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於五華縣西北部的岐嶺鎮,又名丞相嶺。
這座始建於北宋熙寧四年的小鎮,在民國十八年時,曾作為東江革命根據地的重要組成部分,湧現了許多可歌可泣的革命故事和英雄人物。
1950年10月的一天,在岐嶺鎮的一戶普通農家門前,出現了一位身穿戎裝的中年男人。
男人駐足在農戶家門前許久,幾次抬起手,準備推開虛掩著的大門,幾次又放了下來。
“吱”的一聲,大門從裡面被人打開了,一位顫顫巍巍的老人拄著柺杖,出現在門口。
“長官啊,你找誰啊?”老人眯著眼,微微抬頭,滿臉疑惑地望著眼前淚流滿面的陌生人。
“爸,是我啊,您不認得了嗎?我,老十啊”男人放下手裡的旅行袋,激動地握住老人的手,豆大的男兒淚滾落出來。
“老十?你說你是老十?”老人有些不可置信的看著的男人,來自歲月的記憶瞬間奔流而出。
大山裡走出去的將領
1910年10月15日,一名男嬰降生在廣東梅州市五華縣岐嶺鎮的一戶普通農戶家中,作為家裡的第十個孩子,他的到來並沒有給貧窮的家庭帶來任何的喜悅,相反更加重了家庭的負擔,三歲那年,父親迫於無奈,只能將他送人。
在養父母的身邊,男孩並沒有享受到任何的關愛,吃不飽穿不暖,過早的體會人生艱辛的他,暗暗發誓,這輩子一定要靠自己的能力過上好日子,回到親生父母身邊。
1924年,國民革命軍路過小鎮,男孩偷偷從養父母家裡跑出來,報名參了軍,那一年他14歲,名字叫曾國華。
而誰也想不到,這個小小少年,在離家26年後,再度還鄉,會成為一個萬人矚目的大英雄。
坎坷的從軍路
曾國華的從軍之路並不如他之前想象的那般,為了解放全中國貧苦老百姓而戰,而是陷入了混戰之中。
1925年,曾國華所在的部隊與國民革命軍第四軍整合,次年便開始了北伐。
部隊打到山東之後,曾國華所在的部隊被蔣介石收編,改為獨立第四旅。
1930年,中原大戰爆發,曾國華被編入國民黨第五十二師,1931年8月,五十二師遇到紅軍的隊伍,被團滅,曾國華被紅軍收編。
這一年,曾國華的從軍之路才終於迎來了真正的曙光。
1932年2月,紅軍攻打贛州,曾國華所在的紅十一師聯合紅四軍在南康新區與粵軍獨立第一旅展開了一場惡戰。
贛州自古以來都是兵家必爭之地,它東、西、北三面臨水,城牆厚實,易守難攻。
作為協助贛州主力攻城的南康新區戰場,肩負的任務巨大,當時,國民黨派駐在贛州附近的兵力達到了一萬餘人,在危急關頭,還增派了國民黨粵軍和中央軍的增援。
面對敵軍強大的武力對抗,紅軍此役打得十分艱辛,數次強攻不下,部隊傷亡慘重,在幾乎彈盡糧絕的情況之下,曾國華和戰友仍然帶傷堅持戰鬥,不惜與敵軍展開肉搏,直到最後戰爭結束。
如此頑強的作戰精神深深感染了曾國華,他意識到這一刻,他才是真正意義上的軍人。
鑑於南康一戰,曾國華的優異表現,支部委員黃龍明同志正式介紹他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特殊作戰任務
1935年12月,中共中央領導人在瓦窯堡召開了政治局會議,會議著重分析了國內外局勢和中國未來的發展方向,為了打通抗日路線,穩定和擴大蘇區,會議決定發起“紅軍東征”。
1936年2月17日,毛主席正式簽發了東征宣言。
為了保證紅五團順利突破黃河天險,團長張振山從團裡挑選了24名優秀幹部和戰士,組成了一支渡河突擊隊。
