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的二十年,中國網際網路經濟迅速騰飛,無數人、無數團隊靠著網際網路產品,迅速成就一個新的商業帝國。這篇中國網際網路產品發展史,或許能幫助你發現網際網路經濟的秘密。
一 網路媒體荒蠻時代
還有誰知道瀛海威和亞信,那絕對是中國網際網路的鼻祖。那時候,網際網路這個概念還帶著很濃重的科研色彩,人們印象這些搞計算機科研的人,出入機房還穿白衣戴鞋套的,很神聖也很神秘。
瀛海威是第一個提出網際網路應該為普通民眾服務的公司,它的名字來自於infoHighWay的諧音。在ISP和ICP之間,瀛海威做了很多探索,即是提供網際網路接入服務呢?還是提供網際網路資訊服務?後來它決定兩個都做,但不幸的是,兩個都沒做好。
現在來看,ISP業務整體上被國家隊——電信運營商壟斷;而ICP業務,瀛海威想不到很好的商業模式,一些不疼不癢的“資訊”放在網上,難有商業價值。例如:他們推出的“網上延安”專案,由於網速問題,圖片載入速度,需要以小時計算,實在沒商業化價值,其後構想的“網上中國”專案也就黃了。
再來說亞信,亞信一開始的盈利模式非常清晰——專案外包,就是幫助運營商建設網際網路——網際網路的物理層面,靠此業務亞信活下來了,現在還在。但它沒能預見網際網路應用層的巨大商業價值,只做了商業價值鏈的最底層。
歷史的開拓者往往是迷茫的!
後來,在大洋彼岸的斯坦福大學,一個不錯的商業雛形誕生了,它就是“Yahoo!”。
“Yahoo!”1994年創立,僅僅2年之後就IPO,上市當天市值就達到了5億美金,雖然這是資本的助推,在明星企業扎堆的矽谷,這依然是一個爆炸性的新聞。
二 入口網站的興起
入口網站,就是把各種各樣的資訊放在一個統一的網站上面,供使用者閱讀,本質上,跟報紙和雜誌沒有區別,都是單向資訊的展示。雅虎是入口網站的鼻祖,是面向大眾的第一個具有商業意義的網際網路產品。
鼎盛時期,中國有四大入口網站,分別是新浪、網易、搜狐和騰訊網。入口網站的主要盈利模式是廣告,掛廣告主的banner圖或文字超鏈。這種原始的商業模式,其實就是延續了傳統媒體的玩法,單純的流量轉賣,未能夠發揮出網際網路真正的優勢。
除了這四大門戶,還有現在已消失的四大二流網站。
中華網
最初由一家香港公司創立,很早就在納斯達克上市,股票程式碼就叫CHINA,可以認為是「中國網際網路概念」在世界上的第一次亮相。2013年賣給了“中國國際廣播電臺”,目前已經從納斯達克退市,基本上沒什麼影響力。
tom.com
這個網站來頭很大,背後是李嘉誠集團的資本在運作。然而,基本上就沒有推出過什麼有影響力的產品。tom.com的失敗和從騰訊的資本退出,被業界認為是李氏錯失網際網路行業的標誌性事件。
聯想調頻
域名是fm365.com,是聯想集團進軍網際網路的重要產品。當年的聯想如日中天,但是也最多算是個二流入口網站。因為聯想一直沒有下定決心做網際網路,聯想核心在想著它的“貿工技”戰略。
所有網
是當年國內一家叫做“實達電腦”的公司推出的網站。實達電腦,今天應該消失了,當年它超高的價效比,搶了聯想、方正等品牌不少生意。現在來看,也不知這家公司為什麼做這個網站,但其名字,基本上註定了它的失敗,因為你不可能滿足所有使用者的需求!
