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車市場需求火爆,動力電池供不應求,也導致上游原材料價格一路走高。2022年3月,電池級碳酸鋰價格突破50萬元/噸,相比去年同期足足翻了10倍。“鋰王”贛鋒鋰業,自然是賺得盆滿缽滿。
去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111.62億元,淨利潤51.75億元,同比分別增長102.07%和405.03%。一年賺的錢超過了2010至2020年11年間總和(49.9億元),是競爭對手天齊鋰業(淨利預計為18億-24億元)的2倍多。今年前兩個月收入36億元左右,淨利潤14億元左右,同比分別增長約260%、300%。
截至4月8日,贛鋒鋰業市值達到1777.87億元。而根據《2022胡潤全球富豪榜》顯示,公司創始人兼董事長李良彬身家達到365億元,相較五年前(63億元)暴漲6倍,繼續穩坐江西首富寶座。
上世紀60年代,李良彬出生於江西豐城一個普通農村家庭,21歲從宜春學院化學系畢業後,被分配到江西鋰廠科研所工作。接下來的九年裡,憑著踏實肯幹、樂於學習,他從普通技術員、工程師,一路做到科研所所長、溴化鋰分廠廠長。
時間來到97年,SQM(智利礦業化工)開發了滷水提鋰,這是一種更為先進的提純金屬鋰技術,可以大幅度降低生產成本,而彼時江西鋰廠還在採取硬巖提鋰技術。李良彬意識到,隨著新技術的大規模應用,國內企業將不再具備價格優勢,很有可能會被市場淘汰。
當然這也是新的機遇。於是,三十而立的李良彬決定辭職創業,帶著四個同事成立了河下金屬鋰廠(後更名為新餘市贛鋒金屬鋰廠)。然而事情進展頗為坎坷,首先資金成了最大問題,靠著東拼西湊80萬元,才勉強建成一條10噸金屬鋰生產線。
工廠開始運營之後,內部問題逐漸浮現。由於股份相同,每個人都覺得自己是老闆,導致令出多門。再加上經營理念各不相同,不到一年時間工廠便難以為繼、瀕臨破產。
但李良彬堅信鋰產品發展前景廣闊,於是盤下工廠,自己背上114萬的債務。剛開始的時候,他不得不身兼數職,“既是技術員、工資核算員、採購員,更是銷售主力”。在他的帶領下,贛鋒鋰業的經營狀況逐漸好轉。
憑藉工業級金屬鋰、工業級碳酸鋰、工業級氯化鋰、氟化鋰等基礎鋰產品,完成了資本原始積累。然而這類產品技術含量低、進入門檻低,在利潤的驅使下,大量企業湧入,很快就導致供給過剩,庫存出現積壓。
贛鋒鋰業受到不小的衝擊,關鍵時刻,李良彬果斷停止所有金屬鋰產品線的擴建、加快資金回籠,同時“押注”電池級金屬鋰、電池級碳酸鋰。09年公司建成國內第一條滷水生產電池級碳酸鋰生產線,次年登陸資本市場,成為國內鋰行業首家上市公司。
自此之後,贛鋒鋰業的發展如同按下“加速鍵”,相繼在澳大利亞、阿根廷、愛爾蘭、墨西哥和中國青海、江西等地收購鋰礦資源。目前直接或間接掌握18項鋰源,權益總儲量達到3400萬噸LCE(碳酸鋰當量),高居世界第一。另一方面,公司積極往下游拓展,收購深圳美拜電子(主營業務為聚合物鋰離子電池的研發、生產和銷售);創辦贛鋒迴圈,專注於廢舊電池及材料的迴圈再生。
如今,贛鋒鋰業已經形成了上游鋰資源開發,中游鋰鹽深加工、金屬鋰冶煉,下游鋰電池製造、回收的全產業鏈。產品應用在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儲能電池、消費電子產品等領域,客戶包括LG新能源等電池供應商、特斯拉、大眾及寶馬等汽車廠商。
有研究報告預測,2025年全球鋰電池用碳酸鋰需求量為121萬噸,2030年這一數字將達到310.4萬噸。儘管市場前景廣闊,李良彬仍保持清醒的認知,他直言:“鋰產品的週期性非常明顯。有20萬元的昨天,也可能有4萬元的明天。”“要想在未來的鋰行業立足,贛鋒就必須加快創新,加快技術轉型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