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赧王五十九年(前256年),雒邑王都內,大周第三十七代天子、年近八十的周赧王姬延困坐在王宮內的高臺上,愁容滿面、沮喪悲切、束手無策;而王宮宮牆外不遠處,是一大幫舉著無數債籌憑證,向王宮內高喊甚至叫罵的商賈富戶們。他們聚集在一起,邊喊邊罵,厲聲要求身份尊貴、高高在上的天子趕快從王宮中出來,兌現之前的承諾,向自己連本帶利支付價格不菲的借貸債券。
此時的周王室,早就不再是周武王、周成王時期的“浩浩大周”、“天下共主”了,自從五百年前犬戎破鎬京、擊殺周幽王,而繼立的周平王被迫東遷後,周王室已經在“苟延殘喘、自顧不暇”的狀態中渾渾噩噩度過了幾百年,原本的宗周立國之地早就被秦國所佔據。而東遷後的成周疆土,也在一代代天子的持續分封、賜土、改封中所剩無幾。到了當代天子周赧王姬延繼位時,大周王室的土地,只有成周鞏地的那座王宮而已,堂堂周天子就連日常生活用度,都要依仗東周君的供應才能保證。
而這個所謂的東周君,也是由周王室內部的內訌中所產生,東周公國,也是佔據了原本屬於周天子直轄的一半周王室土地所建立。也就是說,姬延這個周天子,其實一點土地、一點實力也沒有,實際上是寄居在東周公國中(後期寄居於西周公國)的一個孤零零的吉祥物而已。
不過,即使是吉祥物,也有他存在的理由和條件,周天子的名頭,至少能保證周赧王衣食無憂、生活安定。可為何如今的周赧王在自己的王宮中,被一幫地位低下的商賈們(古時商人在社會上地位很低)毫不客氣的登門要債、還不留情面的破口大罵,絲毫不顧及他尊貴的天子身份呢?這件事,就要從頭說起了。
大約八百年前,即周武王十一年(約是前1046年),周赧王姬延的祖先、周武王姬發從周人部落的大本營西岐周原出發,聯合其他諸侯興兵伐商。在牧野之戰中,周武王擊敗商王帝辛(紂)派來迎戰的七十萬商軍,商王帝辛敗退到到商都朝歌(河南淇縣),眼見在大勢已去,走投無路之下自殺,六百年殷商王朝就此滅亡。周武王滅商後,建立了新興的周王朝,並取代商成為新的天下諸侯共主。
周武王十四年(前1043年),周武王駕崩,子周成王繼位,因為年幼不能執政,所以由武王之弟周公旦輔政,協助成王治理國家。周公輔政之後,先是平定了武王諸弟管叔鮮、蔡叔度、霍叔處與帝辛之子武庚聯合發起的叛亂,將周室的直轄勢力範圍從岐山、周原一隅的“宗周”鎬京擴充套件到更遠的東方中原。
為了掌控新的國土,周公在郟鄏之地 ( 今河南洛陽郟鄏陌)建造了新的王城,命名為“雒邑”,駐紮重兵以震懾東方諸侯。而王城雒邑周圍的方圓上千裡土地,自然也是大周王室之土, 名為“成周”。
於是,在周公的苦心經營下,周王室的疆土西起周原,東到雒邑,二千里之內,皆為王畿。從周成王時代開始,雒邑就是周王室統治天下的兩個重心之一。
二百年後,第十二代周天子周幽王繼位,他在位時沉迷酒色,不理政事,周室的各種社會矛盾開始急劇爆發。周幽王十一年(前771年),周幽王的的岳父申侯因為不滿女婿幽王想要以寵姬褒姒之子代替原本的太子宜臼(即申侯外孫),氣憤之下聯合繒國、犬戎舉兵圍攻鎬京。周幽王沒有防備,措手不及之下於驪山被犬戎殺死,周王室幾乎因此覆滅。
