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報記者 吳純新 通訊員 餘波 蔣朝常
三月花香風光好,一目春風萬頃黃。
春耕“戰場”上,湖北描繪出另一番忙碌景象,遊人如織,歡聲笑語慶豐年。
從都市田園到平原農區,遠遠望去,荊楚大地像鋪上了金色地毯,空氣中到處瀰漫著恬淡的油菜花香。
“哪裡油菜花開得好啊?”“走,去看一看七彩油菜花吧!”“一百多畝算啥,在我老家睜開眼睛就是千畝花海。”春光稍縱即逝,湖北人喜歡逐花而行,油菜花是必選項。
湖北種油菜,更要把油菜“吃幹榨淨”。
除大家熟知的榨油用外,油菜還具有飼用、菜用、綠肥用、觀花用、蜜用等多種功能。
早在1999年,中國工程院院士、華中農業大學傅廷棟教授將飼料油菜引入我國西北,逐漸衍生出“油菜多功能”概念,並形成多種油菜多功能利用模式,“油用為主的多功能開發”成為當前解決我國油菜種植效益相對較低問題的重要途徑。
華中農業大學油菜栽培團隊成員蒯婕副教授說,增加種植密度,整合適宜油菜機械化生產的關鍵技術是增產增收、提高油菜生產效益的必要措施。
直播油菜密植群體可以實現“五密效應”,即油菜適度密植,冠層結構最佳化,光能利用率提高,實現“以密增產”;播期推遲,密植增產更明顯,“以密補遲”;根系尤其主根總量增加養分吸收能力增強,“以密省肥”;群體光攔截增加,雜草乾重降低,“以密控草”;莖稈基部倒伏性減弱,但莖稈上部易倒部位(有效分枝處)抗倒性增強,有利機收,“以密適機”。
湖北大量推廣應用表明,選用高產、抗倒、耐密優良品種,採用密植增效生產關鍵技術進行管理,與傳統農戶習慣種植相比,產量可提高10%以上、品質提高5%左右、機收損失率降低3至5%、每畝節本增效100元以上,經濟效益顯著,綜合效益突出。
該團隊成員汪波副教授介紹,油菜抽薹30到40cm時,可摘薹15至20cm作蔬菜出售,每畝可收菜薹300到500公斤。
採收菜薹後,不影響觀花旅遊,觀花後,可翻耕作綠肥,也可作青飼料。在適宜播種期種植的油菜,摘薹後對菜籽產量影響也較小。採用油菜多功能利用技術,可大幅提高油菜種植效益。
去年,該團隊將“一菜兩用”技術引入湖北建始,進入採摘期以後,5000餘噸“高山富硒油菜薹”銷往廣東、四川等省,成為建始鄉村振興新增長點。
面對百花爭春的激烈競爭,科研人員透過遠緣種間雜交方式,將其他物種的彩色花基因轉移到油菜中來,賞花用的油菜,除原始金黃外衣,還有橙色、粉色、白色、紫色等彩色油菜花,花開時猶如“彩虹”般花田。
“世界油菜看中國,中國油菜看湖北”則是對湖北油菜優勢地位的生動描述。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農業科學院副院長王漢中介紹,我國是油料消費和進口大國,自給率僅37%,推進食用油原料供給國產化迫切需要。
經多年探索,我國科學家已成功突破油菜“超高密超高產”技術,育成了耐密植的抗病抗倒新品種,有望推動一次新的油菜綠色革命。
在王漢中看來,加快引領油菜產業跨越發展的核心技術研發與創新能力十分必要,全面提升科技對產業的引領和支撐能力。
文中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來源: 科技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