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2年國慶期間,北京廣安門我軍官教導大隊舉行了一場與眾不同的特赦儀式,此次特赦的人數只有一人,是原國軍整編第85師中將師長、後任十二兵團副司令長官的吳紹周,大家可能會疑惑,吳紹周是如何會成為戰犯,又為何會成為第一個特赦的國軍中將呢?在此,對他的事情做一個詳盡的介紹。
吳紹周,又名吳見登,字子斌,貴州省天柱縣甕洞鎮客寨村人,其父吳開佑務農,生營夥鋪,家境日趨小康。吳8歲喪母,在繼母孃家啟蒙入學,投筆從戎,考入貴州學兵營學習軍事知識,後保送貴州講武堂第五期深造,畢業之後分配至黔軍第二師第四混成旅第八團當見習生,次年升任排長,入川時任中尉副官,繼升連長。隨後在作戰過程中,因為有戰功,逐漸晉升為營長、團長、旅長,到了抗日戰爭爆發後,他升至中將師長,並在抗戰中有比較亮眼的表現。
吳紹周在解放戰爭期間兵敗被俘,之所以會成為戰犯,主要是在鄭莊寨戰鬥中,率部包圍我中野2縱6旅16團,致使該團遭受重大損失,突圍中,團長宋東旭、政治部主任於哲、一營長鬍孝廉、一營教導員王清進、三營長耿明輝先後犧牲。全團只有40人突出重圍。
解放戰爭開始後,我們晉冀魯豫野戰軍,為了在隴海路南北創造戰場,機動殲敵,配合華野作戰,這時,吳紹周率的整編85師等,已進抵隴海路一線,企圖繼續東進,威脅山東。重點進攻山東之敵,也準備從徐州、濟南兩個方向實施南北對進,妄圖在魯南地區尋殲我主力。
此時,根據上級作戰要求,我軍決定對在駐紮在隴海線附近鄭莊寨的85師實施打擊,要求打得猛,打得狠,打得快,從而吸引號稱鋼5軍回援,達到“調虎離山”之策,以減輕山東我軍的壓力。
戰鬥打響後,十六團向鄭莊寨奔襲,部隊在黃河古道的沙灘地上跑步前進。到了鐵路北側,一道封鎖溝又擋住去路。他們用秫秸、穀草等填平深溝,為大部隊開出一條通道後就越過鐵路向鄭莊寨以南迂迴,部隊按預定作戰時間向鄭莊寨之敵發起猛攻,戰鬥相當激烈。
經過我各部隊的猛烈攻擊,鄭莊寨敵人的外圍工事垮了,85師遭到沉重打擊,敵五軍及其他敵軍也不敢馳援山東、作孤軍深入之舉,可十六團卻因掩護任務,一時撤不出來。戰鬥持續了一整夜,天亮後,我們不得不隨主力撤出陣地。等部隊來到黃河古道的北岸,已是下午,鄭莊寨的槍炮聲仍在響著。
原來,十六團被85師數個團的兵力包圍,宋東旭團長率領部隊衝進寨內,和敵人展開了激烈的巷戰,隨後的局勢對我們越來越不利。敵人集中炮火、燃燒彈及輕重武器反覆轟擊,十六團的傷亡越來越大,但他們仍然頑強拼搏。子彈打光了用刺刀,刺刀刺彎了用槍托砸,寧死不屈,但是,除少數團指揮所及兩個營的同志突圍外,大部分壯烈犧牲。
十六團團長宋東旭,河北鉅鹿縣人。1938年2月參加八路軍,他精明強幹、文武雙全,1942年11月,冀南軍區六分割槽遵照上級指示,由十九團中的連排幹部組建運河大隊(亦稱武工隊),宋東旭任隊長兼政委。抗日戰爭期間,他率部參加了百團大戰、“反掃蕩”作戰等許多戰鬥,由於戰績顯著,十八集團軍總部授予該團為“冀南戰鬥模範團”光榮稱號。改編為二縱六旅十六團,宋東旭由於作戰勇敢,指揮機智又改任團長。在冀魯豫戰場的多次作戰中,宋東旭率領十六團始終保持著機智迅速、勇猛頑強的戰鬥作風。在豫皖邊戰役開始時,二縱圍攻定陶城,宋東旭指揮十六團突擊隊,僅十多分鐘就首先登上定陶城。接著,他又率領第1營、第2營攻入城內,和兄弟部隊一起,將守敵全殲,打得乾淨利落。
團政治處主任於哲,冀中青縣人。二十七歲,一九三八年入伍,參軍後一直做政治工作,任幹事、科長等職。工作細緻,嚴於律己,待人誠懇,和藹可親。 還有老紅軍戰士一營營長鬍孝廉,優秀的營教導員王清進,勇敢機智的三營營長耿明輝,模範的基層政工幹部李德茂等等。