鎬京被犬戎攻破後,各國諸侯才得知此事,於是組成聯軍馳援王室,在衛、鄭、秦,晉四國軍隊的幫助下,周王室擊退了犬戎,太子宜臼也得以繼位,即周平王。而平王鑑於宗周附近已經被犬戎徹底破壞、殘敗不堪,不宜繼續作為國都,於是將周室東遷到成周雒邑,重建周社稷,而將宗周故地“賞賜”給護佑王室有功的秦國,這一年,是周平王元年(前770年)。
周室東遷後,原先的“王興之地”宗周(陝西關中周原、岐山一帶)先被犬戎佔領,後來又“賜給”了有功的秦國(實際上是給個名義,讓秦國和犬戎作戰,收復宗周),相當於直接放棄了,因此,平王時代的周室,雖然名義上還是“天下共主”,但直接管轄的疆域只有東到滎陽,西抵潼關,南臨汝水,北到沁水,面積不過方圓六七百里,國人(有納稅義務、服兵役權力的自由民以上身份的成年男性)數量也不到二十萬,“天子六軍”的軍事優勢早就名存實亡,不要說和當時的齊、晉、楚等強盛諸侯大國相比,就是和衛、鄭、宋、魯等諸侯國相比,周王室的實力都不佔絕對優勢。
因此,東遷後的平王以及周王室,只能憑藉著“周天子”的名號,和實力不足的“成周八師”,倚重於“周禮”宗法制度,在面對諸侯國時,勉強維護著“天下共主”的身份,和周王室的權威,但也就僅此於此了。
周平王五十一年(前720年),周平王駕崩,周太子狐當時在鄭國做人質,聞訊後急匆匆從鄭國返回雒邑,但途中因悲傷過度和路途勞頓,未及抵達雒邑繼位就在半路上去世了,其子姬林繼承了祖父平王的王位,即周桓王。
周桓王即位後,怨恨鄭國逼迫王室、導致父親意外去世,而鄭國國君鄭莊公又幾次三番憑著王室卿士的身份侵奪大量王室利益,更加讓周桓王憤怒,周、鄭兩方的齟齬愈演愈烈,原本是一家人(鄭莊公祖父、鄭國第一代國君鄭桓公是周厲王幼子、周宣王弟弟、周幽王叔父)的周王室和鄭國最終因為不可調和的矛盾而“兵戈相見”。
周桓王十三年(前707年),因為鄭國的不斷挑釁,周桓王親率成周八師及陳、蔡、衛三國軍隊出兵討鄭。而鄭莊公得知王師攻來的訊息後,也毫不示弱,率鄭軍迎擊,雙方在繻葛爆發了激戰。
讓周桓王出乎意料地是,自己以“天子之尊”討伐不臣,原本以為會輕鬆獲勝,誰承想,久疏征戰的成周八師根本就是個花架子,對鄭國軍隊的進攻完全不能抵擋,一觸即潰。無奈之下,周桓王只得命令撤退。但就在撤退中,鄭國將領祝聃還發箭射中了周桓王的肩膀,幾乎生擒天子。
祝聃的這一箭,將周天子三百年以來高高在上的權威徹底擊碎,從此,“禮樂征伐自諸侯出”,周室諸侯國中,強盛者當仁不讓自居“霸主”,名義上以“尊王攘夷”為口號,實際上進行著擴張國土、爭奪天下控制權的兼併戰爭。而周桓王之後,衰落的周室再也不能干涉諸侯國之間的爭霸行動,“天下共主”所應盡的責任也無法完成,周天子淪為了空有其名的“吉祥物”。
同時,因為權力的削弱,導致王室的財力、物力也匱乏不堪,東遷後的歷代周天子為了維持符合身份的排場,不時向諸侯們“求賻(喪葬費)”、“告飢(供養費)”,以獲得諸侯們的援助。因此,歷代周天子在政治上不由自主地受到了各個實力強大的諸侯國君的擺佈,再也沒有了像武王、成王時代那樣,能夠壓制、驅使諸侯國的絕對實力。
不過,在春秋時期,乃至戰國早期,由於個諸侯霸主都標榜“尊王攘夷”,以獲取自己的稱霸行為合法性,因此儘管周天子的實際力量早就衰落不堪,但各諸侯國對周天子多少還保持著一定的尊敬和禮遇,周天子在形式上還算是擁有“天下共主”的地位,以此換取諸侯國給予周天子禮儀上的尊崇。在彼此心照不宣的默契下,周室和各大諸侯國之間,名義上的“封貢君臣關係”,勉強維護了近四百年。