三 UGC的出現
入口網站是網際網路的初級作品,其傳統單向的展示資訊,並沒有什麼意思。隨著網民的數量變得越來越多,很快UGC出現了。
UGC的意思是「User Generated Content」,即「使用者創造內容」。網際網路平臺的特性決定了,普通人也可以發出自己的聲音。當年的“BBS”非常熱鬧,大家在一起暢所欲言,但基於UGC的第一個重量級網際網路產品,不是BBS,而是部落格。
1999年8月,San Francisco 一家名為 Pyra Labs 的小型公司創立了blogger.com,2003年這個網站被Google收購。在blogger上,每一個使用者都可以建立一個自己專屬的空間來寫文章,同時具備基礎的社交功能,如評論。中國大陸翻譯為部落格,臺灣地區翻譯為部落格。
很快部落格網和新浪部落格開始興起,搜狐、網易等入口網站緊跟其後。由於部落格是基於個人的定位,且帶有濃重的媒體和內容屬性。所以造就了中國第一批網上的意見領袖(KOL)。韓寒等人在網路上的影響力始於這個時期。
新浪很快發現,在基於UGC的網際網路世界裡,名人效應非常重要,這成為新浪的競爭戰略法寶,在之後的微博時代,新浪用這樣的方式搶佔了市場先機。
部落格是新媒體的起點,而入口網站,形式上看起來新,但其內部邏輯,依然是舊媒體的玩法。部落格更好、更直接地加深了網民之間的交流,加強了網際網路產品的網路效應。
商業角度看,對於平臺來說,部落格的主要盈利方式依然是廣告。但從部落格開始,中國網際網路上,小b端使用者也可能在網際網路上直接獲取收入,他們與網際網路平臺公司一起,推動著網際網路行業的進一步發展。
失落的微軟MSN Spaces
微軟的一個類部落格產品,但其使用者體驗一言難盡,也就部落格部分勉強能用用。但是背靠微軟,其在中國大陸還是獲得了一批使用者,大多是偏商務人士,偏外企或者網際網路技術人員。就是MSN Spaces和MSN Messager這兩個產品,構造了微軟這輩子最像網際網路公司的時刻。
四 平民話語權的崛起
部落格其實有兩個問題。
一個是對於使用者,部落格的創作門檻比較高,寫篇文章,需要很長時間的思考,天天寫自己吃喝拉撒,大機率也沒人喜歡。
第二個是部落格平臺本身缺少傳播能力,上面的內容並不易於流暢的、低門檻的傳播。雖然當時已經有RSS訂閱技術,但其工程化的架構,並未流行起來。部落格更多停留在web1.0時期,需要使用者主動去訪問。
2006年,Blogger創始人Evan Williams和他的夥伴們創立了twitter。
twitter是一種看起來跟部落格邏輯完全相反的產品,它限制使用者每次只能傳送140個字元,其次,使用者可以使用@來關聯內容與人,也可以很容易地把別人的內容轉發到自己的twitter上,並加上評論,繼而產生二次傳播。twitter更多的是以記錄自己瑣碎的感想為核心,改變了使用者使用類似產品的場景。
這樣一個非常高效、低門檻的內容傳播和互動方式的網際網路產品誕生了,這是一個劃時代的改變。正是這個改變,讓網際網路與很多傳統行業,特別是工業和製造業,開始產生了思維方式上的分裂。
在這之前,網際網路產品依然是帶有工程師的邏輯思維,從業者總是思考實現層面的問題。而現在,網際網路產品經理開始關注使用者體驗場景,即開始更加關注作為主體的人,會思考使用者在什麼情況下用,為什麼要用這些功能。
雖然,twitter只是部落格的精簡版,但是其使用場景的變化,讓不受地域限制的交流更密集起來,微博生產內容的門檻極低,同時其使用場景決定了,更加適合去分享一些更加個人化的內容。
這進一步增強了網路效應,促使網民、平臺、機構,在虛擬世界中,形成了一張更加錯綜複雜的網路,也成倍地增加了網路各個節點間的互動。從這個時候開始,網際網路廣告業務模式被細化,由於社交關係和使用者行為的存在,使得效果廣告,精準投放等概念,成為繼搜尋引擎之後的另一種可能。