已經升任為紅五團第二營六連連長的曾國華,接受了來自師長劉亞樓的一項特殊任務,擔任紅軍東征突擊隊的隊長。
2月19日,突擊隊的成員全部喬裝打扮成陝北農民的樣子,跟隨團長張振山來到河邊觀察地形。
恰巧師長劉亞樓和軍團長林彪等人正在河邊的小土屋裡,用望遠鏡觀察對面的情況。
“曾連長,你們也來了,過來,我給你介紹一下。”劉亞樓一眼就發現了站在突擊隊裡的曾國華。
“是。”第一次近距離接觸這麼多大首長,曾國華來不及作反應,就被劉亞樓叫了過去。
“團長,這是負責這次任務的突擊隊隊長,曾國華同志。”劉亞樓指著曾國華給林彪介紹道。
“來得好,都進來吧。”林彪放下望遠鏡,揮手示意大家都進屋,他拉著曾國華走到靠窗的位置,將望遠鏡遞給了曾國華,說道:
“這次你們渡河最先要攻下的就是對面國民黨軍隊的碉堡,一共有三個,據前線情報分析,山腰那個碉堡是國民黨軍隊的接合部,兵力在三個碉堡中最弱,而且碉堡附近的河灘較平坦,船比較容易靠岸。”
拿著望遠鏡觀察的曾國華點了點頭,林彪接著說,“攻下那裡以後,你們接下來的任務是打掉另外兩個,爭取為主力部隊安全渡河,掃清障礙。”
“雖然是第一個拿下最弱的碉堡,但這次任務也是塊比較難啃的硬骨頭啊,”師長劉亞樓拍了拍曾國華的肩膀,語重心長的說道:
“你們小分隊的同志們要有思想準備啊,敵人也不是吃素的,河面看上去平靜,但是沒有任何掩體,很容易被對面的敵人發現,一旦被發現了,你們也要做好硬攻的準備,要不惜一切代價,蕩平對面的灘頭,後面的主力部隊能否順利渡河就看你們啦。”
“請首長放心,突擊隊就算只剩最後一名隊員,也會保證完成任務。”
此時,窗外的夜色正濃,看似平靜的河面上,一場生與死的搏擊即將拉開帷幕。
2月20日的晚餐異常豐盛,席間,劉亞樓師長代表軍團領導,親自給每一位突擊隊員敬酒,再三囑託大家注意安全,爭取將傷亡減小到最低。
夜幕終於降臨了,曾國華組織隊員集合,在出發前最後一刻,他站在隊伍前面,堅毅的目光,掃過每一位隊員的臉,鄭重其事地說道:
“大家都是從紅五團裡挑選出來的尖子,這次的任務意義非凡,相信同志們心裡都清楚,主力部隊能否順利渡河,全看我們今晚這一戰了。”
他指了指身旁的龍書金,接著說道:“如果,我發生不測,龍書金同志就是我們的代理人。”
語畢,他抬起手腕,看了看錶,一揮手,領著喬裝成農民的隊員向渡口的方向進發。
快到渡口時,河邊出現了幾個晃動的人影,原來是趕來送行的聶榮臻和林彪,兩位首長最後檢查了隊員的武器裝備之後,又對兩條渡船反覆檢查,為了確保行動的成功,林彪又和曾國華對了一遍作戰計劃。
晚上八點,兩隻載著突擊隊員的渡船趁著夜色,迎著風浪向對岸駛去。曾國華帶領著一部分隊員坐在第一支渡船上,龍書金帶著剩下的隊員乘坐第二支渡船,緊隨其後。
河面上一片寂靜,除了波濤不停拍打渡船的聲音之外,隊員們緊張的呼吸聲也顯得格外急促,曾國華死死地盯著對面碉堡裡那道昏黃的燈光。
二十米、十米、五米、三米,眼看著渡船即將靠岸,突然,一聲刺耳的槍聲劃破了夜空的寂靜,曾國華身邊的訊號員應聲倒地。
頃刻間,子彈像密集的雨點,從四面八方向渡船襲來,顯然,突擊隊的行動暴露了,曾國華一面幫助受了傷的水手快速划船,一面大聲對著身後的隊員喊話:“同志們,大家別慌,只要能上岸,就有希望。”
時間就是生命,此刻的隊員們心中只有一個信念,那就是衝上岸,殺敵人個片甲不留。
