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工信部網際網路巨頭解除遮蔽外鏈,“拆牆”所為何事?
文|王雨佳
來源|東哥解讀電商
9月17日夜晚,微信對話方塊裡,悄悄出現了抖音和淘寶連結。
“拆牆”,解除遮蔽外鏈,網際網路巨頭之間的生態隔絕次元壁徹底破除,是2021年下半年最刺激的話題,或將成為網際網路商業史上的里程碑事件。
阿里巴巴、騰訊、位元組、百度……長期以來,中國網際網路巨頭們守著自己的核心戰場,流量、交易、資料,都是針插不進水潑不進的獨立王國,互相之間遮蔽外鏈,就等於國家之間的貿易保護主義。
而如今政策如此著急要求網際網路巨頭們拆牆,究竟為了什麼?最大利好是誰?
► 解除遮蔽外鏈,箭在弦上
9月9日,工信部出手,找來一眾網際網路公司,開 “遮蔽網址連結問題行政指導會”, 參會公司當然都是頭部網際網路公司,沒有生態的都不好意思出鏡:阿里巴巴、騰訊、位元組跳動、百度、華為、小米、陌陌、360、網易等等。
會議提出了這三點要求,而且給了期限,要求從9月17日起,各平臺必須按標準解除遮蔽:
1、對於使用者分享的同種型別產品或服務的網址連結,展示和訪問形式應保持一致;
2、使用者在即時通訊中傳送和接收合法網址連結,點選連結後,在應用內以頁面的形式直接開啟;
3、不能對特定的產品或服務網址連結附加額外的操作步驟,不能要求使用者手動複製連線後轉至系統瀏覽器開啟。
9月13日,國新辦舉行介紹“推進製造強國網路強國建設 助力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有關情況釋出會。工信部新聞發言人表示,已要求企業能夠按照整改要求,務實推動即時通訊遮蔽網址連結等不同型別的問題,能夠分步驟、分階段得到解決。這分明是給網際網路公司們“解除遮蔽外鏈”下的最後通牒。
9月9日開會,9月13日又在釋出會上再強調,足以讓人看到,國家對“解除遮蔽外鏈”政策落地的堅定決心,開弓沒有回頭箭。留給各大平臺按標準解除遮蔽時間僅剩下3天(9月17日),否則將被依法採取處置措施。
主要網際網路巨頭們當然馬上表示堅決擁護國家政策。
位元組跳動回應:將認真落實工信部決策,並呼籲所有網際網路平臺行動起來,不找藉口,明確時間表,積極落實,給使用者提供安全、可靠、便利的網路空間。阿里回應:互聯是網際網路的初心,開放是數字生態的基礎,阿里巴巴將按照工信部相關要求,與其他平臺一起制定未來,相向而行。騰訊回應:將堅決擁護工信部的決策,在以安全為底線的前提下,分階段分步驟地實施。
把三家巨頭的回應宣告對比一下,顯然最熱切的是位元組跳動“不找藉口,明確時間表”,阿里也表現了滿滿的誠意和熱情,“開放是基礎”,相比之下,騰訊的謹慎最明白:“以安全為底線”,“分階段分步驟”。
但是,時間到了9月17日,騰訊的“分階段分步驟”,執行層面卻是最迅速的。而淘系電商支援微信支付,目前還沒看到任何訊號。
► 遮蔽外鏈的始作俑者是誰
遮蔽外鏈之所以會發生,我們不得不追溯到電子商務這一新生商業模式開始的時候,2008年。
淘寶以免費打敗了ebay,但是商業不是做慈善,阿里不可能把“免費”進行到底,終究是要賺錢的。淘寶最初的商業模式是什麼呢?建場收租——競價排名。來淘寶開店的商家,想要在淘寶頁最明顯的位置投放廣告,就需要透過“競價排名”的形式得到廣告位——價高者得。一旦使用者點選了廣告,每點選一次,商家就要付費給淘寶。