中國模仿者開始迅速跟進。新浪微博跑在前面,騰訊微博緊追不捨。微博與那個時代的其他產品,例如SNS、休閒遊戲等,一同真正的把網際網路變成了全民大眾的基礎配備。從這個時期開始,網際網路行業以其高速發展、高工資、高收益、開放性等因素,吸納中國大批最優秀的年輕人,對中國社會發展產生深遠影響。網際網路開始滲透到中國人生活的方方面面,從而構架了今天強大的、世界領先的網際網路行業。
因言論夭折的飯否
十幾年前,美團創始人王興,除帶領團隊創辦了校內網(後賣給千橡,改名人人網),還有一個嶄露頭角的網際網路產品——飯否。飯否是國內第一個具有一定知名度的,模仿twitter的產品,新浪微博其實是以後的事情。並且王興是畫素級C2C(Copy to China)模式的開創者,他copy過三個產品,twitter(飯否)、facebook(校內網)和GroupOn(美團),在中國都獲得了很大的影響力,後面兩者甚至成功上市。但飯否也是第一個由於言論管制問題,被關閉的知名網際網路產品。
五 影片網站的輪迴
所有行業底層發展的路徑都有相似性,隨著基礎技術越來越強大,很多原來做不到的事情變成可能,從而冒出各種創新。
網際網路行業也是如此,隨著網路接入的速度越來越快,價格越來越低,影片網站出現了。特別是類似YouTube這類的平臺,而非類似於Netflix之類的形態。
YouTube區別以往影片網站最明顯的特徵,還是在於將媒體平臺和內容產生兩者做了切割。傳統方式是兩者的合併,例如中央電視臺,既是媒體渠道平臺,又要自行創作內容;例如入口網站也是如此,有眾多的編輯負責內容;而YouTube,以及抖音等平臺,卻是自身不生產內容,只做平臺。
YouTube雖然內容主要是UGC,但內容還是以廣場流量分發為主——即中心化的媒體屬性。優酷、土豆等等國內最早的影片網站,業務模式也是類似於YouTube,內容基於UGC,同時流量中心化分發。但後來,國內的影片網站,因為國情改變了。
或許是因為當時UGC影片製作水平太低,加之清晰度不夠,總之國內使用者並不太喜歡看,國內的影片網站最終從媒體平臺,走向了重度的內容製作和運營方向,內容和流量重新由UGC向PGC傾斜,業務模式又變回了舊媒體如電視臺的模式,以愛奇藝和騰訊影片最為典型。
最初,國內影片網站開始去購買很多電影、電視劇的網路版權,以此來吸引更多的流量和關注。後來,又開始製作各類網路綜藝內容,這些節目社會影響力和關注度都很高,特別是在年輕人群體中,甚至顛覆了老牌綜藝內容平臺湖南衛視。
《奇葩說》和《脫口秀大會》這樣的綜藝節目,在娛樂和價值觀影響之間找到了平衡,它們既不像快樂大本營那樣的簡單無腦,也不會像央視的很多綜藝節目一樣正統常規。這樣的內容,更加得到現在年輕人的喜愛。
被人遺忘的樂視和酷6
到現在國人也不知道,為什麼它就連著那麼多個漲停,它究竟做對了什麼?也不知道樂視出事之後,為什麼有那麼多人願意幫賈老闆說話?而酷6說明一個問題,賣給誰太關鍵了,這決定了它今後的生死。
六 IP大行其道
沿著PGC越來越被重視的路往前走,網際網路上的PGC進入了IP為王的年代。IP直譯為智慧財產權,但這個定義沒有體現出它的含義,它被中國人賦予了新含義,一種跨平臺和跨形式的內容。
首先,它一定是內容,不論是鬼吹燈,還是盜墓筆記;其次,它一定是跨平臺的,並且在不同的平臺上,其內容的表現形式會非常不同。同時又區別於品牌這樣的概念。
例如,西遊記就是中國最著名的IP之一。這IP可以在小說、電影中出現,也可以在漫畫中出現;或者在廟會、廣告上出現;甚至可以做成衍生品,例如孫悟空形狀儲蓄罐。它以任何形式出現的時候,都會保持其內容屬性,其孫悟空概念給人的感受,依然是內容,你能想起的是在西遊記裡面孫悟空給人留下的形象,甚至是一些橋段。
在IP化領域,最成體系化的是騰訊。騰訊把很多IP,從小說開始,創作為漫畫、遊戲、電影、電視劇等不同形式,做大發揮IP的價值。
