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解放戰爭前,我們歷經了14年的抗日戰爭,血恥了近代以來,中國的恥辱。在抗日戰爭中,八路軍除了三個師外,還有一隻神秘的獨立第1師,僅僅存在了一個多月便被撤銷了,這隻神秘的部隊究竟遭遇到了什麼問題?又為什麼被撤銷呢?這支軍隊的領導人都是誰呢?
大家都知道,在抗日戰爭爆發前不久,國共兩黨結束了長達10多年的第1次內戰,開始了第2次的國共合作。為建立統一的抗日戰線,經商議決定,將經過長征的紅軍一、二、四三個方面軍和紅25軍以及陝北紅軍改編成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也就是後來人們俗稱的“八路軍”。
改編後的八路軍共有三個師,115師,120師和129師。但是八路軍當時的人數遠不止三個師,而蔣介石卻只給了三個師的編制,那剩餘的戰士怎麼辦呢?
經我黨高層商議決定,最終,將楊成武的紅1軍團1師編成了獨立團,又特別調來鄧華擔任政委,參謀長還是熊伯濤。
楊成武,(1914年10月27日-2004年2月14日),福建省長汀縣人,1928年加入共產主義青年團,1929年參加革命,第2年便加入了中國共產黨,楊成武的革命軍旅也正式拉開了序幕,他也被人譽為白袍小將。
在第1次國共兩黨內戰時期,楊成武參加了許多戰爭,例如五次的反圍剿和後來的二萬五千里長徵。1933年8月,年紀輕輕的楊成武就擔任了紅四團政委,在長征時,楊成武是作為前衛團中的一員。
我們口中常說的“飛奪瀘定橋”就是楊成武率部奪取的,還有紅四團搶渡金沙江、翻雪山過草地,過天險臘子口等等。紅四團多次作為前衛團衝鋒陷陣,出色地完成了中央紅軍交給的任務,紅四團也因此威名遠揚,楊成武也被聶榮臻稱讚為“模範團政委”。
鄧華,(1910年4月28日-1980年7月3日),湖南人,年僅17歲的鄧華就加入了中國共產黨,開始了革命軍旅。一生經歷了許多戰爭,他參加過長征,平型關大捷,百團大戰,遼海戰役,平津戰役,海南島戰役等諸多戰役。在朝鮮戰爭上也取得了非常優異的戰績,1955年時,被授予上將軍銜。
楊成武年輕有為,年僅22歲的楊成武就升任了紅一軍團第1師政委,後又改任第1師師長。
獨立師的來歷還是因為抗日戰爭的爆發,經張學良和楊虎城的西安事變後,蔣介石答應了國共不再內戰,一致對抗日本侵略者。抗日戰爭爆發後,為響應紅軍戰士的抗日要求,1937年8月22日,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將經過長征的三個方面軍和西北紅軍等部編成了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由朱德和彭德懷擔任指揮。
一個軍有一個軍的建制人數要求,經過改編後的紅軍成為了八路軍。因為國民黨壓制中國共產黨軍隊的規模,多出來的人,國民黨方面不同意編進八路軍怎麼辦?
於是,便將紅1軍團第一師和其餘的紅軍戰士改編到了一起,由於拿不到番號,便成立了一個獨立團,由115師管理,團長便是楊成武。
獨立團正是因為在編制之外,也遇上了許多的麻煩,據楊成武后來的回憶說,整個115師要北上抗日,他們獨立團也隨行在內,由於沒有正規編制,經過檢查站時,被擋在外面不讓過去,楊成武沒有辦法,只好暫時讓獨立團混進了686團,可一個團的編制怎麼有兩個團的規模?