然而,“競價排名”商業模式成立,有一個前提:使用者必須在淘寶平臺搜尋。如果使用者在百度上搜索到商品,就直接進到淘寶購買,那麼,淘寶平臺就賺不到廣告費。
從賣家角度來說,網際網路是通道,如果百度、甚至其他通道的廣告費更便宜,他們就會選擇在百度投放,在淘寶成交。於是,商家的廣告和營銷費用,就被百度或者其他平臺賺走了。淘寶的商業模式也就沒有價值了。
在那之前,百度在為即將上線的電子商務平臺推廣時,曾經在招商平臺顯眼位置打出如下廣告:“百度公佈的數字顯示,淘寶的點選量有60%—70%來自百度。”百度對淘寶流量的影響力,可見一斑。
於是,在2008年9月8日,淘寶宣佈遮蔽百度搜索引擎抓取淘寶商品。這被視作是中國網際網路平臺互相遮蔽連結的里程碑事件,可以說,遮蔽外鏈的始作俑者正是阿里巴巴。
之後的十幾年來,中國網際網路所有的遮蔽行為都與2008年阿里巴巴遮蔽百度有相似的邏輯——使用者必須從我的入口進入我的平臺,在我的平臺完成交易,沉澱在我的平臺上,不能從別人的入口進來,在別人的平臺完成交易,沉澱在別人平臺上。否則別人會拿到收益,而我只能為他人做嫁衣裳。可以說,巨頭的遮蔽外鏈,絕非如他們口中所說“為了資訊保安”,而是為了自身利益。
而騰訊阿里AT之間的遮蔽,最初根本不是微信遮蔽了淘寶,而是淘寶先遮蔽了微信。
2013年,移動網際網路開始替代PC網際網路成為主流,遮蔽上癮的阿里,正式關閉了微信跳轉到淘寶商品和店鋪的通道。當用戶在微信上點選淘寶相關連結時,將會進入到手機淘寶的安裝頁面。阿里對外回應,遮蔽微信是因為微信不安全,存在漏洞。
然後,淘寶就推出了杜鵑計劃,使用者在微信點選淘寶連結後,會直接跳轉到淘寶App上。這種事,騰訊不願意,於是微信就遮蔽了淘寶的跳轉。淘寶再生一計,讓使用者在微信點選淘寶連結,直接跳轉到 App 下載介面,簡言之就是誘導使用者下載淘寶APP,從微信引流。
而對於淘寶這種做法,騰訊公開回應:微信、易信、Line,包括阿里自家出品的“來往”,業界每個通訊社群類 App 都會有使用者釋出的連結。淘寶的做法,傷害了使用者的體驗,令人遺憾。
有一部分人至今還認為淘寶是受害者,是“”微信遮蔽了淘寶”,他們的理由是:淘寶會親手遮蔽自己的流量來源嗎?
當然會。
淘寶遮蔽過百度的抓取,遮蔽過蘑菇街和美麗說這樣的分享社群。
淘系電商的主要收入,除了廣告就是交易佣金,透過流量低買高賣進行變現,平臺閉環,變現的能力就越高。如果淘系的流量閉環,被微信或是其他渠道撕開了口子,淘系的商業模式根基都動搖了。
無論是任何時候,從戰略上,淘系都不希望賣家有自主的、低成本的流量,也就是現在最火熱的“私域流量”。如果商家都有私域流量了,淘系電商還怎麼建場收租呢?最終的結局可能就是商家大規模的“出淘”,淘系電商被商家們放棄。
而移動網際網路時代的微信,顯然是比PC時代的百度、美麗說、蘑菇街能量大得多的平臺。2012年,微信開放了微信公眾賬號體系,早期是為了吸引媒體加入,但出乎意料的是,更多線下商戶和線上賣家紛紛註冊微信公眾賬號。到2013年初,淘系電商調查發現,天貓超過10%以上的賣家在積極推薦微信賬號,個別賣家透過微信公眾賬號倒流量,最後在天貓成交佔比超過了30%。這才有了前述的2013年7月底,阿里宣佈封殺微信。
