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的風景在路上”是旅遊圈的名言,既是俗話,又是真理,今天我們的經歷再次驗證了這個真理,為什麼這樣說呢?且看我慢慢與大家分享。
今天是我們到達威海的第二天,按照很多朋友的行程,估計都會直奔劉公島,因為劉公島是威海的標誌性景點,的確值得一遊,其江湖地位如同天安門之於北京、解放碑之於重慶、小蠻腰之於廣州一般。但是我們卻選擇了另一條線,沿著威海漫長的海岸線自駕遊。
早上我們從威海市區出發,沿環海路往榮成方向自駕,當我們走到榮成的成山鎮與港西鎮交界之處時,同行的楊主任告訴我們,環海路的邊上有一個鹽場,雖然不是景區,卻比景區還美,尤其是從空中俯瞰,非常漂亮,問我們要不要去看看。
既然是當地朋友的推薦,我們自然要去瞧瞧,於是我們便驅車來到了這個鹽田,當我們升起無人機的時候,手機上顯示的畫面一下子便把我們驚呆了,同行的朋友甚至驚呼:太美啦,此景只應天上有,人間能得幾回見?
這一片鹽場大約1500畝,方方正正的鹽田呈現出五彩繽紛的色彩,紅的、黃的、綠的、白的……,有朋友說這簡直就是天然的“眼影盤”,真的太像了,但是在我看來,它更像是上帝的調色盤。
鹽田我們見過不少,比如著名的茶卡鹽湖、烏尤尼鹽沼、翡翠湖等都是鹽田,即便它們被稱其為天空之鏡,那也沒有如此漂亮的色彩,而且這些鹽田方方正正的,即便是相鄰的鹽田,色彩的差異也肉眼可見,真是太神奇了。
看到這樣的情景,大家在驚呼之餘,都有一個疑問:這鹽田的色彩到底是怎麼來的呢?為什麼會呈現出這樣的色彩呢?面對這個問題,當地對此比較熟悉的朋友是這樣解釋的:鹽田中不同區域的鹽池,在陽光、海風的共同作用下,鹽水的濃度亦不盡相同,便會呈現出綠色、黃色、紅色等各種各樣的顏色,由此形成色彩斑斕、絢麗多彩的獨特風景。
對面這樣的解釋,大家都似懂非懂,於是這位朋友繼續解釋到:“這種現象是由於在提取鹽結晶的過程中,每個鹽池的鹹度和結晶速度不同,便會形成不同的顏色”。每年春天,鹽場的工作人員便會將海水引入鹽田,隨後經過風吹、日曬的等待過程,鹽田中的水分蒸發,鹹度進而提高,但是每塊鹽田的形成的時間早遲、鹽田深淺、向陽程度不同,所以最終呈現出來的色彩也便不同。
據瞭解,榮成屬於海濱城市,當地居民一直有著曬鹽、製鹽的傳統。環海路沿線有不少類似的鹽場,它們或大或小,色彩或深或淺,對於當地老百姓而言,早就習以為常,但對於像渝帆這樣沒見過這樣景觀的人而言,卻是大大的驚喜。
這裡不是景點,也不收門票,知道的人很少,不過到這裡最好帶上無人機,因為在地上看這些鹽田,視角效果並不明顯。唯有從高空俯瞰,各個鹽池才會呈現五彩斑斕的色澤,每年的6、7月份是色彩最多、最美的季節。如果遇上晴天麗日,鹽田在陽光的照射下,色彩則會更加的明豔,大家有機會不妨來看看,絕對不會讓你失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