國軍可能也注意到了這個問題,估計可能是因為抗日的原因,國軍也是非常支援抗日,並且抗日的人越多越好,國軍檢查站並沒有過多追究就給他們放行了。
著名的平型關大捷,就是由115師打的,楊成武親臨第1線,率領兩個營的兵力,大膽深入敵後,隱蔽的插到腰部地區,切斷公路運輸線,把兵力數倍於己的日本兩個聯隊三四千人擋在了驛馬嶺外,當時的獨立團只有1700多人,可謂以少勝多,以劣勝優,為平型關大捷貢獻了1/3的戰果,獨立團的功勞可以說是非常大的,也做出了非常大的貢獻。
獨立團的存在時間並不長,不久就改編成了獨立第1師。
八路軍最擅長髮動民眾,軍民一心抗日。平型關大捷後,在國內掀起了很大的反應,楊成武又率領獨立團接連從日本人手中收復了7座縣城,在當地小有名氣,一時間,不少的老百姓加入到了抗日的隊伍當中,抗日隊伍迅速壯大。
獨立團最初才1700多人,然而只經過了短短几個月,在10月份左右,獨立團已經有7000多人的規模,這已經是快要接近一個師的編制了,這樣的成績實在驚人。那再叫獨立團也不合適,經八路軍總部的商議後,彭老總也說:“哪有一個團有7000人的?這比一個旅的人都要多,那就乾脆叫獨立師吧”。
最後決定將獨立團改編為獨立第一師,師長由楊成武擔任,鄧華擔任政治委員,楊成武也是第1個從團長直接升到師長的幹部。
這樣算起來八路軍已經有4個師的兵力了,但依舊對外宣稱只有三個師,在國民革命軍委會那也只有三個師的報備,畢竟國共兩黨的矛盾也沒有徹底化解,國民黨方面當然也不希望看到八路軍壯大,更何況多出來整整一個師的兵力,這一點可以由後來的皖南事變中就可以看出來。
獨立第一師只經過短短一個月便在八路軍中已經建設得相當完善了,截止到1937年年底,獨立第1師已經有了三個步兵團,一個騎兵團的編制,由陳正湘、黃壽發和季光順擔任團長。三個團長後來結局也各不一樣,第1團團長陳正湘,還參加過北伐戰爭,後來成為開國中將。二團團長黃壽發,本應有很好的革命前途,卻在私生活上犯了錯誤,最後被槍決。三團團長季光順,參加過長征,在1940年的一場戰鬥中,季光順在與日軍戰鬥中壯烈犧牲。
改編後,獨立第一師在山東還打過幾個非常漂亮的殲滅戰。一時間,獨立第一師在國內反響很大,讓日本方面也非常頭疼。
然而,時間不長,國民黨方面按耐不住了,對獨立1師的存在非常的不滿。不斷地向我黨施壓,與我黨八路軍高層進行交涉,他們認為獨立1師的存在破壞了統一戰線。
我黨當然知道,這只是國民黨刻意壓制八路軍發展的理由而已,但我黨為了能一心抗日,少生事端,為了顧全大局,為了民族勝利,最終決定撤銷了獨立一師的番號。
獨立第1師的番號雖然沒了,但獨立第1師的精神永在,著名的“狼牙山五壯士”就是獨立第一師改編後7連6班的5名戰士。
這隻神秘地獨立1師的存在時間雖然並不算長,但在人們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以至於後來很長一段時間,許多人見了楊成武仍然叫師長。
獨立第一師的領導人,師長楊成武,解放後被授予上將軍銜,政治委員鄧華,還擔任過中國人民志願軍司令員,最終也被授予上將軍銜。
但我黨的領導人非常聰明,絕不可能因為國民黨而牽制我們的發展。於是,在獨立第1師被撤銷編制後,改名成了八路軍晉察冀軍區第一分割槽第1支隊,楊成武擔任司令員,鄧華仍然擔任政治委員。雖然不叫獨立第1師了,但所有的編制人員並未改動,就相當於只是換了個叫法而已。
獨立第一師改編後,作戰依舊勇猛。1939年10月下旬,日本方面軍集結2萬餘人,分成多路,對獨立第一師所在的晉察冀抗日根據地進行大掃蕩,在楊成武司令員的指揮下,八路軍戰士們將日軍第2旅團包圍在一條長約1000多米,寬近100來米的狹小山溝內,殲滅了日軍900多人,繳獲物資不計其數,將素有“名將之花”的阿部規秀擊斃,讓日本方面頗為震驚,以致日本掃蕩處於混亂狀態,最終取得了黃土嶺戰爭的勝利,國民黨高層和我黨的領導人也對這場戰役的評價非常的高。
在抗日戰爭後期,楊成武率領前身獨立第一師,現在的晉察冀軍分割槽的主力。參加了“五路合擊”和百團大戰。可以說,獨立第一師雖然撤銷編制了,但他們戰鬥依舊很勇猛,很頑強。
他也被毛主席稱讚為“趙子龍”。
解放戰爭時期,1947年5月,楊成武所在的兵團。在25天的張家口戰役中,共殲滅國民黨反動派6.5萬餘人,俘虜敵軍指揮官13名。
石家莊戰役中,全殲國民黨32師、第3軍炮兵營、保安第9團、10團等共計2.4萬餘人。戰爭中表現優異,被中共中央特電嘉獎,朱德總司令員稱石家莊戰役是一場“奪取大城市的創例”。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楊成武先後擔任天津警備區司令員,北京市委常委,天津市委常委,中共中央華北局委員。
戰將就是戰將,1950年,楊成武又參加了抗美援朝戰爭,入朝後,便第一時間投入到了緊急的作戰中。其中文登川之戰,楊成武是在猝不及防中接防的情況下,粉碎了美軍多兵種協同的進攻,僅用時3天,就殲敵1.7萬多人,將美軍的第7師重創,取得了非常輝煌的戰果,讓美軍嚐到了苦滋味。
解放後,楊成武也為新中國的發展與建設作出了巨大貢獻。1958年,他參與並指揮了炮擊金門戰爭,1959年參加了西藏平叛戰爭,1960年參加中緬警衛作戰,兩年後,又參加了中印邊境自衛反擊戰。文化大革命中,遭到迫害,直到1974年恢復工作。
2004年2月14日,戎馬一生的楊成武將軍在北京,因病醫治無效逝世,享年90歲。楊成武將軍一生的讚譽很多,被稱為“百星戰將”,“白袍小將”,毛主席稱他為“趙子龍”,可見他的奉獻有多麼大。楊成武雖然已經離我們遠去了,但他的精神和事蹟,將會被我們這一代,下一代再下一代……永遠的繼承和發揚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