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二戰結束以來,世界科技發展進入了快車道,計算機、航天航空、生物科技等高新科技發展日新月異。只不過自冷戰結束後,有很多人認為,世界科技進步的速度又慢了下來。然而歷史的洪流注定不會讓人類的科技水平裹足不前的,目前的中國已經逐步成為又一大科研強國,開始向美國的科技霸權發起了全方位的挑戰。而美國也針鋒相對,不但重啟了部分高科技研發計劃,也對中國的科技攻關進行了嚴酷的打擊。最近,權威美媒《華盛頓郵報》發表了一則文章,從九大領域分析中美科技博弈的局勢。
近日,美國知名媒體《華盛頓郵報》發表題為《九張圖片看出中美誰在贏得科技競賽》的文章,據悉,為了撰寫這篇文章,《華盛頓郵報》採訪了大量專家學者、企業高管乃至間諜,最終得出了中美兩國在九大新興高科技行業之中的優劣之分。這則文章指出,目前量子計算機、人工智慧這兩大可能影響未來世界格局的技術尚處於起步階段,中美之間孰優孰劣難以分析。但是在軟體開發、半導體設計與製造領域,美國佔據著絕對優勢,與此同時,中國也在智慧手機研發製造、無人機、電動汽車等領域取得了不小的領先優勢。
《華盛頓郵報》認為,中國如今在不少新興科技領域對美國擁有了不小的優勢,但是美國仍佔據著大量科研行業的上游地位,而中國的優勢主要集中在科技應用領域。因此美國仍擁有對華“科技戰爭”的主動權,但是這個主動權能維持多久可就不好說了。
儘管近年來各種美媒對中國的報道大都歪曲事實、無視真相,要麼將中國說得一無是處,彷彿明天就要崩潰,要麼將中國吹噓得不可戰勝,彷彿明天就要接過“霸主”的“權杖”。不過《華盛頓郵報》的這篇文章還是相當客觀的,既肯定了中國科研力量取得的進步,也指出了目前中國科研佈局所存在的不足。如今的中國科研局勢,存在著明顯的“上下游不匹配”的情況,一方面,我國的應用科技已經非常強大,就拿智慧手機來說,我國可以設計和製造出世界一流的手機,但是一旦美國企業斷供晶片,那麼我們的智慧手機就無法投入使用,這也就給了美國“卡脖子”的底氣。
關於美國打科技戰的行為,空天君曾經撰寫了多篇文章加以批判。我們知道,科技發展應當是全人類共同努力、最終造福全人類的偉大工程。但是美國發展科技的最大目的就是為了讓自己攫取壟斷利潤,割全世界人民的韭菜,一旦獲得了壟斷地位,便會不思進取,持續原地踏步。就拿美國知名晶片研發製造企業英特爾來說,該企業自從2007年取得壟斷地位後就一直不思進取,研發的晶片效能近六年未見明顯提升,直到近年來情況才有所好轉。如今中國向美國的科技霸權地位發動挑戰,不但可以促進中國的產業升級,帶領更多的中國民眾致富,還可以促進世界範圍內的科技發展,改善全球人民的生活,既有利於中國,也有利於世界,唯獨損害了美國的科技霸權,打碎了美國“躺著掙錢”的“金飯碗”,這也是美國不惜一切代價也要和中國打科技戰的根本原因。
我們知道,在一個國家裡,若有一個企業實現了壟斷,並藉助優勢地位和惡性競爭消滅尚處於劣勢的挑戰者,那麼會有政府和法院去制裁它。但是在國際社會上,美國在科技領域擁有著壟斷地位,並且透過制裁、抓人、誣告等方法消滅了大批競爭對手,但是卻沒有一個機構敢去制裁美國的這種行為。這種局面應該被儘快打破,而現在打破這種荒唐的、不公平的局面的責任,便落在了中國肩上,畢竟現在全世界除了美國外只有中國擁有龐大的內需市場、充足的人才和大量的國家投資。
可以說,美國對中國的科技戰,早在新中國成立的那一刻就開始了,從“巴黎統籌委員會”到《瓦森納協定》,再到如今美國政府全力制裁華為、指使加拿大無故拘捕孟晚舟、限制中國留學生赴美深造。這都說明美國正在為了一國的利益,而去損害中國乃至全世界科技進步的希望。如今中國的科學家們頂住層層壓力,終於在下游領域取得了一些突破,獲得了一些對美優勢,但是這仍不是終點,想讓美國主動取消科技封鎖的唯一的辦法,就是我們也掌握這門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