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塔里木河,位於新疆南部塔里木盆地北緣。圖/視覺中國
中國最長的內陸河,養育一半新疆人。
如果選一條河流來解讀新疆,塔里木河無疑是最適合的。
她是中國最長的內陸河,源自帕米爾高原的冰川融水,坐落於新疆南部的塔里木盆地北緣。她的兩岸生長著世界上面積最大、分佈最密集、儲存最完整的胡楊林,她的南面是中國最大沙漠、世界第二大流動沙漠——塔克拉瑪干沙漠。
她是新疆的“母親河”,灌溉了三分之一的土地,養育了新疆近一半的人口。百川歸海,是億萬年來大多數河流遵循的自然法則,唯有任性的塔里木河不同。塔里木河不顧一切地衝向荒野,最終消失在茫茫戈壁之中。
源頭:從何處來?
塔里木河,從正源葉爾羌河算起,至大西海子水庫出水口,全長為2575千米。從這個資料看,塔里木河都算不上我國的“大江大河”,遠小於我們熟知的長江(6300餘千米)、黃河(5464千米)和雅魯藏布江(3848千米)。
▲ 葉爾羌河兩岸的綠洲。圖/《多彩中國》
但是,塔里木河是中國最長的內陸河,在全世界的內陸河中也能排到第5。整個塔里木河流域面積達102萬平方千米,佔國土面積的11%,超過了中國許多大河,對南疆來說更是意義非凡。
有人曾說,塔里木盆地像一隻大碗,“碗沿”是天山、崑崙山、喀喇崑崙山、帕米爾高原、阿爾金山等一系列巨大的山脈,“碗底”則裝著塔克拉瑪干沙漠的百萬年流沙。塔里木河正是由“碗沿”上的冰川融水彙集而成。
▲ 從阿克蘇看天山最高峰托木爾峰。圖/宋文君
發源於天山的阿克蘇河、發源於喀喇崑崙山和崑崙山的葉爾羌河、和田河是現在塔里木河的三大源流。在這三大河中,每年只有阿克蘇河全年四季能連續供水,葉爾羌河在遭遇特大洪水時才能供水,而和田河在每年的洪水期供水。
三河交匯於阿瓦提縣的肖夾克,然後河流沿塔里木盆地北部邊緣東流,歸於臺特馬湖。肖夾克以下稱塔里木河,從整條河流來說,並未包括其上源,故稱它為塔里木河幹流。塔里木河幹流以英巴扎和恰拉為節點,分為上、中、下三個河段。
▲ 塔里木河示意圖。圖/Monk
歷史上的塔里木河更為狂野而遼闊。整個流域由9大支流水系、144條河流組成。喀什嘎爾河、迪那河、渭幹河-庫車河、開都河-孔雀河和克里雅河等都曾注入塔里木河。如今,除了三大源流,只剩開都河-孔雀河與幹流還保持著聯絡,從我國最大的內陸淡水湖——博斯騰湖抽水,向塔里木河下游輸水。
▲ 我國最大的內陸淡水湖——博斯騰湖。圖/《多彩中國》
儘管曾經的“九叉鹿角”變成“四源一干”,但這匹“脫韁野馬”仍滋潤了約2萬平方千米的南疆耕地,養育了1000萬南疆各族人民,讓荒蕪的塔里木盆地煥發出生機。
幹流:盡情“搖擺”
新疆的河流都有著自己的個性。額爾齊斯河,像沉著的老者,緩慢而清澈,是我國唯一注入北冰洋的河流;伊犁河如同反叛的少年,“不走尋常路”,一江春水向西流。
塔里木河,在維吾爾語裡,意為“脫韁野馬”,她更像是反覆無常的孩子,自全新世以來,塔里木河在庫車前陸盆地內南北長期擺動。歷史上塔里木河有“南北之分”,塔里木河最北與最南的古河道之間擺動寬度達80-130千米。
▲ 塔里木河一路穿越塔克拉瑪干沙漠。圖/《多彩中國》
古塔里木北河上游由阿克蘇河、喀什噶爾河組成, 中游加入了渭幹河、迪那河等,下游與孔雀河匯合注入羅布泊,後來隨著北河下游不斷南移,兩河開始分流,主流逐漸與南河合併,最終與孔雀河脫離。古塔里木南河主要匯聚和田河形成。南河曾經歷過三次向北遷移,每次都向北遷50~70千米, 直到距今100年左右才與北河(今塔里木河) 匯合,形成今日之塔里木河道。
塔里木河的“盡情搖擺”不僅表現在上、中游,在下游也是如此。
歷史上的塔里木河水系與孔雀河水系互相交織,塔里木河終端一直在變,當塔里木河與孔雀河匯合後,向東注入羅布泊;而當塔里木河與孔雀河分開後,南下與車爾臣河匯合,注入臺特馬湖。臺特馬湖位於羅布泊的西南方,屬同一古湖盆。
▲ 羅布泊地區的人造衛星圖片,照片中的羅布泊形狀頗似人耳。圖/《多彩中國》
19世紀後半葉以來,曾有學者限於當時的具體條件,將塔里木河兩處不同位置的終端湖誤認為都是羅布泊,進而提出羅布泊是“遊移湖”的錯誤推斷。
塔里木河為什麼如此喜歡“搖擺”呢?
