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看過或聽過《薛仁貴徵東》、《薛丁山徵西》或者《樊梨花》等傳統小說和評書的朋友,或者是看過《隋唐英雄》、《武媚娘傳奇》和《薛丁山》等等電視劇的朋友,相信對於唐朝初年的這個薛氏家族都不會太陌生。在傳統的民間傳說裡,薛氏家族一家三代男女,要麼為唐朝開疆拓土,要麼為唐朝光復江山,可以為說都是響噹噹的重要人物。那麼這個薛式家族在歷史上是否真實存在?他們在真實的歷史上又都做了什麼呢?
薛仁貴和柳銀環
我們這裡不太誇張地說,這個薛氏家族確實是存在的,而且在民間傳說裡三代人的事蹟在正史裡還都有一些影子。而其中傳說和歷史最為接近的人就是薛仁貴。
歷史上的薛仁貴是絳州龍門縣(今山西省河津市)人,名叫薛禮,字仁貴,出生在公元614年。他的家族是一個武將世家。在他的六世祖薛安都時期,這個家族就是河東郡(在今天山西境內)的一個名門望族,薛安都在世時曾先後效忠北魏和南朝劉宋,最後成為北魏重臣,死後還被追封為河東王。而薛仁貴的曾祖、祖父和父親也都曾先後在北魏、北周和隋朝為官,但所擔任的官職一代比一代低,到他父親這一代,就只是擔任了襄城郡的贊治,也就是類似市長行政助理這樣的職務。
而且當時又適逢隋唐朝代更迭,所以薛仁貴幼年時,他家裡已經比較貧寒,變成了一個以務農為生的家庭。而在公元645年,唐太宗李世民為了征討高句麗開始在民間大量徵兵。這時薛仁貴的妻子柳氏(傳說中薛仁貴妻子柳金花或者柳銀環的原型)勸說他抓住這個難得的機遇,從軍求取功名。此後薛仁貴放棄了原來給祖先遷葬墳墓的計劃,加入唐軍並隨軍前往了東北。
在唐軍與高句麗的戰爭中,薛仁貴在安地進行的戰役中,成功將敵軍將領斬首,營救出了被高句麗軍隊圍困的唐軍郎將劉君昂,開始在唐軍中擁有了一定名氣。不久之後,高句麗權臣淵蓋蘇文派大將高延壽率領大軍攻擊安市城(今遼寧海城周邊),已經看到了機會的薛仁貴故意穿上與眾人不同的白色戰甲加入戰事。而他在戰場上確實驍勇無敵,再加上白色戰甲眩目效果加持,使他成功地贏得了唐太宗的注意,很快被晉升為遊擊將軍。
而在此之後,薛仁貴逐漸得到了唐太宗的信任,在唐軍回師之後,薛仁貴很快再次得到提升,並承擔了守衛長安北宮門玄武門的重任。在公元654年,長安發生山洪,大水衝到玄武門之後,守衛計程車兵亂作一團。這時薛仁貴臨危不亂,不但喝止住了守門的軍士,而且冒險登高,向皇宮內大聲呼喊,把洪水的資訊傳遞了過去,幫助當時已經繼位的唐高宗李治及時從寢宮逃離。不久之後,寢宮就被淹沒,等於薛仁貴間接救了李治一命,因此也更加受到了信任。
此後數年中,薛仁貴曾多次率軍與西突厥、鐵勒和高句麗大戰,又多次立下戰功。特別是公元662年的一次戰役中,唐軍在天山(今蒙古國杭愛山)與敵軍遭遇,因地形不利而陷入被動之中。此時薛仁貴對數十名前來突擊的敵軍連發三箭,擊斃三名敵軍,使敵軍受到極大震懾,也一舉扭轉了唐軍士氣,使唐軍最終贏得了這場戰役的勝利。在此之後,薛仁貴的這次舉動在唐軍中被編為歌謠廣為傳誦(“將軍三箭定天山,壯士長歌入漢關”)。最終形成了“三箭定天山”這個典故。
而薛仁貴人生中最為高光的時刻則發生在公元668年。在兩年之前,高句麗權臣淵蓋蘇文死去,他的幾個兒子為了爭奪權力發生內訌。不久之後,淵蓋蘇文的長子淵男生派自己的兒子淵獻城到唐朝求救,唐朝因此決定再次發兵,在淵獻城的引導下,對高句麗進行討伐。而薛仁貴在此次討伐高句麗的戰役中作為後援軍隊的統帥也一同出征。
