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唐宋之時都是吐蕃故地,少數民族長期聚集生活於此,所以食品的種類也是多種多樣,而且還有不同的地域風味。其美食綜合了漢、藏、回、蒙、土等各自民族特色。加上高原氣候的條件,使得農作物多為小麥、青稞、玉米、土豆、豌豆等耐寒、耐旱作物, 又因是中國五大牧區之一,其牛羊肉種類繁多,而且十分的鮮美可口。
因此,在小吃上青海的民族地域風格十分明顯,讓外地遊客垂涎不已。小編去青海西寧市做生物交流多次,對青海的小吃至今記憶猶新。所以,在這裡整理出青海的10大小吃,以饗大家,還是排名不分先後。
狗澆尿
看著這個名字,大家可能很懵逼,怎麼不雅觀呢?這其實就是一種用油煎制的薄餅。在2010年作為青海風味小吃的代表,還參加了上海世博會,不過在世博會上被改稱為“青海甘藍餅”,不過青海本地人還是喜歡稱呼其為“狗澆尿”,是很接地氣的小吃。
它的名字其實源於50年代,當地人做薄餅的時候,會不斷地用小油壺沿鍋邊澆油,猶如狗在牆根撒尿的姿勢,故稱“狗澆尿”。名字雖然不雅,但是非常好吃,因為它是小麥粉或者青稞面半發酵而成的麵餅,油煎之後,清香撲鼻,還有嚼勁,非常的有青海特色。
花花
花花本來是青海回族開齋節制作的傳統食物,其實就是一種餅乾,只不過青海方言屬於突厥語系,所以很不好考證這種油炸糕餅的來歷,就好像青海方言裡,叫美女是“歡蛋”,厲害是“砝碼”一樣,很是奇怪。
因為齋月裡從黎明前至日落,禁絕飲食,只有在晚上吃一些大熱量的食物,所以這種油炸糕餅類的食物就誕生了。而如今卻成了獨具風味的青海民族小吃,青海的許多少數民族都會製作。花花的外形美觀,像極了美麗的花瓣,這可能就是這種小吃得名的原因吧?而且吃起來爽脆可口,口味也非常的多樣。
釀皮
西北大部分地區對這種小吃叫釀皮,青海大部分會發音“rang”皮。它的製作方法比較古老,宋代就有洗面筋的吃法。釀皮也是洗去小麥粉中的澱粉和其他雜質,再蒸成型,切成條狀,拌以醬油、醋、油辣椒、蔥末、蒜末而食。
青海的釀皮,因為洗去了雜質,吃起來厚實而有彈性,麵筋已經吸足了醋和辣油,裡面的植物性蛋白充斥其中,吃起來就好像肉一樣的鮮嫩。小編每次吃釀皮,都會讓老闆多加麵筋,這樣吃起來才筋道十足。
梗皮
梗皮,沒有錯,這不是南方粳米做成的粳米皮,而是紅薯梗做成的,這是青海人自己的發明,本來只是困難時期,節省大米的一種吃法,結果變成了一道美味的小吃。
它是將紅薯的根莖部分磨成粉,再新增部分的粘米粉和水。放入鋁盤中蒸成麵皮,涼後切成條。調以鹽、醬油、醋、蒜水、油潑辣子、芝麻花生,夏天可放一些黃瓜絲或綠豆芽做搭配,具體的胡椒花椒之類的調料隨自己新增。和釀皮比,梗皮更有嚼頭, 辣子配上醋也很香很好吃。
尕面片
尕麵皮是很有歷史的青海小吃,“尕”在青海方言就是“小”的意思,青海人也會稱呼小男孩為“尕娃”,所以顧名思義,就是小面片的意思。因為過去青海地廣人稀,交通不便。在青海的旅行者們,從旅途中創制了這道美味。
以前的製作十分簡便,不需要太多的炊具,只需一個碗,用冷水拌麵,捏成扁長條形,壓平,拉長,再捏扁揪斷成小面片入鍋煮熟即可。當然現在城市裡的製作十分的精細了,可以和蘑菇做成“蘑菇尕面片”;可以和炸醬做成“燴尕面片”;可以加牛羊肉、粉絲、辣椒做成“炒尕面片”,只要在青海各種尕面片隨你享用。