首先是和地質有關。塔里木盆地每年頻繁的地震、滑坡堰塞等地質災害,以及新生代以來的構造擠壓造成山脈隆升和盆地封閉,使得塔里木河流域區域性地形變形,原始河道走向改變,從而發生河道變遷。
▲ 喀喇崑崙山下的塔里木盆地。圖/視覺中國
其次,塔里木河是流經沖積平原上的多沙河流,河流出山口後,流速變緩, 挾帶的泥沙沿程沉積,持續淤高河床。當洪水來臨,河床無法及時容納,河流就會漫溢決口,改變流路,形成新的河道。
塔里木河的搖擺不定,有一個最美的“見證者”——胡楊。
塔里木河地處中緯度歐亞大陸腹地,四周高山環繞,是典型的乾旱大陸性氣候,降水少,蒸發強,一般的植被無法在這裡生存,唯有胡楊在這裡“得心應手”,根系密織如網,抗風沙又耐鹽鹼。
▲ 塔里木胡楊林。圖/《多彩中國》
胡楊依水而生,對水的依賴極強。河在哪兒,胡楊就在哪兒。在塔里木河的古今河道上,新老胡楊林交錯分佈,成了塔里木盆地最靚麗的風景。全世界的胡楊60%在中國,中國的胡楊90%在新疆,而新疆的胡楊90%在塔里木盆地。
▲ 鳥瞰塔里木盆地的胡楊林,沙漠中金黃點點。圖/《多彩中國》
這裡有中國最大的胡楊林保護區——塔里木胡楊林國家級保護區,有著全世介面積最大的原生態胡楊林——沙雅胡楊林,有著中國最美的胡楊林森林公園——輪臺胡楊林森林公園。這個有著“活一千年不死,死一千年不倒,倒一千年不朽”傳說的胡楊是塔里木河對新疆的無私饋贈。
▲ 珍稀動物野駱駝,生活於塔克拉瑪干沙漠中部、羅布泊北部、阿爾金山北麓等有限地區。圖/《多彩中國》
在塔里木河的滋潤下,胡楊林也是一道道防沙固沙、阻擋流沙移動的防線。胡楊林中伴生有大量的梭梭,駱駝刺、檉柳等沙生植物,養育著塔里木馬鹿、野駱駝、鵝喉羚、大天鵝等上百種野生動物,它們共同組成了一個特殊的生態體系,營造出一片片綠洲。
歸宿:給歲月以文明
有水的地方就有綠洲,有了綠洲就有了人類,有了人類就有了文明。
塔里木河,雖然沒有黃河的恢宏,沒有長江的綿長,自然條件惡劣的她甚至沒能走出沙漠,但她與長江、黃河一樣古老,創造了塔里木盆地的古代文明,匯入到一體多元的中華文化洪流之中。
▲ 衛星遙感影像中,沿著塔里木河分佈著的一連串綠洲。圖/《多彩中國》
美國社會學家摩爾根在其著作《古代社會》中,稱:“塔里木河流域是世界文化的搖籃,找到了這把鑰匙,世界文明的大門便打開了。”
為什麼會這麼說呢?