周貞定王二十八年(前441年),周貞定王姬介駕崩,長子姬去疾繼位,即周哀王。周貞定王的次子姬叔在三個月後發動政變,弒殺兄長,篡奪王位,即周思王。周貞定王第三子姬嵬有樣學樣,五個月後再度發動政變,弒兄姬叔自立,即週考王。
當時,週考王四弟姬揭尚在,週考王怕這個弟弟效法前人,三度發動政變,弒君(就是殺掉自己)奪位,於是決定給弟弟一個推辭不掉的好處,就是主動把他分封出去,建立封國,這樣,姬揭得到了好處,應該就不會產生對王位的覬覦了吧,週考王自己也好放心下來,安安穩穩地做天子。
週考王元年(前440年),姬揭被三兄週考王封為“周公”,並將周室原本就所剩不多的國土分給了弟弟一半,立“周公國”於瀍水以西、洛河以南地區,並把王城雒邑也賜給周公國當國都(週考王太大方了)。而週考王在把王都都封給弟弟後,自己則遷到王室剩下的另一半國土——成周鞏地,繼續去當“周天子”。
姬揭的受封,是周王室進行的最後一次分封,他所建立的“周公國”,後世稱為“西周國”,姬揭就是西周國第一代國君:西周桓公。
週考王十五年(前426年),為了保命而主動將周室一分為二的週考王駕崩,子姬午繼位,即周威烈王。
周威烈王二十二年(前404年),實際統治晉國的趙魏韓三卿伐齊,攻入齊長城,俘齊康公。三晉家主——魏氏家主魏斯、趙氏家主趙籍、韓氏家主韓虔因為自己的身份只是晉國的“卿”,不是諸侯,總覺得在和其他諸侯交往時低人一等,於是在第二年,也即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年),強迫齊康公以“諸侯”身份帶領三家朝拜周天子,名義上“奉”齊康公為首(其實就是挾持),讓齊康公在朝見周威烈王時,以“諸侯”的身份“請求”天子“冊封”趙魏韓三家為諸侯。
當時,天下諸侯無視周王室已經有很多年了,這一次齊國和晉國前來參拜天子,實際上是個什麼緣由,周威烈王心裡清楚得很,三晉按照程式“請”齊侯前來代為請封,而不是直接自立為君,這就是對天子莫大的尊敬了。同時,三家還給周王室進獻了豐厚的貢物,做足了恭敬尊禮的姿態,這種情況下,天子要是再端著架子、不知好歹、拿腔拿調,那就是太不識相了。
因此,在趙魏韓三家的“朝拜尊禮”之下、周威烈王欣然接受了齊康公的“請求”,爽快地賜封魏斯、趙籍、韓虔三人為諸侯,“卿大夫受命為諸侯”的先河,由此而開。
隨後,周安王十一年(前391年),齊國的實際主宰者田和將國君齊康公遷於海上,僅保食邑一城,自己則在齊國直接自立為君,不過暫時還沒有受周天子冊命。
周安王十五年(前387年),田和與魏文侯(魏斯)會於濁澤,田和向魏文侯尋求幫助,請他“轉奏”周天子,自己願意效法趙魏韓三家,也向王室進封財帛禮物,請天子也將田氏立為諸侯。周安王在得到田和的大批財物賄賂後,很是識趣,迅速做出回應,於周安王十六年(前386年)正式立田和為齊侯。
周顯王二年(前367年)周室分支、西周國君威公去世,二子公子朝、公子根爭奪君位。公子朝在紛爭中獲勝,奪取了君位,即西周惠公。公子根率親信叛離西周國,在取得趙國、韓國的支援後,直接進入王室最後的領地鞏地,自行建國,號“東周君(東周惠公)”。
有趙國、韓國在背後支援,西周惠公也不敢把弟弟東周惠公怎麼樣,而周顯王名為天子,其實就是個傀儡,對於東周惠公的不請自來沒有任何辦法,本來就落魄至極的周王室就這樣一分為二,“西周國”、“東周國”對立。