鄭莊寨之戰吳紹周用我軍將士的鮮血染紅了官帽,我獲得所謂的“三等雲麾勳章”,同時,還晉升為十二兵團副司令長官。然而,好景不長,緊接著,在徐州會戰中的雙堆集被包圍,接著成為了俘虜,成為戰犯關押進了教導隊進行學習改造。這個時期的吳紹周認為自己可能是要長時間蹲在號子裡了。
不過,吳紹周的思想改造是所有犯下戰爭罪行最好的一位,抗美援朝之戰爆發後,俗話說:知己知彼,百戰不殆。要想有力地打擊美國軍隊,那就必須對美軍的戰術瞭如指掌,可在此之前,我軍從未跟美軍交過手,更沒有進行過合作,就在我軍所有將領都在為該如何瞭解美軍而發愁時,吳紹周手下的部隊全都裝備了美式武器,而且吳紹周還專門研究過美軍的作戰方式,其經驗就顯得彌足珍貴,為此,他積極參加了美軍戰術研究班。
隨後,吳紹周針對美軍武器以及戰術的研究進行了細緻入微的分析,並寫出了一篇長達6萬多字的《關於美軍戰術之研究》的具體報告,不僅對敵我雙方的優劣勢進行了對比,而且還對志願軍提出了三個極具價值的作戰建議。
一是夜戰為先。吳紹周在報告中指出,美軍的大炮以及飛機的數量巨大,而且準確度非常高,可這些優勢全都要建立在一個基礎上,那就是必須保證視線良好。而夜間作戰,無疑會讓美軍的飛機大炮全都成為“瞎子”,同時,夜戰又是解放軍的強項。事實證明,吳紹周的這一點建議確實非常實用。1950年11月1日,志願軍打響了抗美援朝的第一次重要戰鬥——雲山戰役。志願軍們趁著夜色,向美軍發起突然攻擊,短短2天之內,志願軍就殲滅敵軍2000多人,繳獲4架飛機以及大量的坦克、火炮等物資。失敗的敵人無不感慨地說:夜間徒步進攻的方式,威脅真的很大。
二是近戰為要。美軍的強項是擁有先進的新式武器以及機械化部隊,我軍則大多都經歷過抗日戰爭以及解放戰爭,近戰能力都非常強,因此,必須發揮我軍的強項,就近對敵人實施打擊,讓其措手不及,而美軍卻恰恰相反,由於長期依賴機械化武器,所以美軍的近戰能力並不突出,與我軍的靠前戰鬥形成鮮明的對比,我抵近射擊爆破,給敵人狠狠地打擊。
三是坑道作戰。吳紹周非常清楚,我軍的強項是游擊戰,朝鮮戰場上,美軍的先進武器必定是一大殺器,若志願軍以坑道戰為掩護,就能夠有效地彌補我軍和美軍之間的武器差距,必定能夠大大減少我軍傷亡。所以志願軍在抗美援朝期間的很多重大戰役打響之前,都會挖大量的坑道。事實也證明,坑道的存在大大增加了志願軍在戰場上的安全程度,即可以方便志願軍在戰場上的隱蔽,還能有效地阻擋美軍的坦克以及機械化部隊展開攻擊,同時減弱了美軍重型武器的殺傷力。
因此,抗美援朝戰爭一開始,我軍捷報頻傳:美騎兵一師被打敗、陸戰一師被打敗、美2師潰敗、美24師潰敗、英軍重坦克營被全殲、三八線被收復、漢城被攻克……雖然志願軍付出了巨大的犧牲,可面對全世界武器領先的美國王牌軍隊,我們最後能夠取得如此的戰果,已經是把損失降到了最低。這場戰爭的結果遠不只是勝利那麼簡單,我國透過這場戰爭,徹底打出了新中國的赫赫軍威。而這一切戰果,其中有一份功勞屬於吳紹周。
可以說,組織從來不會忘記每一位有功之臣,無論是敵人還是對手,只要是肯改過自新,始終會以寬厚待人以及不計前嫌的態度給予尊重,吳紹周的這一生,確實曾經走過一些彎路,但為抗美援朝戰爭做出的貢獻,全國人民永遠不會忘記。時間和歷史並非無情,吳紹周雖然曾經鑄有大錯,但是他把握時機,最終實現了自我救贖,以自由之身得以善終。仍然得到寬大處理,成為第一名特赦的高階將領。因為有立功表現,後來還成為湖南省參事,成為一名省級領導幹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