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彈命中“敵機”,緣何被判“失敗”
——第73集團軍某防空旅破除靶場思維的一段經歷
■黃志偉 吳淮江 解放軍報特約通訊員 廖曉彬
西北戈壁,夜色如墨。午夜時分,隨著一陣急促的警鈴聲響起,第73集團軍某防空旅官兵火速奔向戰位。
“東南方向發現目標”“西南方向有目標抵近”……在營指揮方艙內,空情報知口令此起彼伏,透過指揮資訊系統上顯示的戰場態勢圖可以清晰看到,數十批目標閃爍不定,營長林文傑臉上滲出細密的汗珠。
“火力3隊,實施抗擊!”接到命令後,雷達操作手好不容易捕捉到“敵機”,卻遭“敵”強電磁干擾,雷達螢幕滿是“雪花”,目標訊號瞬間丟失。面對困局,指揮員迅速識別“敵”干擾方式,同步採取抗干擾措施,重新鎖定目標。
“四站導彈發射!”在“敵機”進入射界後,隨著林文傑一聲令下,一枚導彈發射升空。看著來襲“敵機”被擊落,林文傑終於鬆了一口氣。然而,就在官兵準備慶功時,指揮所卻接到“抗擊失敗”的通報。
導彈命中“敵機”,緣何被判“失敗”?一個大大的問號盤旋在全營官兵心中,營長林文傑更是當場嚮導演組提出質疑。
“‘敵機’被擊落前,其轟炸火力範圍已經覆蓋到指揮所。”導演組一針見血地指出問題,“將靶子被擊落簡單視為防空攔截成功,這樣的思維要不得,‘準星’沒有聚焦實戰,打得再好也沒用。”
覆盤會上,林文傑作出深刻檢查:“我們還是沒有從靶場思維轉變到戰場思維上來,習慣性認為對抗演練就是簡單打靶,把‘敵機’打下來就行,沒有把‘敵機’的戰技術性能等要素研究透徹……”
摔個跟頭,撿個明白。針對這個營出現的敵情意識不強、抗干擾遲滯、立體式防空能力尚待檢驗等問題,該旅決定常態化組織各級指揮員深入研究敵情、我情、戰場環境,帶著戰場思維開展不設預案、不編指令碼的指揮所演練,從根本上提升實戰意識和擺兵佈陣能力。
仗怎麼打,兵就怎麼練。指揮所裡,指揮員齊聚一堂,就“如何打通多型多套火力單元指控鏈路”“創新陸軍防空作戰思維”等問題展開激烈討論,積極探索戰訓耦合新模式;訓練場上,官兵們不斷提升指揮通訊平臺操作熟練度,確保戰時作戰資訊鏈路高效執行。同時,他們還深入研究“敵”可能使用的偵察干擾手段,進一步強化從干擾背景中提取目標資訊的能力……
不久後,一場對空抗擊演練再次打響,全旅官兵嚴陣以待,陣地上多型導彈、火炮混合編組,藍方攻勢凌厲,紅方見招拆招。干擾與反干擾,偵察與反偵察,各防空體系互為你我,在電磁干擾、火力壓制中以變應變。演訓一線,官兵們正快速拔節生長。
官兵懇談
不能只盯著命中率
■第73集團軍某旅 張亞賓
在對空抗擊演練中,發射導彈命中靶機,也同時“炸”出一個問題:打仗難道僅僅是簡單的打靶?實戰中敵機會像靶機一樣不堪一擊嗎?答案顯然是否定的。沉溺於靶場思維,把敵人想簡單,把情況設單一,實質上就是自欺欺人,無論彈藥消耗多少、命中率有多高,都是質效低下的簡單重複,對戰鬥力生成並無多少實質助益。一旦上了戰場,面對真正的敵人,必將驚慌失措、被動挨打。
戰場思維應是習慣思維
■聯勤保障部隊某部 白子玄
戰場思維樹得牢不牢,關係到戰鬥力強不強。對軍人來說,戰場思維才應該是習慣思維。從某種意義上說,這種思維越發達,訓練才能越實戰化。戰場思維的確立,既需要思想引導,也需要實踐固化。當平時訓練的一步一動都瞄準戰場、一槍一彈都盯著實戰,持之以恆,久久為功,戰場思維就會如劉伯承元帥所說:“槍端起來時,哪怕彈匣裡沒子彈,靶子在戰士眼裡也是真敵人了。
切實提升“磨刀石”的硬度
■空軍工程大學某連 蘇浩翔
軍事訓練,是戰爭預實踐;訓練場,是和平時代的戰場。在堅硬的石頭上磨礪,刀刃會越來越鋒利;倘若以豆腐當作磨刀石,不僅磨不出刀鋒,還會浪費時間和精力。因此,各級帶兵人要站在為部隊戰鬥力負責、替戰友生命負責的高度,切實摒棄靶場思維,樹牢戰場思維,把訓練場地設“真”、把對抗對手選“強”、把作戰程序想“難”、把訓練作風搞“實”、把方案預案研“細”,充分體現現代戰爭的複雜性、艱難性和殘酷性。”
來源: 中國軍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