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以色列摩薩德在其官方網站上釋出了一句話:“鐵穹擋不住俄國人,要擋住俄國人,我們需要鐵幕!”這句話很耐人尋味……
據印度《歐亞時報》網站2022年2月16日報道,烏克蘭在2021年就曾試圖獲得以色列“鐵穹”防空系統,但最終未能成功。
另據《以色列時報》2022年2月15日報道,此前,烏克蘭向美國提出了需要“鐵穹”防禦系統的請求,美方再把這個請求轉達給以色列。以色列以擔心影響俄以關係為由,再次拒絕了這項請求。
先前,美國甚至要求以色列向美國提供“鐵穹”系統原始碼(系統原始碼是核心機密),遭到以色列拒絕。無奈之下,美國僅從以色列採購了兩套“鐵穹”,用於保護海外美軍基地重要設施,也可用來逆向研究其技術。
“鐵穹”(Iron Dome)近程防禦系統,是由以色列拉斐爾國防系統公司研發的全天候、機動型火箭攔截系統,根據拉斐爾公司網站介紹,“鐵穹”可在多雲、下雨、塵暴、霧霾、夜間等全天侯條件下執行,主要用於攔截包括“喀秋莎”和“卡桑”火箭炮等射程在5至70公里內的火箭彈、迫擊炮、155毫米榴彈炮、短程導彈、無人機等。
早期“鐵穹”採用陸基固定發射配備可拖拽的牽引式底盤,後續增加了車載機動型和艦載型。車載機動型“鐵穹”I-Dome具備高度整合能力,全系統被集中安裝在一輛卡車上。採用“梅賽德斯”6×6卡車底盤,裝載一套10單元(2組5聯)發射裝置、四面相控陣雷達、作戰管理和武器控制BMC操作站、電池和通訊模組。一個典型的鐵穹系統,由偵測雷達、作戰管理和武器控制系統、電池模組和通訊模組、導彈發射單元等組成。
1、偵測跟蹤雷達EL/M-2084:由以色列國防公司、以色列航空航天工業公司子公司Elta和IDF共同研製建造。是一種執行反炮兵和防空任務的S波段多功能有源相控陣火控雷達,最大探測距離100千米,定位精度0.25%,多目標探測能力出色,每分鐘最多探測200個目標,是鐵穹系統抗飽和攻擊能力的基礎,以色列“大衛投石索”防空導彈系統也採用這款雷達。
2、作戰管理與武器控制系統(BMC):控制核心部件由以色列mPrest Systems軟體公司專門為拉斐爾公司開發;執行攔截作戰時,雷達探測識別到目標後將其彈道資料送給作戰管理系統,作戰管理系統計算出火箭落點,並根據威脅程度下達攔截命令,對落點在居民區外的火箭彈則不予理會。
3、電池模組提供電力,通訊模組負責資料中轉。
4、導彈發射單元:
裝有20枚“塔米爾”(Tamir)攔截導彈,該導彈裝有光電感測器和轉向尾翼,導彈使用多個舵面進行控制,機動性極高。採用雷達導引頭和主動鐳射近炸引信和高爆炸藥。塔米爾導彈發射後,中段可根據作戰管理系統經通訊模組傳輸的目標最新資料修正誤差、調整飛行路線,末段依靠自帶雷達導引頭跟蹤目標,在接近目標時引爆戰鬥部擊毀來襲火箭。塔米爾導彈為降低自身對被保護區域的附帶傷害,攔截點會盡量選擇在無人區上空。
根據IHS簡氏資訊集團提供的資料顯示:每枚“塔米爾”導彈長3米,其技術很可能源自“怪蛇”,直徑約150毫米,重90公斤,射程4~17公里,有效載荷11千克,導彈最大飛行速度2.2馬赫,最大射高4000米。
實戰部署時,鐵穹系統一般以EL/M-2084火控雷達為中心、作戰管理與武器控制系統與3~4個導彈發射器分散部署為一個作戰連,理論上一次可發射80枚防空導彈。以色列官方聲稱,鐵穹系統的攔截成功率在75%~95%之間。
一套鐵穹系統成本約5000萬美元,根據以色列軍方評估,該系統發射一枚攔截導彈費用在4~10萬美元之間。而巴勒斯坦武裝力量的各類土製火箭彈、迫擊炮炮彈和喀秋莎火箭炮等,一枚成本不足800美元,如進行1:1交換效費比很低。但換個角度來看,“鐵穹”保障了以色列居民生命財產和國家重要設施的安全,這些並不是完全以金錢衡量的。
鐵穹部署在以色列本土,主要攔截哈馬斯的火箭彈、迫擊炮彈、榴彈炮等。這些彈丸飛行速度慢、按固定線性路徑飛行,作戰指標並不高。而且對手不具備炮兵叢集飽和打擊能力,因此鐵穹有著很高的攔截成功率。但放眼國際市場,鐵穹若面對高速、機動變軌突防或攜帶集束彈頭的導彈,以及各類炮兵叢集的飽和打擊,其攔截成功率將大打折扣。
另外,為降低使用成本,鐵穹系統大量採用民用級電子元件,雖比軍用電子元件更經濟,但民用級電子元件不具備抵禦強電磁干擾能力,若面對具備專業電子戰能力的對手,以及帶有主動電子干擾裝置的導彈和誘餌彈時,鐵穹系統是否有可效識別並摧毀目標恐要打上問號。
俄羅斯 伊斯坎德爾-M 末段可4馬赫機動突防 並具備主動電子干擾和模擬紅外特性誘餌彈
當然,以色列防空體系並不是只有鐵穹,還包括箭(Arrow)系列、斯派德(SPYDER)系列、大衛投石索(David's Sling)、巴拉克(Barak)等,它們和鐵穹(Iron Dome)共同構成了以色列現代化遠中近程多層防空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