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57歲的楊先生在哈爾濱醫科大學第二附屬醫院移植26歲小夥子心臟後,如今已經是79歲高齡,仍精神矍鑠,比同齡人看著年輕十幾歲!值得關注的是,他移植後性格大變,脾氣暴躁,酷愛運動。
心臟移植後能活多久?
這個問題其實不簡單,心臟移植後的生存時間需要看個人體質、手術水平等具體情況。心臟移植開始的時間並不長,最早是上世紀80年代前後才開始的。目前國內心臟移植術後最長存活時間超過20年,國際上手術後存活時間最長的為38年。
早在2009年,美國心臟協會的研究資料顯示:心臟移植術後1年生存率,男性患者可達88%,女性患者可達77.2%;術後5年生存率,男性患者可達73.1%,女性可達67.4%;而49%的患者心臟移植術後生存期達到10年。如今,又過去十幾年了,可以預見,心臟移植後患者的生存時間應該更長了!
文章開始說的楊先生,如今79歲高齡,心臟移植時間已有22年,而且值得一提的是,他在手術時已經57歲,超過了學界公認的心臟移植年齡禁區。同樣就診於哈醫大二附院心胸外科接受心臟移植手術的於大爺在2017年已經術後23年,重新整理了亞洲心臟移植術後存活時間最長記錄,可見我國心臟移植手術水平逐漸趨於成熟。
但是心臟移植手術有嚴格的適應症和禁忌症,不是所有患者都有哈爾濱這位楊性患者的好運氣,據國際心肺移植協會統計,世界每年約有5000-6000例心臟移植手術,術後5年和10年的存活率分別為75%和60%,成人術後中位生存期為10.8年,兒童為16.5年。
心臟移植會改變人的性格嗎?
楊先生超齡成功移植,而手術後他性格大變,有人認為心臟移植會改變人的性格,真的是這樣嗎?
很多醫院學者對此進行了研究,北京武警總醫院心外科專家王奇表示,楊大爺在心臟移植後性格發生如此大變化,實屬醫學個例,大約10%的患者在術後會發生性格輕微改變,反應也各不相同。心臟移植手術風險高、難度大,在手術過程中心臟會出現暫停,在復甦過程中,心臟可能存在某種變化,從而導致患者在認知方面出現變化。
從事心臟研究長達50年的夏秋明教授認為,人類的思維、記憶、行動都是由大腦控制,而心臟的作用是推動血液流動,給器官組織供血,維持機體正常代謝功能的器官,心臟沒有記憶甚至遺傳功能。
神經和心理專家表示,人在接受心臟移植前和之後,都曾接受過不同程度的心理暗示,如有人告訴你你移植的是一個年輕人的心臟,患者的行為會不自覺的發生改變,透過對楊大爺的各種測試和理論分析,認為楊大爺的變化源於心臟機能的增強,而不是供體本身心臟攜帶遺傳資訊和記憶,但是人類對心臟的認識還是有限的,有可能還有人類尚未發現的某種神秘物質的存在?這需要各學科專家繼續深入的研究和探索。
總結
不過,經歷了九死一生,相信很多心臟移植患者性情多多少少都會發生改變,對於生命,會更加珍惜,對於生活習慣,會更加註意!同時,值得關注的是,時至今日,無論國內還是國外,心臟移植最大的難點問題仍未解決,那就是缺乏器官來源,20例等待移植的患者中最終僅有1例能成功等到適合的供者。而2021年年底,美國一名男子成功植入一顆基因編輯豬的心臟,經過7個小時手術,豬心成功在體內跳動開始工作,並且觀察四天都沒有明顯排異反應,這是一件震驚心血管屆的大事。未來,或許這是解決器官移植困境的出路之一,儘管會有很多問題尚需解決。
參考文獻:
[1] 佚名. 中國心臟移植受者術前評估與準備技術規範(2019版)[J]. 中華移植雜誌:電子版, 2019, 13(1):7.
[2]蘇文君, 黃潔, 鄭哲. 《國際心肺移植協會心臟移植受者管理指南》解讀——供心選擇與獲取[J]. 中華移植雜誌:電子版, 2014, 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