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趁陰天涼快,我去了環翠區的塔山公園。七月流火,雖然後半程的山路,我上衣幾乎溼透,但到了陰涼的樹下,小風偶爾吹過時,那一陣暢快和清涼還是讓人感到高興。
此刻,還能午後在市區裡爬山,這樣的待遇也就只威海才有吧。
今年入夏,威海一如既往的涼爽。一場又一場雨,帶來涼爽,同時也開啟了每年夏天的潮溼……
說起潮溼,在七月我國除了雲南,新疆,西藏,估計其它地方現在也都很潮。老媽電話裡說這幾天北京悶得很,又溼又熱。
南方更不用說,這時節只有更潮。既如此,大家都潮,為何偏偏只有威海常被吐槽?
七八兩月,旅遊旺季,北方遊客如果想看大海,最先想去青島,考慮到遊人多,住宿和出行都不方便,會退而選擇煙臺。近幾年,隨著房地產的發展,威海的海景房,還有宜居城市的概念被炒熱,更多的外地人喜歡並移居威海。
在威海房子有兩種,一種是靠海的,一種是不靠海的。本地人從小就能見到大海,從不覺得海邊的房子珍貴,反而認為靠海太近潮溼,選擇與大海保持距離。所以環翠區的老房基本都遠離大海。
今天房地產開發迅猛,威海經區的海景房如雨後春筍,價格更是高出很多。外地人為了圓一個大海夢,買得最多就是海景房。
於是,網上問得最多的問題就是住在海邊潮不潮?
我住的樓離海邊大概400米。以我的體驗威海每年7月底和整個八月會比較潮,而其它三個季節都無比干燥。
所以,雖是靠海,整體來說住得非常舒服。我想那些和大海距離更遠的本地老樓應該感覺更好吧。
最初來威海一到夏天這個時候感覺又冷又熱,因為潮溼會體感有點冷,但溫度高又不敢脫衣服,這樣有點矛盾。後來回北京發現也是這樣,現在內陸城市到了三伏天溼度一樣不低。所以威海的潮根本不算什麼。
我覺得大家在網上的議論很多都帶有主觀推測。以為靠海的城市就一定潮,也許廈門,青島是這樣。但威海和煙臺因為大海在城市北側,受季風洋流的影響,一年裡另外三個季節都非常棒,夏季也只潮溼一個半月,所以威海被評為全國宜居城市是絕對實至名歸的。
今年是我來威海的第四年,今夏尤其涼快。雨水多,屋裡溼度80。我已經完全適應了,覺得很涼快很舒服。唯一有點煩心的是洗的衣服這幾天總幹不透,看來衣服比我的適應力要差。
林林總總寫了這麼多,只想說潮溼是一個相對的概念。比起其它的沿海城市,威海的潮溼真不算什麼。我的這個感覺還是住在離海比較近的區域,如果是菊花頂啊,塔山啊之類的老城區估計會更舒服。
對於一個城市,任何人都有發表自己看法的權利。因為視角不同,站的立場不同,看重的方向也不同,所得到的結論就會千差萬別。
客觀來說,在中國威海確實是個好城市。各方面的平均值都很高,是個宜居生活的好地方。
不過我也是有私心的,最好威海的外來人就到此為止不要再增加,如果將來人更多,道路擁擠,海邊哪裡都是人,那再好的地方也就不美了,畢竟人與人之間,合適的距離最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