例如《全職高手》這部IP,它首先在起點中文網上以小說形式連載,後改編為漫畫和動漫,2019又被拍成了電視劇,在騰訊影片上播出。這背後是資本對於IP價值的最大利用。
文藝青年的默哀名單
還有多少讀者知道萌芽嗎?雖然它跟網際網路沒什麼關係,但其核心和網際網路一樣,代表著創新、進取、突破常規、陽光下的財務,《萌芽》雜誌就是那個年代的起點中文網;而《新概念作文大賽》則是諸多當年的IP創作高手練兵的競技場。在網際網路還沒改變世界的年代,很多年輕人的精神家園,就在《萌芽》雜誌上面,淡淡墨香的字裡行間,給當時的文藝青年帶去無限美好。
七 垂直化的機會
早在2000年,入口網站的輝煌時期就已經過去了,其內容同質化也越來越嚴重。但是在垂直化領域依然是有機會的。
比較有代表性的是汽車之家,2005年成立,2013年在紐交所上市。汽車之家這類垂直門戶,從編排、設計等方面,更加適應該細分領域的需求,更細緻的汽車分類,更高畫質的汽車圖片,更詳細的汽車評測,更專業的車型對比等。
汽車之家對待內容的思維方式上面,更接近於現在的產品思維,而非舊有的媒體思維,它的內容是從使用者角度出發,讓使用者更容易懂,讓資訊更加有效傳播,而不是所謂的權威、規範。當其他汽車類網站還在使用車廠官方素材的時候,汽車之家就會花大力氣去實地拍攝,並從外觀、內飾、容量等多方面對車型進行解說。
例如,為了能夠表達清楚一個車型的內部空間,汽車之家的編輯發明了用拳頭來計量剩餘空間的方法。汽車之家會這樣描述,一個告知讀者身高、體形的人坐進車裡,去展示頭頂、雙腿距離車頂、前座的空間,看還能剩下幾個拳頭大小。這樣的內容展現形式,讓讀者更形象,更簡單地理解了車型的細節和配置。
在商業模式上,除與傳統門戶一樣,有banner廣告等業務,還有透過電商銷售提成的業務,這是汽車之家的核心業務。因為汽車之家透過專業、詳盡的內容,來引導消費者從它的渠道購買商品,這是好的內容的魅力。
這種商業模式已經成為垂直類服務的經典盈利模式,寶寶樹、大姨媽、美柚這類在移動網際網路時代誕生的,垂直類服務產品,都在使用這類方式盈利。垂直類內容平臺的盈利能力,也比傳統門戶更加好。
失去方向的房地產
如果我們把所有行業分成兩類,分別是網際網路重點滲透的,以及網際網路沒太關注的。那麼房地產算前者,但房地產行業的網際網路公司不僅完敗,還丟掉了基本的網際網路精神,網際網路未能改變行業裡面的任何亂象,基本上未能夠做出任何實質性的最佳化與改進,甚至讓這個行業更加混亂和邪惡。
一些網站為了自身利益,忽悠、欺騙客戶,縱容虛假資訊滿天飛,頻繁騷擾使用者等等,其行為比傳統房地產中介更為惡劣。網際網路領域的財富,絕大多數都是透過更好的為使用者創造價值來發展的,如果違背了這個原則,肯定是沒辦法長遠發展的。
善良是一種能力
這一方面,微信團隊保持了高度的剋制。其公眾號至今並沒有一個廣場流量的入口,即便是看一看,也是基於關係鏈行為的推薦,所以也就不會產生類似於入口網站那樣的資訊過載問題。
例如:訂閱號每天最多隻能主動推送一次訊息,文章一旦被推送則無法大幅度修改等。
這些剋制的行為,構建了一個非常嚴格的內容生產環境,最終微信公眾號的內容品質,遠高於部落格和入口網站,甩搜尋引擎好幾條街。
這樣微信公眾號提供了一個非常低成本,高效率的承載服務,接住了移動網際網路資訊展示層面的需求,特別是B端使用者的需求,在PC時代大行其道的企業建站之類的業務,在移動網際網路上幾乎是直接消失了。
公眾號的出現,標誌著微博大戰的提前結束,騰訊微博接受的不是默哀,而是完成了歷史使命,可以歇歇了。騰訊微博跟新浪微博的差距太遠,業務和功能層面,並沒有什麼可圈可點的創新。
九 演算法推薦重新定義媒體
多年來,阿里一直有一個社交夢。先是在支付寶上面不斷的折騰,後來又推出來往,每次都雄心壯志想要從騰訊手裡分一杯社交的羹。然後每次的結局都一樣,還沒等騰訊反應過來,它就先失敗了。應驗了那句古話,幹掉騰訊的,不可能是另一個騰訊。
