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解放軍報客戶端·中國軍號 作者:莊小好
作為一名軍人,能夠參加聯合國維和行動,為國出征,是我的職責亦是我的光榮;身上的迷彩綠增添的那一抹象徵和平的藍色,更是我軍旅生涯中靚麗的一道色彩。
夜風襲襲,帶來幾分涼意。我獨自站在高塔眺望遠方,靜靜地看著那漸漸升起的一輪明月,不禁讓我回憶起維和時光的點點滴滴……
2021年7月28日,我作為一名新聞官,跟隨中國第20批赴黎維和建築工兵分隊第一批次人員,正式踏上了飽受戰爭創傷的黎巴嫩土地。當我走出候機大廳,沒有鎂光燈,也沒有鮮花和掌聲,僅有門口荷槍實彈迎接我們的車隊,看著周圍稀疏的人流和蕭條的環境,我的內心生出一絲淒涼之感。
之後,我們便乘坐帶有“UN”標誌的大巴車趕往中國維和營。從車窗望去,路上行人、街邊店主、顧客以及政府軍等都熱情地向我們招手或敬禮,用略顯生疏的漢語大聲喊著“中國,你好!”並豎起大拇指。那一刻,我的眼眶溼潤了,一種自豪感在心底油然而生。
聞著硝煙入睡,聽著槍聲醒來,這就是維和官兵的生活。黎巴嫩被稱為“中東火藥桶”,安全形勢非常嚴峻。抵黎的第5天,營區附近突然響起炮彈的爆炸聲。睡夢中的我被刺耳的防空警報驚醒,我迅速穿好防彈衣、拿起相機跑進防空掩體。悶熱的掩體裡,沒有WiFi、訊號、風扇,只有窒息的寂靜,周圍的空氣彷彿都凝固了,這是我第一次近距離感受戰爭。
維和官兵正在施工
與上一批任務分隊輪換交接後,我跟著分隊領導來到了聯黎部隊的每個營區,走遍了每個角落。一路上,破舊的樓房,雜亂的街道,擁堵的交通,不時出現的戰爭遺址、斷壁殘垣的場景深深刻在了我的腦海裡。
我所在的分隊主要擔負“藍線”栽樁,工程建築、修繕重要基礎設施以及提供人道主義救援等任務,需要長期在戶外施工。黎巴嫩一年只有旱、雨兩季。旱季最高氣溫可達50℃,官兵們每天都要面臨烈日暴曬、蚊蟲叮咬的挑戰;雨季則風吹雨淋、道路泥濘、寒冷潮溼。
“吃苦不言苦,鐵肩敢擔當”是維和官兵的真實寫照。9月下旬,分隊接到臨時性施工任務。臨近中午,施工區域的氣溫已經上升到40℃,地表溫度近50℃。由於場地和施工材料受限,隊員們往往要帶著N95口罩和防護面屏,穿梭在雷區搬運施工材料,利用撬槓、工兵鍬、鋼釺等工具挖坑、裝卸車,日均作業長達8個小時。每天的衣服都是溼了幹,幹了再溼。由於每天靠人工搬運石頭、託運沙土,上下山幾十餘回,官兵們肩上、手上磨出了一個個血泡,傷好後結成一層層老繭,大家自豪地稱之為“和平印記”。
隨處可見的雷區標誌
而“藍線”附近到處可見的雷區“骷髏頭”標誌,更是讓人不寒而慄。即便如此,我們分隊官兵從未害怕退縮,而是抓緊快乾,穩步推進施工任務。
“good job!good job!”我第一次以“記者”的身份採訪外軍對施工質效的評價時,迦納營指揮長激動地說。此外,當地民眾看到我們手臂上的中國國旗後,都會對我們豎起大拇指說“chinese good!”“my friend!”“你好!”他們的友好和尊重, 讓我們感受到了不遠萬里來到這裡守護和平的意義。
向祖國敬禮
分隊自去年8月份部署到黎巴嫩任務區以來,用實際行動書寫著維護世界和平的大國擔當,先後完成了二十多項年度施工任務以及十多項臨時性施工任務。中國藍盔衛士為和平而來,我們在動盪的黎巴嫩,用熾熱的情感和美好的心靈,堅守和平,贏得了聯黎部隊官員、友軍及當地民眾的一次又一次的認可與好評。
“感謝組織為我提供了施展才華的廣闊舞臺,我一定會加倍努力,用更多更鮮活的新聞報道講好維和故事……”這是我剛抵達黎巴嫩任務區時,寫在維和日記本第一頁上的話。在接下來的維和過程中,我會繼續堅持用雙腳丈量新聞現場,用帶著泥土的圖片、聲音和文字講述有溫度的故事,展示好中國軍人忠實履行使命,維護世界和平的英雄風采。
(解放軍報客戶端·中國軍號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