青稞甜醅
甜醅在青海的各個城鎮裡都比較普遍,又叫酒醅子。許多都是以青稞為主要原料,還有燕麥、小麥製作的。製作其實很簡單,就是青稞、小麥舂去皮,泡發一段時間,煮成七八成熟,然後加酒麴拌勻,裝入瓦罐中密封。在十五度左右的溫度中,發酵三、五天,聞到酒香就可以食用了。
甜醅的味道十分甜香可口,夏天吃的話,非常的爽口提神,冬天吃的話,還可以頂餓。因此,當地有句順口溜:“甜醅甜,老人娃娃口水咽,一碗二碗能開胃,三碗四碗頂頓飯。”
焜鍋兒
青海大部分地區, 稱呼饅頭都會叫饃饃。而焜鍋兒是明清時期,大批漢人進入青海定居。漢人為了祭祀祖先而製作的,是一種烘鍋中做的厚麵餅,也稱之為“焜鍋兒饃饃”,和陝西的大鍋盔比較相似,只不過外形是層層疊疊纏繞在一起,十分的好看。
這種烘烤出來的饃饃,十分的巨大,最好是切開食用。它的表面黃脆,裡面酥軟,綻開如花,色彩鮮麗,異香撲鼻。除了太大以外,不太適合一個人食用,基本上沒有其他的缺點了。
老酸奶
小編每次去青海西寧開會,不管時間多麼的匆忙,都會吃一碗青海當地的老酸奶,用碗承裝,上面蓋著玻璃片。這種酸奶和內地的酸奶不同,它完全是人工釀造的,而且奶皮非常的厚實,顏色不是內地酸奶的純白色,而是很明顯的奶黃色。
撥開奶皮之後,一股沁人心扉的奶香就不可避免地四溢而出,裡面酸奶的顏色卻又純白如雪,吃上一口,酸酸甜甜的,令人心醉不已,如果覺得酸了,再加上一勺白糖,那味道簡直絕了。
犛牛肉乾
青海的犛牛肉乾,是上世紀50年代才開始批次生產的。其實大家很少知道青海的犛牛存欄量佔全世界的32%,犛牛肉的產量居全國首位,但是一頭犛牛隻能賣肉200公斤左右,做成犛牛肉乾,則顯得更少。所以,犛牛肉乾的價格一直都是不便宜的。
青海以前最有名的犛牛肉乾就是雪山牌,小編小時候吃過,因為犛牛的脂肪量低,吃起來非常的彈口,十分筋道,而且回味很久,有吃了一塊,再想吃一塊的感覺。可惜這個牌子2006年易主他人了,現在的青海犛牛肉乾,真假難辨,十分的遺憾!
烤羊腰子
寫青海的小吃,怎麼能少了羊肉呢?青海的羊肉品質非常棒,許多地方的羊肉只需白水煮就OK啦,完全沒有腥味。小編卻想寫青海的夜晚裡,回族的烤羊腰子。青海是高寒地帶,深夜時分的小吃非常少,但是隻有回族的燒烤攤會開到天亮,十分的辛苦。
除了各種羊肉串好吃以外,回族燒烤攤烤出來的羊腰子,完全沒有腥味。而且許多燒烤攤不是像內地這樣用的木炭,而是用的燒紅的塊煤,鐵籤子串上羊腰子,抹點兒凍結的羊油,越烤羊油滲透越深,而且肉質也不會老,吃的時候一點血腥味都沒有,腰子也不綿,鮮活肥嫩,十分的誘人,就瓣大蒜,如果能再喝口青稞酒,在寒冷的冬夜裡真是無比的享受!
青海是一個非常美麗的地方,當然要天氣好才美得嚇人,天氣差了就陰風冷厲,氣候苦寒,不適宜出門。所以青海的大部分小吃熱量都比較高,地域特徵十分的突出。但是這些小吃的特色又非常的明顯,離開高原就完全不是那種醇厚的味道,不清楚這是什麼原因呢?
朋友們,你們覺得青海的小吃怎麼樣?不妨在討論區留言!
(文中所用部分圖片來自網路,有版權需求的請聯絡作者刪除)
本文由浪漫的何必問原創,歡迎關注,帶你一起長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