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8年,黨中央和蘇聯方面商議,決定挑選一批受傷病困擾、身體較差的幹部去蘇聯,一方面是去養病,另一方面學習蘇聯的先進軍事理論知識,為將來持久的戰爭儲備人才。被稱為紅軍“大管家”的楊至成就在這一批人選中。
離開延安前,楊志成來到毛澤東住處告別,毛澤東在交代了一些事項後,深情地囑託道:
“希望你好好養病。如果方便的話,去看看賀子珍和我的幾個孩子。我很想念他們...”
楊至成將軍
一 紅軍“大管家”楊至成
楊志成出生於1903年,貴州三穗人,早年間參加了革命,逐漸成長為紅軍幹部。
1927年,面對國民黨的重兵圍剿,毛澤東和朱德決定,率主力部隊跳出井岡山,實施外線作戰。
在包圍井岡山的龍源口戰鬥中,楊志成身負重傷,不能跟隨部隊一起前行,於是被任命為井岡山留守處主任,負責後勤事宜,被戰士們親切的稱呼為紅軍的“大管家”。
從此,楊志成在後勤這個崗位上,一干就是幾十年。
井岡山雖然是革命根據地,群眾基礎較好,但是在國民黨的層層封鎖下,物資非常貧乏,尤其是醫療藥品更是奇缺,大量傷員因為沒有藥物治療,不得不忍受著傷痛。
當時,根據地的傷員大約有800人,佔了留守人數的六分之一,這些傷員因為得不到及時的救治,小傷拖成大傷,小病拖成大病,甚至不少人失去了生命,對此楊至成是看在眼裡急在心裡。
為了挽救戰友的生命,楊至成和醫療所的同志一起,整天上山尋找草藥,為戰士們醫治傷病。醫療器械不夠,楊至成就上山砍竹子,用竹子做成鑷子、擔架和手術床。
最要命的還是缺少藥物,甚至在最困難的時候,連消毒用的鹽水都沒有,只能用 白開水沖洗傷口,導致很多戰士傷口潰爛發炎。
傷員們痛苦的呻吟讓楊至成感到揪心的痛,為了挽救這些傷員,他想到了毛澤東。此時毛澤東的身份是黨代表,帶領部隊駐紮在永新,楊至成不顧自己也帶著傷,來到了永新找毛澤東尋求幫助。
聽完楊至成的介紹情況後,毛澤東痛心地說道:
“是呀,我們好人沒有吃,沒有穿, 是不大成問題的。但傷員就不一樣了, 他們為革命流了血, 我們一定要照顧周到,這不單是個傷病員的問題,而要看作是一個戰鬥問題。對傷病員的醫療看護工作,非常重要,是一個政治任務 ! ”
接著,毛澤東問楊至成有什麼需求,楊至成不好意思地開口道,希望能撥200大洋經費,以便去買一點藥品解燃眉之急。
毛澤東聽後,大方的同意了,並隨後寫了一張條子,讓他去找31團團長朱雲卿領辦。
雖然楊至成最後只領導了160大洋,但他已經很滿足了,因為他知道前線部隊也非常困難,心中對毛澤東更是充滿了感激之情。
1934年,中央紅軍第五次反“圍剿”失敗,開始了艱苦決絕的長征。
長征路上,楊至成遵照毛澤東的指示,積極籌措過雪山的物資。
楊至成克服巨大的困難,籌集到了糧食和羊皮背心等物資,收購了大量燒酒、生薑和辣椒,以抵禦雪山的奇寒。考慮到山路崎嶇,楊至成還大量收集了竹竿和木棍,每個人發一支作為翻越雪山的柺杖...
楊至成細緻的工作,為紅軍翻越大雪山提供了重要保障,受到了毛澤東和其他領導人的一致好評。
二 去蘇聯養病,代毛澤東看望毛岸英兄弟
長期艱苦卓絕的戰鬥生涯,使楊至成傷病纏身,加上又得不到足夠的醫療和休息,他的身體狀況非常不好,高血壓、肺結核時有發作,但是楊至成依然咬著牙堅持在工作崗位上。
1938年,黨中央和蘇聯方面達成協議,中央重抗大、黨校和軍隊挑選一批身體較差的幹部去蘇聯,一方面是去養病,另一方面也是學習蘇聯的軍事知識,為日後的戰爭做人才儲備。
當時楊至成是抗日軍政大學的校務部長,毛澤東對他的身體狀況極為關心,也將他列為赴蘇的高階幹部名單之中。
楊至成離開延安之前,來到棗園向毛澤東告別。毛澤東在交代了一些事項後,深情地囑託道:
“希望你好好養病。如果方便的話,去看看賀子珍和我的幾個孩子。我很想念他們...”