在戰爭中,薛仁貴幾次在唐軍先鋒遭遇危機時及時率兵趕到,多次大敗高句麗軍隊,並在公元668年獨自率軍攻克重鎮扶余城(今吉林四平)。隨後他更是一路奏凱,與另外一位名將徐茂公(李勣)會師於高句麗都城平壤城外,最終迫使高句麗投降,將其完全滅亡。之後,薛仁貴留守平壤,施行仁政,得到了高句麗遺民的擁戴,在一定時間內穩固了唐朝在高句麗故土的統治。
但薛仁貴雖然屢立戰功,卻也並非沒有吃過敗仗。在公元663年前後,由鮮卑後裔在今天青海周邊建立的割據政權吐谷渾被青藏高原政權吐蕃擊敗,其領地完全被吐蕃佔領。而在公元670年,吐蕃又對唐朝安西四鎮展開攻擊。唐朝為了反擊吐蕃,決定幫助之前逃到唐朝求援的吐谷渾首領諾曷缽恢復故地。而薛仁貴被任命為了此次軍事行動的行軍大總管,率領5萬軍隊來到了吐谷渾故地。
當時,薛仁貴手下還有兩個副總管,分別是阿史那道真和郭侍封。而這個郭侍封是唐初另外一員名將郭孝恪的兒子,也有一定資歷,所以內心裡並不願意受薛仁貴的節制。結果在戰爭中,負責在唐軍後方攜帶糧草行進的郭侍封故意拖慢進軍速度,導致他所率領的這部唐軍被吐蕃20萬大軍包圍並擊敗,唐軍糧草輜重都被吐蕃軍搶走。沒有了糧草的薛仁貴只得退兵,結果又在大非川(今青海省切吉曠原)慘敗給40萬吐蕃軍隊,薛仁貴被迫在陣前與吐蕃議和,之後率領殘部退兵,吐谷渾故地彼此完全被吐蕃佔領。
經歷這次慘敗之後,薛仁貴也很自然要承受失敗責任,因此也很快被廢為平民,後來他因其它事情獲罪,還曾一度被髮配廣西桂林。但在公元683年,薛仁貴再次獲得起用,並再次在戰場上立下戰功,在今天的內蒙古地區擊退了入寇的突厥軍隊。最終薛仁貴在公元683年去世,享年69歲。他一生征戰,幫助唐朝走向巔峰的功績,也使他成為了民間懷念的人物,而他的夫人柳氏因為在他從軍的過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所以也在這些傳說中擁有了重要地位。
薛訥的一生
那麼除了薛仁貴和柳氏,薛氏家族其它人的傳說在歷史上又是否有跡可循呢?其它也有一些,只是相關度就明顯要低了一些。首先是薛丁山。在傳說裡,薛丁山是薛仁貴的兒子,曾率軍去征討西涼,最終和西涼女將樊梨花因怨生愛,最終結為夫婦。但嚴格地說,薛丁山這個人在歷史上確實是不存在的,因為史書上雖然記載薛仁貴有5個兒子,卻沒有任何人叫薛丁山。
不過現代一般認為,薛仁貴的長子薛訥可以說是薛丁山的原型。這個薛訥字慎言,出生在公元649年。出身於將門的他很年輕的時候就加入唐軍,擔任了城門郎,也就是掌管掌管城門屯兵的武官。後來,他很快升任藍田(在陝西西安)縣令。而一些史書記載,他在這段時間裡,還曾經阻止武則天時期的酷吏來俊臣與富商勾結,貪汙官糧,後來他還得到了武則天的支援,因此很快得到晉升,一路升遷到幷州大都督府長史,兼檢校左衛大將軍。
而在唐玄宗李隆基時期,薛訥因為治軍嚴明,軍容嚴整,也很快得到了重用。在他幾十年的戎馬生涯裡,他曾多次與契丹、奚和吐蕃等軍隊作戰,同樣立下許多戰功。公元715年,後突厥可汗默啜進攻臣服於唐朝的西突厥葛邏祿部,多次將其擊敗。薛訥在當年9月受命增援征討默啜,很快將默啜擊敗並導致其部眾反叛,將其殺死,使唐朝北部邊境危機解除。公元720年薛訥去世,享年71歲。而他這幾十年的軍旅經歷,可以說也就是薛丁山這個文學形象的靈感來源了。
薛剛與樊梨花,他們有原型嗎?
