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五指山革命根據地,群山環抱之中,高高聳立著一座雄偉的紀念碑。紀念碑高達23米,象徵著瓊崖革命“二十三年紅旗不倒”。從側面看,它猶如一面迎風飄揚的旗幟,代表著七十多年前在海南島上冉冉升起的第一面五星紅旗。
圖片來源:共青團海南省委
1949年10月1日,當新中國第一面國旗飄揚在天安門廣場上空時,遠在3000多公里外的海南島上,也有一面五星紅旗徐徐升起,與之遙相呼應。彼時的海南島尚未解放,瓊崖縱隊在黨的領導下堅持鬥爭,建立了以五指山為中心的革命根據地。
1949年9月28日,時任瓊崖西區地委電臺臺長的王祿貴突然接到總檯任務,要求同志們用電臺收聽新華社釋出的《關於國旗製法》的電報,收到後第一時間送往瓊崖區委駐地,確保瓊崖大地上的第一面五星紅旗在開國大典當天準時升起。
瓊崖縱隊用來與黨中央聯絡的發報機非常簡陋,但要想了解島外的局勢、中國的變化,又都得靠它。王祿貴深知此次任務的重要性,時刻準備著接收新華社電臺訊號。可在當天深夜,他沒有等到《關於國旗製法》的電報,卻等來了國民黨軍隊的搜捕。
危難時刻,一同轉移的婦救會主任急中生智,朝著王祿貴相反的方向邊跑邊開槍,成功引開了敵人,這才使他得以繼續執行任務。
凌晨3時,一絲微弱的訊號傳入王祿貴耳中,儘管聲音有些嘈雜,忽大忽小,但當“國旗製法說明”那幾組電碼跳入耳中時,他還是十分欣喜,立馬將其記錄下來,迅速送往了司令部駐地。
司令部機要人員僅用10多分鐘,就將電報全部譯完,內容如下:“新華社28日電,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會議主席團今日公佈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製法說明如下:旗面為紅色,長方形,其長與高為三與二之比,旗面左上方綴黃色五角星五顆,一星較大,其外接圓直徑為旗高十分之三,居左,四星較小,其外接圓直徑為十分之一,環拱於大星之右……”這便是新中國的第一部國旗製法。
當時的根據地極其缺乏製作材料,大家遍尋各處,甚至不見一塊黃色布料,這讓大家極為苦惱。然而開國大典當日在海南升起第一面五星紅旗的意義不言而喻,沒有條件大家便創造條件!黎族、苗族同胞提出:自己染黃布,針縫五角星!
圖片來源:共青團海南省委
大家就地取材找來名叫黃姜的植物,將其搗碎與白布一起浸泡染黃,而後將染好的黃布剪成一顆顆五角星,心靈手巧的婦女再把五角星一針一線地縫在紅布上。就這樣,瓊崖大地上的第一面五星紅旗誕生了。
1949年10月1日,馮白駒將軍召集瓊崖黨政軍幹部、戰士以及黎族、苗族同胞1000多人隆重集會,慶祝新中國成立。這面來之不易的五星紅旗在人們的熱切矚目下冉冉升起。同一時刻,無數面鮮豔的五星紅旗在廣袤的中國大地上飛揚。
這面紅旗的升起極大鼓舞了瓊崖縱隊的戰士們,他們英勇奔赴前線,積極配合南下解放軍登島作戰。次年,海南島順利解放。
72年來,紅旗漫卷中華大地,神聖的五星紅旗不僅凝聚著中國共產黨人不變的初心,更傳承著崢嶸歲月裡艱苦創業的寶貴精神,提醒著後人不能忘卻先輩的革命之志和無畏犧牲。
-END-
來源:黨史學習教育
汕頭公安官方微信
微訊號 : stga0754
微博:@平安汕頭
抖音:@平安汕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