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知道三國的時間並不長,從公元220年曹丕代漢到公元280年司馬炎代魏僅僅六十年的時間,確實很短暫。如果沒有高平陵政變,也許三國的時間可以更長一點。很多人可能沒有看懂高平陵政變背後的真正原因,把它歸咎於司馬懿陰險狡詐,謀權篡位。
歷史沒有如果,發生的既定事實也反應了當時的真實狀況,再說得明白一點,實際上都是人為的結果,事在人為,有實力的人總能佔據上風,沒有實力的人只能甘拜下風。
三國自曹丕稱帝以來,曹丕的政策是把同姓宗親都流放到京城之外,防止他們來和自己爭奪皇位,久而久之,外姓人在朝中的勢力變強。曹家的將才也越來越少,曹真死後,曹姓將才幾乎沒有了。今天我們說的高平陵政變是發生在曹芳時代,從曹丕到曹睿再到曹芳,曹家的人才逐漸凋零,執政者的能力越來越弱。從曹芳即位後做出的很多事情看出,曹芳的政治水平和管理能力都不高,可能是年齡的緣故,顧命大臣也沒有好好的輔佐皇帝,所以才會出現這種結局。
曹睿去世時把曹爽和司馬懿叫到床前,把曹芳託付給他們輔佐,可這兩位明顯沒有盡到責任。首先說曹爽,他是大將軍曹真的兒子,可曹爽一心想著自己享樂,沒有把自己放在顧命大臣的位置上,一天天地想著美女古玩,荒淫無度,甚至想著取代曹芳。
司馬懿也有自己的小心思,他和曹爽的爭鬥一直沒有停止過。薑還是老的辣,司馬懿看到鬥不過曹爽,就乾脆辭官回家不幹了。司馬懿並不是不想幹,他是韜光養晦,等待時機除掉曹爽,控制朝政。而曹爽呢,派人打聽司馬懿的真實情況,司馬懿裝作病重,瞞過了曹爽。此後,曹爽便放鬆了警惕。
不久機會出現了,剛剛過完年,曹芳去祭祀宗族,曹爽隨同一起前去。司馬懿看到機會來了,馬上籌劃控制洛陽城,在此之前,司馬懿暗暗做了很多工作,拉攏朝中大臣,謀劃兵變。曹芳和曹爽出了城門不久,司馬懿就開始行動了,他去後宮找郭太后,挾持她頒佈詔書廢除曹芳,討伐曹爽。然後司馬懿帶人去武器庫領取武器,迅速控制洛陽城。
司馬懿寫了一份彈劾曹爽的文書交給了曹芳,要求處理曹爽。當時曹芳和曹爽都不知道怎麼辦才好,有大臣建議先移駕到許都,然後以天子名義調集全國兵力討伐反賊司馬懿,可曹爽猶豫不決。司馬懿趁機勸說曹爽投降,只要投降就可以保他富貴,曹爽只想著榮華富貴,以為司馬懿只是奪取兵權,真是太天真了。你都沒有了兵權,還不是任人擺佈啊,可憐的曹爽投降了。如果他採用謀士的做法,舉全國兵力討伐司馬懿,說不定結果就不是自己死了。
關鍵時刻沒有做出最好的判斷,只能說明曹爽能力有限,分不清好壞,竟然相信對手的話,你不失敗誰失敗呢。等到曹爽真的投降了,司馬懿的做法就變了,抓緊收集證據置曹爽於死地。當時說好的保他富貴呢,哎,可憐的曹爽,最後被滅三族,從此,曹魏的大權落到司馬家族手裡,直至滅亡。
高平陵之變是曹魏衰敗的轉折點,一方面是司馬懿勢力的崛起,另一方面是因為曹魏的人才凋零,沒有能力繼續控制朝政,一步一步大權旁落,最終落幕。
本文已結束,感謝您的閱讀,歡迎關注,評論,一起品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