在趙、韓的半勸說、半威脅下,周顯王只得打腫臉充胖子,把最後的國土——鞏地“封”給了不請自來的東周惠公,到了這個時候,周天子只剩下鞏地的王宮這彈丸之地作為存身之所,除此之外再也沒有半寸土地,就連日常生活也只能依附於東周君,落魄至極。
周顯王三十五年(前334年),魏侯率韓侯及泗上諸小國到徐州(江蘇徐州)朝見齊侯,尊齊侯為齊王。齊侯於是也尊魏侯為王,各自加尊王號,史稱“徐州相王”。這是真正意義上遵循“周禮”制度的諸侯國第一次僭越周室,自立為王,從此,周天子僅存的禮儀制度上的權威,也徹底被諸國拋棄。
周顯王四十四年(前325年),秦伯自立為王,這是第三個稱王的諸侯。魏王得到秦國稱王訊息後,立即給自己的忠實支持者韓侯加尊王號。周顯王四十六年(前323年),魏王請趙、燕、中山三國一起稱王,至此,戰國七雄全部稱王,各諸侯國不再遵循“周禮”制度,不過在大國均勢考量之下,周天子還是在名義上保留了“天下共主”的稱號,以維護大國間的政治平衡。
周顯王四十八年(前321年),周顯王駕崩,子姬定繼位,即周慎靚王。此時,秦國透過卓有成效的變法,已經對山東六國取得了壓倒性的優勢,攻取了函谷關以東的大片土地。在實力膨脹的同時,秦國也逐漸產生了統一天下的野心、並顯露了取代周王室、成為新的天下共主的願望。
周慎靚王六年(前315年),周慎靚王駕薨,子姬延繼位,這就是文章剛開始時所描寫的周赧王,他是周室最後一代、同時也是最悲催、最窩囊的周天子。
面對風雲變幻的天下態勢、以及自己所處的實際位置,剛繼位時的周赧王倒是老老實實、沒有過多念頭,一直呆在鞏地王宮內,什麼事也不管,想著把這個有名無實的“天子”安安穩穩當到死,就算是不負歷代先王了。
可就在周赧王八年(前307年)的時候,秦武王伐韓,兵鋒直抵成周。原本韓國是保護周王室的,但如今秦軍伐韓,威脅周室,周赧王再也坐不住了。
秦武王秉承歷代先王的志向,早就有“取代周室”的意願,這一次有機會取代周室,他當然不會放過。於是,秦武王派叔父右丞相樗裡疾率兵車百輛先赴成周,說是“拜見”周天子,其實是試探周赧王,聲稱秦王好武,喜好舉鼎,詢問天子可否讓秦王試舉九鼎中的雍州鼎(雍州即秦國之地)。
九鼎自大禹以來,一直代表著社稷,即代表天子的地位和權力,周赧王現在畢竟還是“天下共主”,秦武王的舉鼎要求,是赤裸裸地威脅周王室,“以示承受天下”、取而代之的意圖非常明顯。周赧王還有天子的起碼尊嚴,於是對樗裡疾提出的“秦王入成周舉鼎”要求一口回絕。
周赧王回絕了秦王舉鼎的要求後,樗裡疾大怒,於是不顧禮儀,用“成周狹窄、不利天子居住”為藉口,強行把周赧王從鞏地王宮中趕出來,派兵監視,送往西周公國的雒邑王城居住,隨後強行佔據王宮,稟告秦武王可以前來“舉鼎”了。
秦武王聞訊後興沖沖地赴成周,並在王宮內和秦國大力士孟說比試舉“龍文赤鼎”,沒想到出現了意外,秦武王舉鼎失敗,導致脛骨折斷,身受重傷,勉強捱到晚上,就氣絕身亡了。
國君的突然去世讓秦國上下一片驚慌,樗裡疾急忙帶著秦武王的屍體匆匆撤軍,返回秦國,再也顧不上不識好歹的天子周赧王。因此,周赧王總算躲過了一劫,沒有受到加害。
但為了不讓秦國記恨,從此周赧王沒有搬回成周,而是就此留在雒邑王城,並由西周君負責生活起居,以避秦國的風頭。這一躲,就是近五十年。