在2019年之前,雖然一代代商家前仆後繼的“出淘”,但絕大多數都失敗了。歸根結底,這些商家沒能自主解決流量來源的問題。從當時的情況看,從百度買流量,一樣很貴,而且目標使用者還不如淘系精準。微信雖然是最大的流量入口,但是真正以微信做好私域流量也需要沉澱和積累。
反過來說,從淘系電商的角度,遮蔽之後確保了自己生態是個閉環,保證了變現效率,但是淘系如流量的吸血鬼,淘系電商缺少流量的情況一年比一年更嚴重。2021年,微信有10的手淘MAU超過8億,DAU卻只有2億多的水平,然而微信DAU已經超過了10個億,抖音有6個億,慘烈的對比。
一方面是持續缺少流量,一方面,抖音這樣的流量巨獸已經“認真做電商”,商家的預算和資源都在跟著流量遷徙,減少阿里體系內投放。這樣的大勢之下,阿里首先要解決流量問題。於是,8月3日晚,在阿里巴巴2022財年Q1財報分析師會議上,阿里巴巴集團董事會主席兼執行長張勇表示,互聯是網際網路的初心,開放是數字生態的基礎,平臺之間的大迴圈能產生的社會價值,一定遠遠大過在單一平臺內的小迴圈。平臺間如果能夠互聯互通,肯定會帶來新的改革紅利。
阿里這種態度,我們看到的是,阿里不惜暫時降低變現效率,讓阿里媽媽的廣告受到巨大的影響,也希望進入微信流量池,這從另一個側面反應出,阿里的流量短缺,已經到了火燒眉毛的地步。阿里媽媽2020年的廣告收入是2536億,外鏈一旦打通,很可能發生的情況是,商家的投放加速從阿里系遷移到騰訊和位元組系的抖音。
確實有很多市場聲音認為,開放外鏈最大利好是阿里,我們曾經有過解讀文章闡明我們的觀點:《微信流量救不了阿里》。
“這個舉動可能會對淘寶客有一些利好。據知情人士爆料,淘寶客一年實際成交額大概七八千億,雖然在賬面上只佔阿里八萬億成交額的10%,但按實際成交額來算,大概佔比會高達20%甚至更多。開放微信生態,可能會把淘寶客成交規模提升兩三千億。
但這依舊解決不了,阿里留不住使用者的根本問題。
更何況,騰訊不會允許淘寶客在微信肆虐,2017年,微信和QQ就已經封殺過一次淘寶客,這足以說明騰訊對淘寶客的態度。
阿里的困境,不是“使用者增長困境”的問題。騰訊向阿里開放了生態,增加不了多少使用者,也產生不了多少額外交易和收入。短期價值是有的,長期價值有限。阿里真正的問題是缺乏硬核的護城河和價值,無法避免核心商家及使用者人群大量逃離到拼多多和快手、抖音平臺。
更何況,淘寶每天會生成1億個淘口令,在使用者及其微信好友之間傳播,可以說使用者習慣已經基本養成。如果微信和淘寶開放,那麼在這點上唯一的變化就是口令變成連結,由此帶來的流量增量並沒有外界想象的那麼多。”
阿里為了自己的利益最大化,為了自己生態的變現效率,以“微信不安全”為理由,親手開啟了“遮蔽外鏈”,資訊孤島的時代。阿里的所作所為,將自身利益凌駕於使用者體驗之上,傷害了使用者利益,破壞了市場公平競爭。如今,騰訊阿里互相開放的橄欖枝,也是阿里先丟擲,“遮蔽”時代的終結,也有阿里的推動,算是有始有終。
► 微信開放外鏈,市場恢復公平
騰訊對政策的回應,語氣最謹慎保守:將堅決擁護工信部的決策,在以安全為底線的前提下,分階段分步驟地實施。
當時外界將之解讀為,“微信被薅羊毛”,不情不願。實際上情況絕非如此,只不過微信對商業化和變現的態度一向剋制,對誘導分享等行為無比嚴厲,不想破壞微信的使用者體驗,對打擾使用者零容忍。
