路上的準備時間,其實不比高特快多少;2、一趟飛機的價格,在經濟上無法對高鐵形成優勢,候機、轉車還都需要時間;3、高鐵在疫情期間的管控比飛機更寬鬆,選擇更多,因為某些地區沒有飛機直達,但許多地區基本高鐵貫穿。
從2014年以來,高鐵在全國進入一個全速提升的時期,不僅原本的公路、汽車受到了嚴重的衝擊,連國內的一些中短程航班也受到挑戰,雖然並沒有根本性動搖航空,但不能說沒有影響。
以京廣、京深、京滬三條路線為例,2011年——2017年,京廣和京深航線增速分別為55.91%和45.72%,而京滬一度出現下跌,雖然此後增速達到4.2%,但7年間沒有增長,反倒是高鐵大熱。
空難可能改變航空行業
2013年7月6日馬航致使440多名乘客失聯,至今渺無音訊;9年後的2022年3月21日,昆明至廣州的東方航空MU5735空難,132人因此喪生。近幾年屢屢爆出的航空事故,已經嚴重的讓乘坐者感到極度不安全,因為飛機故障,波音公司2019年業績下滑82.4%,每一次空難對航空股的摧毀,都是一個巨大的打擊。
僅3.21空難,就讓當事者東方航空在2天內市值蒸發超千億,其他同行的股價也集體下跌,這樣近乎腰斬的暴跌,無疑是航空公司最不願發生的噩耗。整個2022年中國航空業安全事故頻發,青島航空壓死人、東航衝出跑道、祥鵬起落架安全銷未拔出、吉祥航空擋風玻璃破、九元航空火警,讓航空業飽受爭議和質疑,航運短時間內箱反彈,的確不容樂觀。
結語:任何一個行業,都有可能經歷發展初期的萌芽階段到成長期、輝煌的頂點,然後盛極而衰,航空行業也不例外。過去數十年的輝煌,各大航空公司從業人員都是高薪階層,這一行業所能創造的業績也足夠令人瞠目,但市場潛力永遠是一個從低到高、從高到低的曲線過程,一場新冠疫情改變的航空行業,留給業內反思的會更多。冷遇只是一個過程,但航空運輸中最核心的安全,才是留住顧客的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