周赧王躲在王城雒邑,避秦國風頭的時候,戰國諸強之間的爭霸戰爭此起彼伏、愈演愈烈,各國間的戰爭“血流漂杵、伏屍百萬”,實力強大的秦國在爭霸戰爭中不斷從勝利走向另一個勝利。而由強秦取代周室,成為新一代天下之主的趨勢也越來越明顯。越來越老的周赧王即使心裡再有不甘,也只能孤寂地呆在雒邑王城內,被動地等待著那一天的到來。假如在這一天到來前可以在天子的位置上平安老死,那就算是他的福氣了。
周赧王五十五年(前260年),秦趙長平之戰結束,趙國慘敗,四十六萬人被秦軍坑殺,秦國蕩平六國、統一天下之勢已不可逆轉。次年,秦昭襄王發兵二十萬伐趙,直驅趙都邯鄲,想要一舉滅趙。
秦國大舉攻趙之舉,使得被秦軍接二連三打擊的山東諸國感到了唇亡齒寒,於是不約而同地相互聯絡、組成聯軍、合力抵抗秦軍的進攻。周赧王五十八年(前257年)十二月,趙、魏、楚聯軍在邯鄲城外合圍了攻城的秦軍,秦軍大敗、被斬首近二十萬,另有二萬殘兵投降聯軍。在秦國近百年的東征攻伐山東六國的作戰中,這是最為慘痛的一場敗仗。
邯鄲之戰的獲勝,讓對秦國屢戰屢敗的山東六國似乎又看到了擊敗秦軍的希望,於是,有著“合縱長”名頭的楚國國君楚考烈王想要趁著這個好機會繼續組建聯軍,合兵一處、協力攻秦。為了取得道義上的合法性和制高點,楚考烈王派出使者前往西周國,向名義上的“天下共主”周赧王上奏,請周天子以共主之尊,號令天下共討暴秦;諸侯惟天子馬首是瞻,責無旁貸。
周赧王此時已年將八十,垂垂老矣,時日無多,但當年被蠻橫的樗裡疾要挾、然後又被秦軍強行趕出鞏地王宮、被迫寄居雒邑的屈辱還歷歷在目。在楚使的攛掇下,周赧王頭腦發熱,以為自己真的還擁有“天下共主”尊貴地位、還可以號令諸國、征伐不臣。於是,年老昏頭的周赧王依照楚考烈王的奏請,以天子的名義向天下諸侯發出討伐暴秦的王令,讓他們出兵討伐秦國。
為了顯示自己的帶頭伐秦決心,周赧王還讓西周國君西周文公在西周公國內召集了五六千的平民,分發武器,再以“天子”名頭為保證,向西周國內的商賈富戶發放借券、換取錢物作為軍費,並向商賈們許以高額利息,許諾將來伐秦勝利後,加倍返還借券。
然後,周赧王讓西周文公以‘大周王師’的名義,率領這五六千的平民開赴伊闕(河南洛陽南),駐軍在那裡,想等待山東六國的軍隊都到齊、彙集在王師的旗號下,然後一鼓作氣、攻入函谷關,擊敗秦國,重建“周禮”盛世,實現“禮樂征伐自天子出”的舊時盛況。
可週赧王萬萬沒料到,“王師”在伊闕足足等了三個月,最終寄予厚望的六國聯軍也沒能到齊,只有楚國、燕國派了幾萬人前來會合,趙、魏、韓、齊四國懾於秦軍兵威,居然對天子的王令裝聾作啞、自始至終一兵一卒也沒有派出,就這麼糊弄過去了。
楚國、燕國的軍隊見其他國家都沒有出兵,料想這一次合兵攻秦恐怕是不可能實現了,於是在等待了三個月後,從伊闕撤軍返回國內。而楚、燕軍隊撤離後,五六千人的“王師”自然不可能單獨向秦國發起進攻,於是在消耗完軍糧、用完軍需物資之後,西周文公怏怏地率軍從伊闕返回雒邑,解散了這支臨時召集的軍隊。由天子召集的“伐秦”行動,就這樣一地雞毛地散場了。
當初周赧王在出兵時,向富戶商賈們信誓旦旦地保證,伐秦獲勝後將加倍償還借券,但如今“王師”一矢不發、一戰未開,就灰溜溜地撤軍回來了,用借貸財物所置辦的軍糧軍資也花了個乾乾淨淨,但承諾的償還金帛卻連影子都沒看見,商賈們用腳後跟想也知道,周天子當初借錢時的承諾,十成十打了水漂了!