說完將一封信交給楊至成,託他帶給賀子珍。
離開延安後,楊至成和劉亞樓、李天佑、鍾赤兵等人來到了莫斯科。
來到莫斯科後,楊至成立即找到了賀子珍和毛岸英、毛岸青兄弟,並轉達了毛澤東對他們的問候和想念。
身體健康情況稍稍有好轉後,楊至成便參加了蘇聯伏龍芝學院的軍事特別班,如飢似渴地學習軍事理論知識。
本來按計劃,楊至成等人在蘇聯學習兩年便回國。然而,1941年6月,蘇德戰爭爆發,蘇聯人民進行了偉大的衛國戰爭。受戰爭影響,楊至成等人滯留蘇聯長達八年之久,直到1946年才返回中國。
在蘇聯期間,楊至成有段時間和毛岸英兄弟住在一起。楊至成年紀比兄弟倆大,充當了大哥的角色,周到地照顧他們倆的生活,彼此之間產生了深厚的友誼。
楊至成回國前,毛岸英拿出了自己的一張照片給楊至成,當做紀念。並且在照片背後題詞:
親愛的至成同志:
絕不要忘記我們在莫斯科的同居,謹以此為念。
岸英
從字裡行間,我們不難看出楊至成與毛岸英兄弟兩之間的深厚友誼。
三 “你這個供給部長,管了我那麼多年的飯,今天我也管你一頓晚飯”
楊至成回國時,解放戰爭正在如火如荼地進行著。由於楊至成之前負責後勤工作,在這方面經驗豐富,因此被任命為東北民主聯軍(後改為東北人民解放軍第四野戰軍)中後勤部政治委員。
1948年6月,根據形勢需要,東北解放軍成立了軍需生產部,軍需生產部是與後勤部平行的部門,主抓軍需服裝的生產供應,楊至成任部長。
遼瀋戰役結束後,根據毛澤東和中央軍委指示,四野即將入關,參加關內的解放戰爭。
當時中央機構駐地在河北省平山縣一個名叫西柏坡的小村子,毛澤東在此召開全軍後勤工作會議,楊至成也要求參加會議。
接到這個訊息,楊至成心中不禁感到一陣激動,自從1938年奉命去蘇聯養病,此後就再也沒有和毛澤東見過面,如今總算有機會了。
是不是要帶點什麼送給毛澤東和其他中央首長呢?楊至成左思右想,最後一拍腦門,既然我是搞服裝的,那就送幾件皮大衣吧,誰都知道東北的皮子是最好的。
來到西柏坡後,毛澤東和周恩來等人對楊至成製作的皮大衣讚不絕口,還誇楊至成在東北的工作幹得好,保障了東北解放軍幾十萬官兵的軍服供應,極大增強了部隊的戰鬥力。
後來毛澤東和周恩來等人從西柏坡進入北京,在西苑機場檢閱部隊時,穿的就是楊至成送的皮大衣。
楊至成還拿出了毛岸英、毛岸青兄弟兩送的照片給毛澤東看,向毛澤東彙報了兄弟兩在蘇聯的學習生活情況。毛澤東滿懷深情的看著兒子的照片,由衷的向楊至成表示了感謝。
建國後,楊至成相繼擔任了華中軍區、中南軍區的軍需部長等職。
1955年全軍授銜,楊至成被授予上將軍銜,這是軍人的無上光榮,也是黨和人民對他在戰爭中做出的貢獻的肯定。
1957年新年到來之際,時任中國人民解放軍武裝力量監察部副部長的楊至成突然接到電話,說毛主席想見見他和他的家人,讓他帶上妻子和孩子晚上10點去中南海。
這個突如其來的訊息讓楊至成心中好一陣激動,他連忙和夫人唐慧文商量。最後他們決定,兩個人去就好了,孩子們還小太頑皮,怕去了會打擾毛主席。
晚上九點半,楊至成夫婦來到了中南海的菊香書屋,這是毛主席的生活住所。一見到唐慧文,毛主席熱情地打招呼:
“這是楊夫人吧?”
唐慧文聽後臉騰一下就紅了起來,毛主席60多歲了,自己才30來歲,毛主席這麼稱呼多不好意思啊。不過,經過毛主席這麼一開玩笑,氣氛頓時活躍起來,彼此之間似乎更親切了。
進屋後,毛主席和楊至成暢談了起來,從家庭生活,聊到革命,兩人談興都非常濃。
不知不覺時間已經是夜裡11點了,楊至成夫婦起身向毛主席告辭。但是毛主席已經準備好晚餐了,雖然楊至成夫婦來的時候已經吃過晚飯了,但是毛主席還是熱情相邀。最後夫婦倆盛情難卻,坐下來和毛主席共進晚餐。
晚飯是極為尋常的家常菜,四菜一湯,毛主席打趣地對楊至成說:
“家常便飯,隨便嚐嚐,你這個供給部長,管了我那麼多年的飯,今天我也管你一段晚飯。”
毛主席風趣幽默的話,引得楊至成夫婦哈哈大笑,屋內充滿了輕鬆活躍的氣氛。
晚餐結束後,毛主席親自將楊至成夫婦送出門,並目送他們上車。車開動了,夫婦倆回首望去,毛主席還在燈影裡朝他們招手。
毛主席作為偉大的革命領袖和人民軍隊的統帥,在長期的革命戰爭生涯中,與許多將領都結下了深厚的友誼。而他與紅軍“大管家”楊至成之間的將帥情,更是一段佳話。老一輩革命家的氣魄與品格,值得我們永遠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