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不少愛好通背拳的學員,在經過一段時間的學習後, 常會產生一個普遍的問題,怎樣才能練好通背拳學到真功夫呢?這是一個既實際又開放性的問題,每一位武術老師都會有自己的理解。
在一次和武友交流中,我說到練拳要悠盪起來,要掌 握“悠盪之法”。武友說:“非常有道理,您是第二位和我說要採用悠盪之法去練拳的”。可見“悠盪之法”常被專業習武人瞭解和運用,但因理解或是掌握的人不多,沒有被更多的學員領悟和採用。
通背拳很多動作都有悠盪的要求,如:搖臂、扔引手等。甚至動作名稱就帶有“悠盪”二字,如:悠盪錘、悠盪腿等等。
以我多年習練通背拳和傳授功法的經驗,與大家分享一下對“悠盪之法”的理解。
提起“悠盪”一詞,我們腦海中就會本能的出現盪鞦韆、鐘擺搖動的畫面。“悠盪”一詞本意就是有規律的、有一定幅度的來回擺動,非常形象的表達出一種運動形態,而且是一種非常自然放鬆的形態。
“悠”字除了悠盪的意思以外,還有悠然自得的意思,表明心情舒暢怡然自得。在悠盪狀態下做動作,也要自然、連貫、舒展、流暢,動作形態與情景心態要達到完美結合,“身心合一”就是我們對練習通背拳遊蕩動作提出的基本要求。
在一次給學員示範扔引手動作時,一位習練太極拳十年左右的山西學員說:“這不就是‘其根在腳發於腿,主宰於腰形於手指’嗎?”可見“悠盪之法”的練習對全身整體訓練起到非常明顯的作用。
習武基本的目的是對人體運動能力進行科學的開發啟蒙,通背拳在這方面非常重視也很擅長。通背拳在訓練中以“活”字為根基,在訓練中逐漸去除人體的拙力和僵硬,再使身體逐步恢復彈性,因為彈性的身體即可保持柔韌靈活性又具有內生的力量。
試想若用深山老藤隔空抽擊,其擊打效果可以預知。通背拳的悠盪訓練方法,既可以讓身體越來越活,僵拙之勁慢慢消除,又可以讓身體越來越有彈性,張弛之力也會慢慢形成,為練功之人追求的“風中旗、浪中魚”功夫打下良好的基礎。
中醫典籍《黃帝內經》講到:“骨正筋柔,氣血以流”。中醫認為氣血貫通是身體健康的首要標誌,養生就是養氣血,氣血通而百病消,氣血失和百病乃變化而生。氣聚則形存,氣散則形亡。
現代人習武練拳,更多的有一種情結,希望透過傳統的方法達到健身的效果。而通背拳的悠盪訓練,一定幅度的悠盪運動,會在重力的影響下形成離心力,能夠增加運動肢體神經末梢血液迴圈,達到氣血執行通暢,周身經脈松活的效果。若要戶樞不蠹就要流水不腐,長期習練通背拳的悠盪動作,可以疏通人體經絡,調節臟腑機能,增加氣血暢通,達到強健機體、防病治病的目的。
採用“悠盪之法”體會通背拳的動作要領,學會“身心合一”的同時,練習時還要慢慢強化體會身體內在的變化,既有放大身體,一種扶搖直上九萬里的感覺,也同時要有周身納於一點的感受,正所謂其大無外其小無內,這也是練好通背拳學到真功夫的秘籍。#通背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