於是,就出現了文章開頭的那一段:西周國內的商賈富戶們,拿著一根根借券廢簡,把天子居住的王宮圍得水洩不通,高聲叫喊辱罵,讓天子趕快還錢!周赧王如今窮的只剩一座空空如也的王宮,哪裡有多餘的財產可以還給商賈們,無奈之下,只得躲到宮中的高臺上,以避“債權富戶們”的“惡意討債”。
叫罵了幾天後,始終不見周天子出來,富戶商賈們又沒有實力衝進王宮去找周天子當面還錢,見實在沒有其他辦法,商賈們只得認倒黴,各自悻悻地離開了王宮,周赧王這才稍稍鬆了一口氣。但此後,身為“老賴”的周赧王輕易不敢離開王宮到外面去(怕富戶們問他還錢),而信譽破產的周赧王再也不能依靠天子身份從民間百姓們手中獲得任何物質支援,周王室的名譽和信用也跌到了谷底。後世“債臺高築”成語的出處,就是來源於周赧王的這一段“借貸違約往事”。
周赧王五十九年(前256年),得知倚老賣老的周天子不好好待在雒邑養老,而是不甘寂寞、居然下王令給天下諸國、合力出兵攻打秦國的荒唐行為後,秦昭襄王哭笑不得、於是立即出兵反擊,攻打併奪取了韓國的陽城、負黍,使得受韓國保護的雒邑王城直接暴露在虎狼秦軍面前。隨後,秦軍直驅西周公國,直接攻擊周天子所在的王城。
西周公國所有男女老幼加在一起也才三萬多人,怎麼是秦軍的對手,悔青了腸子的周赧王無計可施之下,只得一邊暗罵楚考烈王害人不淺,一邊委託西周文公出面到秦國去向秦王“請罪”,希望秦國看在周王室好歹揹著“天下共主”名號上,放過周室這一次的莽撞,自己保證以後再也不和秦國作對,老老實實在雒邑安度晚年。
面對西周文公的上門叩首賠罪,秦昭襄王並沒有完全同意周天子的苦求,而是迫使西周文公將西周公國僅存的三十六座城邑、三萬多人的戶口版籍全部交於秦國,並追廢西周文公為庶人後,才把他放歸西周公國,讓他安排後續降秦事宜。
不過,對於年老體弱、時日無多的周天子,秦昭襄王倒是沒有提別的過分要求,只通過已經成為庶人的西周文公轉告他,要他不再居於雒邑,另外遷到梁城居住、然後降為周公,也就罷了。今後周公他老人家的起居,就由秦國來照顧。
在秦軍的押送下,已經是庶人的西周文公返回國內,然後向周赧王通報了秦國將吞併西周國的決定。隨後,入城的秦軍進入王宮,請周天子(不對,已經是周公了,不過降爵為周公之事沒告訴他,怕周公一時想不開,當場氣死)即刻啟程,前往梁城居住。
當時,得知國家將要被秦國吞併噩耗後的西周國人們紛紛攜帶家眷逃離西周、前往東周公國,西周故地僅餘空地。而老邁的周赧王得知秦國已滅西周,並讓自己遷到梁城居住後,氣惱憂憤、羞愧難當,直接拒絕搬離王城,直言寧願去死!
秦軍這時候倒也沒有動粗,只是派出人手嚴密監視、保護王宮,不讓其他人隨意出入。一個月後,已近八十高齡的周赧王,因為年老體衰、心氣鬱積、羞愧難當,盍然薨逝於雒邑王宮,結束了他鬱悶、窩囊、羞愧的一生。
周赧王駕崩後,八百年曆史的周王室就此結束,所以也沒有人給他追上諡號,“赧”字的王號,也是因為他“正以微弱,竊鈇逃債,赧然慚愧”,所以後人們才以此號來稱呼他,稱其為“周赧王”,就是“羞愧臉紅之王”的意思。而周赧王離世後,駐紮西周國故地的秦軍並沒有立新王、延續周室,而是將雒邑王城的周室器物全部運回咸陽,並繼續在雒邑駐軍,以威懾山東諸國。
當週王室滅亡時,位於鞏地的周室別支東周公國尚在,東周國君惠文君便代為主持歷代周天子和周室社稷的祭祀之禮,實際上代理了七八年的天子。秦莊襄王元年(前249年),秦莊襄王發兵攻東周國,東周惠文君不能抵抗,只得向秦軍投降,秦莊襄王廢東周惠文君為庶人,把他遷到陽人聚(河南臨汝),讓他在陽地那裡繼續主持對歷代周天子的祭祀,但鞏地的周室社稷則被秦軍搗毀。而這些事情,是已經離世七八年的“羞愧之王”周赧王所不知道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