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漢靈帝繼位之初,發生了一件宦官政變的事情。
東漢桓帝永康元年(公元167年),漢桓帝劉志駕崩,皇后竇妙臨朝問政。桓帝無子繼位,竇妙與其父竇武等商議,決定讓漢章帝劉炟的玄孫解瀆亭侯劉宏繼皇帝位。公元168年正月,劉宏登基繼皇帝位,改元建寧元年,拜竇武為大將軍、 陳蕃為太傅、胡廣為司徒。竇武常住宮中,與陳蕃、胡廣共參錄尚書事。名士李膺、杜密、尹勳、劉瑜等人得以重新被起用,天下人都認為,賢人在朝,太平盛世快要來了。
不過,宦官首領曹節、王甫等人在竇太后面前諂媚侍奉,再加上靈帝的乳母趙夫人和宮女們蠱惑慫恿,竇太后常常亂下命令。
竇武一直對宦官干涉朝政甚是不滿,於是和陳蕃密議除去宦官,陳蕃也早有此意,二人一拍即合。
竇武勸竇太后全部誅殺宦官,但竇太后不同意,只是殺了中常侍管霸和蘇康等,但放過了曹節、王甫等人。
八月,竇武上奏免去了魏彪的黃門令,以自己親信的小黃門山冰代之,讓山冰山奏請把一貫狡猾無狀的長樂尚書鄭颯送押北寺獄,用以收集宦官干政的罪證。而陳蕃則建議把曹節、王甫等宦官全部直接殺掉,但竇武沒有采納。
當斷不斷,反為其亂。九月七日,竇武從宮中回家,竇武的奏請竇太后收捕曹節等宦官的奏書被長樂五官史朱瑀偷看到,朱瑀看完便罵道,那些放肆暴虐的宦官自然可殺,我們這些沒罪的為什麼也要族滅!因而大呼,竇武、陳蕃奏請太后費帝,大逆不道!晚上朱瑀便召集他的親信共十七人歃血為盟,發誓誅滅竇武等人。曹節等人聞聽,十分震驚,驚慌報告靈帝。然後和靈帝乳母趙夫人一起,護著靈帝到了德陽前殿。
次日,宦官們取得政變全面勝利。宦官們挾持尚書製作詔令,拜王甫為黃門令,殺死山冰,放了鄭颯。又劫持竇太后,搶奪玉璽。追捕竇武、陳蕃等。竇武自殺,其宗親、賓客、姻屬,也都被誅殺,只遺一孫,名喚竇輔。陳蕃被殺,家屬流放。
這便是靈帝建寧元年的“九月辛亥政變”。
東漢靈帝光和三年(公元180年),曹操因精通經史被召回京都洛陽擔任了議郎一職。議郎用現在的話說就是顧問或參知政事之類的官。曹操並沒有光顧而不問或是光知而不參,他上任之後,於光和四年(公元181年)上書漢靈帝,要求重審竇武、陳蕃案,為其平反。
曹操直言“武等正直,而見陷害。奸邪盈朝,善人壅塞”。曹操陳述大將軍竇武和太傅陳蕃乃正直之人,受奸臣陷害而亡,奸邪宵小之人充盈朝廷,正直忠誠之人卻不得重用,矛頭直指宦官干政。這時候宦官權勢可謂如日中天,向皇帝上書遏制打擊宦官的威權,多少得需要些勇氣和膽量的。曹操言詞甚是懇切,不過,靈帝並沒有接納曹操的上書。
東漢靈帝光和五年(公元182年),靈帝召敕三公府(太尉、司徒、司空三府):檢舉各州郡縣政績無為,受民眾非議的行政長官,罷免其職。但是三公府中官員品行不端、作風不正。奸邪之輩都諂媚依附權貴,公開行賄,收買高官,以至於百姓怨恨的奸邪勢強的官員不被檢舉,但是很多正直而沒有勢力的官員,卻是受到汙衊陷害。
曹操對於這種黑暗的政治現象深惡痛絕。這一年發生了天災,靈帝像大臣們問詢為政之得失。曹操遂再次上書進諫。曹操直陳,三公們誣陷忠良,所檢舉的都是清廉而有政績的官員,而那貪贓枉法、聲名狼藉的依附權貴的官員們卻迴避不被檢舉。靈帝感悟,詔令三公府,追責受賄之人,被誣陷的官員都被徵拜為議郎。
然而此後不久,黑暗的政治現象又死灰復燃,而且每況愈下。邢賞教化越來越混亂,小人更加得勢,官場風清氣正之風也大大地被摧毀了。曹操知道這種情況是無法匡正了,此後便再不上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