頸椎病是一種常見病和多發病,是指頸椎椎間盤退行性改變及其繼發的相鄰結構病理改變累及周圍組織結構(神經根、脊髓、椎動脈、交感神經等)並出現與影像學改變相應的臨床表現的疾病。僅有頸椎的退行性改變而無臨床表現者則稱為頸椎退行性改變。隨著現代從事低頭工作方式人群增多,如電腦、智慧手機、空調的廣泛使用,人們屈頸和遭受風寒溼的機會不斷增加,造成頸椎病的患病率不斷上升,且發病年齡有年輕化的趨勢。
頸椎病的治療分為手術和非手術,大部分頸椎病患者經非手術治療效果優良,僅一小部分患者經非手術治療無效或病情嚴重而需要手術治療,非手術治療目前主要是採用中醫、西醫、中西醫結合以及康復治療等綜合療法,中醫以分型辯證用藥為基本方法,今天孫藥師為大家介紹4種治療頸椎病的中成藥。
頸復康顆粒組方為黃芪、黨參、白芍、威靈仙、秦艽、羌活、丹參、花蕊石(煅)、王不留行(炒)、川芎、桃仁(去皮)、紅花、乳香(制)、沒藥(制)、土鱉蟲(酒炙)、蒼朮、石決明、葛根、地龍(酒炙)、生地黃、黃柏。方中黃芪、黨參、白芍補中益氣,養血榮筋,以扶正祛邪。威靈仙、秦艽祛風除溼,舒筋活絡,止痛。羌活祛風勝溼,散寒止痛。丹參、花蕊石、王不留行、川芎、桃仁、紅花、乳香、沒藥、土鱉蟲活血化瘀,通絡止痛。蒼朮燥溼健脾,祛風散寒。石決明平肝潛陽,以治頭暈。葛根可除頸項僵痛。地龍通絡止痛。生地黃清熱養陰,黃柏清熱燥溼,兩藥苦寒,可佐制諸辛熱食物。諸藥合用,共收活血通絡、散風止痛之功。用於多因風溼瘀阻所致的骨痺,症見頭暈,頸項僵硬,肩背痛,手臂麻木,日久者關節畸形僵硬,舌質淡白,脈緩,頸椎病見上述證候者。
現代藥理學研究證實,頸復康顆具有抗炎作用,能抑制足腫脹及肉芽腫增生,抑制耳腫脹,降低足腫脹中白細胞介素-1、腫瘤壞死因子-α和前列腺素E2等炎症因子的含量,減少腹腔液的滲出;具有鎮痛作用,可提高對熱刺激致痛的痛閾;具有改善血液迴圈的作用,能增加頸內動脈、頸椎動脈血流量,並可增加毛細血管開放數;尚具有抗眩暈的作用。
壯骨伸筋膠囊組方為淫羊藿、熟地黃、鹿銜草、骨碎補(炙)、肉蓯蓉、雞血藤、紅參、狗骨、茯苓、威靈仙、豨薟草、延胡索(醋制)、山楂、洋金花、葛根。方中淫羊藿益精氣、補腎壯陽、強腰膝、袪風除溼,熟地養血滋陰、補精益髓,共成滋補肝腎、強筋壯骨、祛風除痺之用,共為君藥。鹿銜草補虛益腎、祛風除溼、活血調經,骨碎補補腎強骨、活血續傷,肉蓯蓉助陽益精,雞血藤活血舒筋、通利血脈,輔助君藥補腎強骨、化瘀止痛之力,共為臣藥。紅參大補元氣;狗骨健脾和絡、活血生肌,治風溼痛、茯苓健脾利溼;威靈仙辛散溫通,性猛善走,祛風除溼、通絡止痛;豨益草祛風溼、利筋骨;延胡索活血、行氣、止痛;山楂散瘀血;洋金花祛風、麻醉止痛;葛根可治頸項強痛,皆為佐助之能,共為佐藥。諸藥合用,共收補益肝腎、強筋壯骨、活絡止痛之功。用於多因外感風寒溼邪,或長期勞損,肝腎兩虛、寒溼阻絡、氣血執行不暢所致的骨痺,症見肩臂疼痛,麻木,活動障礙,神經根型頸椎病、頸肩腰痛見上述證候者。
現代藥理學研究證實,壯骨伸筋膠囊具有抗炎作用,能抑制足腫脹和耳腫脹,對肉芽腫亦有抑制作用;具有鎮痛作用,能提高疼痛閾值;能使睪丸間質細胞表達一氧化氮合酶(NOS)的內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和神經元型一氧化氮合酶(nNOS)的陽性細胞數增多,增加一氧化氮(NO)的合成。
頸痛靈藥酒組方為熟地黃、何首烏、白芍、黑芝麻、枸杞子、骨碎補、狗脊、槲寄生、黃芪、人參、山藥、鹿茸、當歸、丹參、牛膝、乳香、沒藥、天麻、葛根、千年健、蛇蛻、地楓皮、威靈仙、桂枝、木瓜、麝香、甘草。方中熟地、何首烏、白芍養血滋陰,補精益髓;黑芝麻、枸杞子滋補肝腎;骨碎補、狗脊、槲寄生補肝腎,除風溼,健腰腳,利關節;黃芪、人參、山藥補中益氣;鹿茸壯元益精,強筋健骨。當歸補血活血,通脈止痛;丹參活血破瘀止痛;牛膝逐瘀通經,引血下行,補腎強筋;乳香、沒藥活血伸筋止痛。天麻祛風通絡,息風定眩;葛根除頸項強痛;千年健、蛇蛻祛風溼,壯筋骨,止痛消腫;地楓皮清熱涼血;威靈仙辛散溫通,祛風除溼,通絡止痛;桂枝溫經通絡;木瓜平肝和胃,袪溼舒筋;麝香辛香通竅,通絡散瘀;甘草調和諸藥。諸藥合用,共奏滋補肝腎、活血止痛之功效。
頸痛靈藥酒用於多因肝腎不足、瘀血阻絡所致的骨痺,症見頸部疼痛,活動不利,附近可能觸及瘀結,日久者關節畸形僵硬,舌質紫黯,有瘀斑,脈弦澀,頸椎病見上述證候者。
藤黃健骨丸組方為熟地黃、肉蓯蓉、雞血藤、淫羊藿、鹿街銜草、骨碎補(燙)、萊菔子(炒)、蜂蜜(煉)。方中熟地黃養血滋陰、補精益髓,肉蓯蓉補腎陽、益腎精、壯筋骨,雞血藤活血舒筋、通利血脈,共為君藥。鹿銜草補虛、益腎,祛風除溼止痛;淫羊藿補腎壯陽,強腰膝,祛風除溼;骨碎補補腎強骨、活血續傷,可以輔助君藥補肝腎、強筋骨,共為臣藥。萊菔子消食利氣,使滋補諸品無阻礙氣機之弊,為佐藥。諸藥合用,共收補腎、活血、止痛之功。
藤黃健骨丸用於由腎中精氣虧虛,或起居不慎,感受風寒溼邪,阻滯經絡,氣血執行不暢所致的骨痺,症見乏力、肢體發涼、怕冷、麻木、固定性疼痛、面板瘀斑瘀點,舌有瘀斑瘀點或紫黯,脈弦澀或沉細,肥大性脊椎炎,頸椎病,跟骨刺,增生性關節炎,大骨節病,閉塞性動脈硬化症見上述證候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