幾分鐘後,突擊隊成功登陸敵軍戰區,藉著漆黑的夜色,隊員們冒著生命危險,巧妙地避開敵人的狙擊,衝進第一個碉堡,一舉拿下敵軍的第一個火力點,緊接著,兵分兩路,分別拿下剩下的兩個碉堡。
此時,碉堡後方突然槍聲大作,是對方的援軍到了,曾國華火速命令隊員分別佔據三個碉堡上的火力點,直接將前來增援的一個連的兵力殲滅了。
至此,閻錫山口中所謂的“固若金湯”的黃河天險就這樣被曾國華帶領的24人突擊隊成功撕開了口子。
越戰越勇
1937年8月21日,曾國華參加了抗日誓師大會,此時的曾國華已經領導紅五團二營參加了大大小小數十場戰鬥。
9月24日晚,曾國華帶領紅五團二營冒雨行軍,於次日清早趕到作戰陣地,他們營此次的任務是截擊日軍先頭部隊,協助紅六團圍殲進入伏擊地區的敵軍,佔領老爺廟西南至關溝以北高地。
25日早上8時,日軍的先頭部隊日軍板垣師團第二十一旅團3000餘人和一些車輛武器,進入了第二營的陣地範圍。
埋伏在溝谷高地的曾國華接到作戰命令,一聲令下“開打”。
頓時,整個溝谷被二營的密集炮火圍了個密不透風,日軍隊伍最前面的一輛軍車被炮火擊中,瞬間燃起了熊熊大火,緊隨其後的車輛和馬車等都被堵在了谷口的位置動彈不得。
亂作一團的日軍慌亂的從軍車裡探出頭來,準備向兩側開槍還擊,還沒打幾槍,就被不遠處飛來的子彈擊斃。
此時,二營的戰士已經在曾國華的帶領下從掩體裡衝了出來,與日軍展開了一場激烈的近距離搏殺。
不到一頓飯的功夫,二營的戰士已經佔領了辛莊東側的公路,成功切斷了日軍的後援。
隨後,曾國華帶領兩個連的兵力火速支援老爺廟的西南側,多次擊退了日軍的反撲,成功佔領制高點,全殲了日軍。
經此一役,曾國華帶領的紅五團二營榮獲了“平型關大戰突擊連”的光榮稱號。
1945年,日軍宣佈投降,次年,曾國華被任命為東北民主聯軍第三縱隊第七旅旅長。
1946年2月,曾國華率部隊從遼中出發,進入了更為艱苦的解放戰爭的戰場。
同年,曾國華帶領第七旅在協助第四縱隊攻打沙嶺子時,遇到了他人生中最艱難的一次戰役。
這次戰役,他們面對的是國民黨的王牌部隊新六軍,曾經是遠征軍出生的新六軍,無論在作戰能力還是武器裝備上都要優於國民黨其他軍隊,儘管此次戰役經過三天一晝,共殲滅了國民黨軍隊700多人,但卻是我軍犧牲了多於對方兩倍的軍力換來的結果。
戰爭結束後,第七旅撤軍到劉二堡一帶休整,根據遼東軍區提出的“研究敵人、對付敵人、消滅敵人”的口號,曾國華針對沙嶺子一戰作出了深刻的總結。
“沙嶺子一戰是我們旅進入東北途中的首戰,遇到的對手也是國民黨的王牌部隊新六軍,儘管大家打得可歌可泣、頑強不屈,沒有給聯軍丟臉,但是,實話實說,這一戰,我們打得不漂亮。
損失慘重,很多同志付出了寶貴的生命,這次用血淚換來的教訓,我們要牢記,仗要打,陣地要奪,但是傷亡也要控制,我們不能白白流血流淚。
新六軍雖然曾經是遠征軍,見過大場面,有美國提供的最好的武器,看不起我們這幫“土包子”,可我們的同志也不是吃素長大的,我們也是經歷過數百場戰鬥,浴血奮戰、槍林彈雨裡一路走過來的老戰士。
他們見過世面,有先進的武器,但是我們有不怕死的勇氣和決心,這是我們最精銳的武器。
所以,不要怕,任何的問題和苦難在我們戰士面前都不是困難,我們有戰勝一切的勇氣。
今後,我們第七旅的死對頭就是他新六軍了,我們要和他們死磕到底,今天犧牲的戰友性命,我們要在以後的戰鬥中,找敵人奪回來。”