說完薛丁山,我們再來說說傳說中薛氏家族的第三代,也就是曾經反叛的薛剛。應該說這個人物也是一個有原型的虛構人物。在傳說裡,薛剛是薛丁山和樊梨花的兒子,因為失手導致七皇子摔死,使唐高宗被嚇死,又給自己的家族招來滅門慘禍。而薛剛逃生之後發動反叛,扶植唐中宗復位,廢掉了武則天,恢復了唐朝。
而薛剛這個傳說人物,其實也確實是基於真實歷史上薛家的一個第三代演繹出來的,但這個薛家第三代卻並不是前文提到的薛訥的兒子,而是薛仁貴第五子薛楚玉的兒子,名叫薛嵩,而他也並非是在武則天時期發動反叛的。
這個薛嵩的父親薛懷玉曾經就任范陽節度使,但後來因為不稱職被貶。而出身於武裝家族的薛嵩也自幼習武,而且還很喜歡蹴鞠,也就是踢球。大概是因為玩性比較大,所以他成年之後以啃老為主,似乎沒什麼成就。
但在公元755年,安史之亂爆發。薛嵩很快投降了安史叛軍,被史思明的兒子史朝義任命為守衛相州(今河南安陽)的軍官。公元762年,唐將僕固懷恩率軍攻打相州,在這幾年得到了歷練的薛嵩很快看明瞭天下大勢,所以選擇反正,重新向唐朝中央效忠。在此之後,他被唐朝中央封為了昭義節度使,也躋身為唐朝的封疆大吏。後來他的子女分別與另外兩個節度使的子女聯姻,也使薛氏家族的重要性得到了進一步提升。而他曾參與反叛,之後反正又得到唐廷重用的經歷,可以說也成為了傳說中薛剛故事的靈感來源了。
而薛嵩的幾個兒子後來也都在唐朝為官,其中最有成就的一位名叫薛平,他不但也曾立下許多戰功,最後還做到了司徒這樣的高官。所以總體來說,薛氏家族確實是在唐朝中前期發揮過比較重要影響的一個家族,這也是其能夠成為傳說家族的一個重要原因了。
但是講到這裡,肯定會有朋友問,那麼樊梨花呢?這個在薛氏家族傳說中非常鮮明的女性形象在歷史上究竟有沒有原型呢?答案是基本沒有,不過當時的史書上有一個細節,倒是也有可能是樊梨花這個形象的最初來源。剛才薛仁貴曾經在大非川遭遇敗仗,但其實他打的敗仗不止大非川之戰。
早在公元662年前後,薛仁貴手下的部將鄭仁泰就曾經在與鐵勒部族的戰役中,因為貿然深入大漠,糧草用盡,導致士卒大量餓死。而在此前後,薛仁貴也曾迎娶過當地部落的女子為妾,最後因為兵敗加陣前納妾,他還曾一度遭到彈劾。但當時唐高宗念及他之前功勞卓著,沒有對他進行處罰。而他的這段陣前與異族女子成婚的經歷,也許就是樊梨花這個形象的靈感來源了。(圖片來自網路,圖片版權歸屬其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