透過基於演算法推薦的創新,從來沒有發力做過社交的位元組跳動,打了騰訊一個措手不及。最初,今日頭條和抖音把類似於當年YouTube的底層模式——基於UGC的內容+中心化流量分發做到了極致,位元組跳動透過人工智慧AI演算法,升維打擊得騰訊毫無還手之力。
同時,為了同步解決影片網站年代的UGC製作工具問題,抖音提供了很多模板,很多轉場、音效、貼紙等等,這樣的方式讓更多人可以輕鬆做出基本及格得內容,非常好的支撐了整個抖音上面的內容生態。所以雖然位元組跳動沒做社交,但是事實上搶佔了網際網路使用者用於社交、內容消費和玩遊戲的時間。
後來,抖音上基本上把影片網站的故事重新走了一遍,同樣是從UGC慢慢的向PGC、類PGC,抖音上的優質內容製作正在變得越來越重,流量越來越多的分給相對專業的短影片製作團隊。
但與影片網站時期不同的,背後的AI很多倍的放大了內容對使用者的黏性,此外只要內容好,草根及小團隊永遠有機會獲得流量。正是這種人工智慧AI演算法的創新,內容的階層固化被打破。就像網際網路曾經打破了報紙、雜誌、電視臺的權威一樣,新的一輪內容革命到來了。
短影片+推薦演算法這一波內容革命,還在演化中。騰訊開始反應過來,推出快報,並復活了微視來追趕,最終,張小龍親自出手,在微信生態內推出了影片號,但使用者沒感覺到影片號有什麼特別牛掰之處,雖然和整個微信體系結合成一個生態圈,但總感覺不夠爆。
然而,有競爭總是會受到歡迎,特別是沒有吃到新一波紅利的人,很多大佬都自願站出來為影片號站臺,一夜間很多各類媒體開始看好影片號,每個人都在趕快開影片號,生怕失去網際網路新的一輪風口。在這樣的勢能推動下,影片號DAU很快突破了3億。
影片號的內容調性,也有意或無意地與抖音進行區分,張小龍或許在下一盤大棋,也許真的可以跟位元組跳動形成錯位競爭,但至少在目前看不出來。
十 國際化的TikTok
TikTok是抖音的海外版,這是中國網際網路產品中,幾乎唯一一款在海外全面成功的產品。不是單一國家、不是華人圈,是全面地進入了海外多國網民的日常生活。雖然在Facebook的推波助瀾下,特朗普政府對其極力打壓。
事實上,TikTok不僅僅是一個成功國際化的中國網際網路產品,其代表的意義是,以位元組跳動為代表的,中國優秀的泛網際網路公司,小米、OV、華為、大疆等,還有一些我們都沒聽過的科技公司,向世界證明了,中國的網際網路產業領先於世界,並且獲得了業界和市場的認可。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一直在努力追趕歐美,但除了國家主導的產業外,大多數情況都是產量、規模追上,但很難說是世界領先,或許僅僅是因為便宜才暢銷全世界。但在網際網路這個領域,中國公司做到了又好又強,並且是從0做到世界領先。
結尾的話
網際網路在短短的幾十年內,在電商、打車、社交、本地生活等社會領域、消費領域,透過手機摧枯拉朽地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你不敢相信僅僅十年前,我們的的手機還僅僅只能打電話、發簡訊。
在數字化轉型的過程中,網際網路技術架構的各種平臺,如導航、打車、消費、娛樂等等,產生的大量資料已經成為了當今商業重要的生產要素,今後的網際網路還將在工業網際網路、智慧製造等方式,更加深刻地影響、滲透、融合甚至改變傳統的製造業,以及其他你想不到的傳統行業。
整個社會全面地走向數字化轉型,“包打天下”的傳統思路迅速被淘汰,今天的我們必須以開放的思維,積極的心態,才能不被這個快速迭代的社會所淘汰。人人都必須很快很快地奔跑,那個車、馬、郵件都慢的老時光再也回不去了!
未來會怎樣?不知道!歷史的車輪不會因為你逝去的青春而嘆息停止,我們唯有繼續跟著往前跑。
文中圖片來自網路收集,僅宣傳無商業用途,如有冒犯聯絡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