同年4月,曾國華率領第七旅與新六軍的第二十五師在石灰廠、三人溝、大甸子地區,再次激戰了一晝夜,成功殲滅敵軍700多人,與此同時,第八旅也將第十四師殲滅在樺甸子,取得了本溪保衛戰的初步勝利。
4月7日,國民黨軍隊向本溪發動了第二次進攻,聯軍派出第七旅和第九旅,迂迴包抄敵軍,一舉將其擊潰。
此次本溪保衛戰共激戰了八個晝夜,殲滅了國民黨部隊4000餘人,是解放東北地區的戰役中一次極具影響力的戰鬥。
從地面飛向天空
1951年,曾國華被任命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第三軍軍長。
兩年之後,他奉命組織了空三軍進入朝鮮參加戰役,他們從吉林四平出發,一路跋涉來到了朝鮮的西海岸。
負責西海岸的副司令員梁興初與曾國華在平型關大捷中曾經是並肩作戰的戰友,深知曾國華實力的梁興初對上級的安排十分滿意,他拍著老戰友的肩膀感慨道:“你來了就好啊,這下咱兩又可以並肩作戰了,這次在西海岸我們不但要打贏,還要打得漂亮。”
此次入朝參戰,曾國華深知意義重大,不能有半點馬虎,不然丟的是中國人的臉。
他一到任,立刻制定了嚴明的軍隊紀律,在動員大會上,他說道:
“我們空三軍是代表著中國過來參戰的,現在在朝鮮戰場,穿空軍軍裝的部隊不多,所以,作為代表中國空軍的一面旗,我們必須要做到,不給中國軍隊抹黑,也決不能讓陸軍為難,我們的任務是協助他們作戰,所以,一切行動要聽指揮,我宣佈四條規定:
第一、必須堅持24小時值班制度,不能擅自離崗,隨時做好戰鬥準備;
第二、不作戰的時間,加緊訓練;
第三、所有人必須遵守防空紀律,不得去洞外吸菸;
第四、尊重陸軍安排,搞好協調工作。”
在朝鮮作戰期間,曾國華和全體指揮所成員,嚴守制度,連續七個月,24小時待命,沒有離開過掩藏在廢棄礦井裡的指揮所大禮堂一步,直到朝鮮簽署了停戰協定。
從朝鮮戰場回國後,曾國華被分管飛行訓練和工程機務工作,深知自己業務力量薄弱的曾國華像小學生一樣,重新拿起本子和筆,向飛行和機務人員請教。
為了儘快熟悉業務,他親自參加飛行訓練,不錯過每一個細小的環節,虛心聽取師、團指揮員的講解。
他向整個訓練部門的戰士表態,要在半年時間,成為一名合格的空軍指揮幹部。
1960年春,我國遭遇了百年不遇的自然災害,逃亡臺灣的蔣介石趁機派出飛機屢次在邊界瘋狂試探。
在曾國華的指揮下,遼東半島大孤山至城子疃一線都被安排了高炮、雷達、探照燈,密切監視臺方行動,一旦發現越線,立刻擊落。
1960年11月6日晚,一架國民黨P- 2V低空偵察機剛飛入我遼東半島的領空,就被事先設定好的高炮擊中墜海。
解放後,曾國華回到了闊別二十多年的故鄉,再次見到生父時,老人家已經不認得突然出現在眼前,滿身英氣的兒子。
作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偉大將領,農民出生的曾國華將人生的大半時光都留在了為祖國浴血奮戰的事業裡。
1978年1月3日,曾國華因病逝世,走完了他充滿傳奇色彩的一生。
2020年,曾國華的故居,作為五華縣愛國主義教育的宣傳基地,經五華縣委、縣政府的修繕後,正式對外開放展覽。
參考文獻:
《曾國華: 一生坎坷而 充滿傳奇色彩的戰將》王連成 中國知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