一般來說,人類的早期文明,多發源於乾旱地區的大河流域,如西亞的幼發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非洲東部和北部的尼羅河流域、印度次大陸的印度河和恆河流域、東亞的黃河流域,這些文明就是我們今天經常說的兩河流域文明、埃及文明、印度文明和華夏文明。
▲ 米蘭古城位於塔里木盆地東側。圖/《多彩中國》
塔里木河流域,位於亞歐大陸腹地,為上述四大文明的撞擊、交匯提供了最佳場所。如果沒有塔里木河,絲綢之路,這條人類歷史上無與倫比的東西方文化交流的國際通道,不知何時才會出現。如果沒有塔里木河,那些神秘的西域文化也不會誕生,比如塔里木河流域的于闐文化、龜茲文化、樓蘭文化及羅布泊文化。
▲ 樓蘭遺址。圖/《多彩中國》
這一切的發生都是因為塔里木河。塔里木河流域及其源流和支流,都是古代主要灌區,歷史上曾經一次又一次地進行農田水利建設,孕育出人類繁衍的綠洲和文明因子。
早在西漢時期,塔里木河中下游輪臺、渠犁就有了灌溉工程。漢宣帝時西域都護府在焉耆、龜茲設營屯田,屯田軍民在今沙雅縣、新和縣修建很多渠道,引水灌田。塔里木河下游羅布泊地區,田疇成片、水網渠道縱橫。
▲塔里木河流經尉犁縣,尉犁縣又名羅布淖爾,沙漠與河流中的羅布人村寨。圖/《多彩中國》
到了隋唐時代,塔里木河流域的伊循、且末、焉耆、龜茲、烏壘、疏勒、于闐等地,“大開屯田”,“規模宏遠”。這些地區水源充足、土地肥沃,宜耕宜牧,成為農田水利開發的重點地區。
可是到了公元十世紀的宋代,這裡接連出現了兵連禍結、戰亂頻仍的局面,生態和環境遭到嚴重破壞,社會發展停滯不前。一時間,田園荒蕪,水利失修,赤地千里,十室九空。
▲ 克里雅人用胡楊和檉柳蓋房子。圖/《絲綢之路》
受自然作用和人類活動的影響,塔里木河不斷改道,曾經數十個輝煌的古代王國,也掩藏在塔里木河流域的滾滾黃沙之中,這其中就包括了“神秘”消失的樓蘭古國。
對塔里木河不斷索取的不僅有古人,還有今人。20世紀初,塔里木河流域及源流地區,僅有150萬人口,至90年代,人口增至800萬。在不到一百年的時間內,這裡的耕地面積至少增長了十倍。
▲ 塔里木盆地的胡楊。圖/視覺中國
僅從1958年至1979年的20年間,塔克拉瑪干周緣的胡楊林面積減少了32%。人工渠道、人工水庫、人工植被、人工綠洲生態增加,相對應的,自然河流、天然湖泊、天然植被、天然綠洲生態減少,塔里木河流域變得十分脆弱。
▲ 塔里木河的生態環境正在逐步恢復,越來越多的野生動物重煥生機。圖/視覺中國
但是,沙漠替換綠洲的衰敗現象終於在21世紀初開始改變。自2001年開始,新疆開始對塔里木河流域進行綜合治理,上游放慢開發,中游束河築堤,下游退耕還林,將水還給河。2019年,國家啟動實施了塔里木河流域胡楊林拯救行動。
塔里木河正在改變頹喪的面貌,煥發出新的活力,在未來漫長的歲月中,當胡楊不再“口渴”,塔里木河或許會有新的繁榮出現。
參考資料
阿迪力江·買買提,淺析塔里木河流域綜合治理及生態輸水成效,水電與新能源,2020(7):57-59
李江海等,塔里木盆地新生代地質地貌特徵及其演化,高校地質學報,2019,25 (3):466-473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人民政府,中華人民共和國水利部編著,《塔里木河流域近期綜合治理規劃報告》,中國水利水電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