微信主觀上並不喜歡自己成為營銷陣地,但是,對於包括阿里在內的所有網際網路平臺,微信永遠是能量巨大的營銷陣地,讓他們又愛又恨。愛微信,是微信日活使用者10億,使用者黏性強大、熟人社交的關係鏈,特別適合裂變式的營銷,加速引流,事半功倍——這是阿里如今歡迎開放外鏈的原因。另一方面,微信的黏性太強了,強到可以反過來吞噬流量,讓其他平臺的流量都沉澱到微信,讓其他平臺商業模式都無法成立——這是淘寶2013年遮蔽微信的原因。
當下,公域流量成本的上漲是不可逆的,是結構性的上漲,如海豚社創始人李成東所言,“一個商家努力會提高獲客數,一群商家努力提高獲客成本。”
所以,任何一個商家,都希望在微信經營“私域流量”,沉澱屬於自己的低成本流量。而沒有一個商家不知道,一個使用者在淘系、在京東、在拼多多,都是平臺的使用者而不是你自己的使用者,只有沉澱到了你的微信群,才是屬於你的“燈塔使用者”。甚至可以這樣說,微信,是商家流量運營可能的起點,也是可能的終點。
各類平臺對微信的又怕又愛,也讓他們對微信的態度無比分裂,他們希望微信開放連結,以便從微信引流到自己的平臺;一邊又禁止自己平臺的商家留微訊號,阻止任何使用者流入微信。在小紅書,博主個人簡介里根本不能留微訊號,甚至私信裡也不能發微訊號;在大部分電商平臺,商家留言的微信ID一定肯定會被遮蔽。
外鏈順利開放,在沒有遮蔽的環境下,所有的連結都會無限制地開放,最可能的情況是,微信的流量不停地匯出到第三方,第三方的流量又不停地導回微信。這樣,各個第三方平臺各憑本事,看看誰能從微信匯出流量,而自身流量又不被微信吞噬,市場從互相遮蔽的扭曲狀態,恢復到公平競爭的狀態,童叟無欺。
而最終,微信也並不會被“薅羊毛”,它會成為各個第三方平臺爭奪的戰場,也會成為各類商家運營私域流量,沉澱使用者的大本營,從而成為更加不可替代的平臺。
► 工信部“拆牆”,為了誰
開放外鏈最大的利好,最大利好的是普通使用者,其次是整個市場競爭環境和創業生態,以及中小型創業公司。這才是工信部急著要求“拆牆”的根本動機。
過往,網際網路巨頭們為了各自利益最大化,為了自己生態閉環變現的效率,將自身的商業邏輯凌駕於網際網路全行業的自由和流通秩序之上,凌駕於使用者體驗之上。遮蔽外鏈,有利於網際網路巨頭提升自身變現效率,鎖定使用者,但是造成市場扭曲,抬高了使用者時間與資源成本,這是極大的福利損失。
同時,遮蔽外鏈,也抬高了中小型創業公司,中小商家獲取使用者、經營流量的成本。最終,無論是市場競爭環境、創業生態,尤其是普通使用者的體驗和自由選擇權,損失最大。解除遮蔽,創業公司,中小商家和普通使用者一定是舉起雙手歡迎支援的。
所以,政策叫停遮蔽外鏈,是對過往市場扭曲的矯正,也符合海豚智庫此前對政策風向的解讀:“保護中小公司,中小商家利益,保護普通使用者利益”。
如果把視角放回消費品行業,解除遮蔽外鏈也是是一個利好。 現在的消費品商家,將大量成本用在了購買流量上,一旦彼此打通,有更多觸達消費者的方式,經營成本肉眼可見的會下降。新品牌,如果可以沉澱真正的私域流量,才有形成品牌力的機會。
放眼未來,線上流量的碎片化會是不可逆的趨勢,阿里平臺在電商平臺中絕對的領先地位,一定會慢慢弱化。
當然,透過公域、私域、線下的全渠道運營,實現產品與使用者的精準匹配與溝通,實現有價值燈塔使用者的沉澱,對於品牌商們,仍然是永恆的重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