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4年,美國人實在是被我們逼得沒辦法了。U-2高空偵察機頻頻被我方擊落,不僅飛機被我方繳獲,關鍵是,飛行員跳傘後也被我軍民俘虜。
在越南戰場上,美國人更是被擊落了2500架飛機,死了飛行員5000多人。
所以,為了至少臉面上好看一點,美軍把一種高空無人靶機改造成了無人偵察機。併成立了專門的“4028”戰略偵察中隊。1964年8月20日由剛剛服役的C-130大力神運輸機第一次向我領空投放。目標是偵查我西南軍情。
美國人是從沖繩嘉手納空軍基地起飛的,飛向我國南海海域。達到指定位置之後,機翼下掛載的兩架火蜂其中一架出現了問題,沒能脫離大力神,這讓機艙中的操控人員出了一身冷汗。
另一架火蜂成功脫離了飛機,像一枚導彈一樣自行飛翔。
在大力神控制室裡的美國人信心滿滿。也難怪,這種名為“火蜂”,長得也挺像大號變形蜂鳥一樣的無人偵察機飛得挺高的。升限是20000米。偵查高度也在17500到18000米。
而此時我方的殲-6飛機實用升限大約是17200米,正好比美國人的火蜂低了這麼幾百米。
所以,當我們剛剛列裝部隊兩個月的殲六升空之後,只聽到怪異的呼嘯聲,卻看不到飛機在哪裡。
殲六飛機要想完成作戰任務,是必須和地面雷達的領航員密切配合的。而火蜂這個小東西,還不到七米,在地面雷達上訊號很弱,又是第一次碰到,不摸規律,難以把握。
這兩個方面的原因湊在一起,導致美國人的火蜂首戰告捷,從海南島進入,經南寧,廈門等地,大搖大擺地在我西南領空轉了一圈飛向預定好的著落地。
雖然一架失控,另一架也跌跌撞撞掉到了寶島的水稻田裡。但是美國人仍然為戲弄了我中國空軍而洋洋得意。
驕狂的美國人立刻宣稱,中國人是不可能把他們的火蜂打下來的。從此之後,又陸陸續續派出這種型號的偵察機不斷侵犯我國領空。
我空軍的戰鬥英雄們哪能忍得住,憋著一股勁兒研究這個小東西,群策群力要把這個可惡的小東西打下來,打擊美國人囂張的氣焰。
10月13日,火蜂高空無人偵察機第八次侵入我國領空,這次火蜂是從友誼關入侵我領空,目標就是利用機上攜帶的高空偵察照相機對我國廣西進行偵查。
駐紮在遂溪的我空一師飛行員鄒廣如立刻駕駛殲六起飛迎敵。經地面指揮部精確引導,鄒廣如在17600米的高度順利發現了這個小東西。
殲六的速度,遠遠大於火蜂,鄒廣如很快就追了上去。鎖住,開火!可惜,鄒廣如連續開火也沒能擊中火蜂,眼看著這個小東西又要得意洋洋地飛走,憋了一肚子火的鄒廣如不管不顧飛到了17900的極限高度,卻依然沒有捕捉到這個小東西。
氣急之下的鄒廣如非常不甘心放這個小東西走,決心發揚敢於在空中和敵人拼刺刀的精神,開著飛機猛地向火蜂撞過去。
意外發生了,由於飛機本身就在升限飛行,難於控制,鄒廣如動作過猛,飛機一下子失速了。失速之後,飛機就像是竹蜻蜓的狀態,打著螺旋向下墜落,飛行員很難恢復對飛機的控制。
高空螺旋確實沒辦法像低空螺旋那樣,鄒廣如沒有這方面的經驗,無法改出,只好選擇跳傘。
不僅沒把敵人的火蜂擊落,還搭上一架我們剛剛量產的第一代超音速飛機,不是小事,驚動了我空軍司令員劉亞樓同志。
劉亞樓司令員親自下部隊調查情況。最後確認,咱們的飛行員在戰鬥中是盡職盡責,並且是英勇敢戰的,是好樣的。但是,針對火蜂的飛行特點,我軍也應該儘快找出相應的對策。
飛行員們靈機一動,從汽車衝坡的方法上找到了對付火蜂的辦法。
飛行員們首先總結了火蜂的特點。知己知彼,才能戰勝它。
飛行員們發現,火蜂的主要優點就是飛得高。缺點是飛行速度慢,規避動作幾乎沒有。
這樣一來,首先要解決的,就是我們飛機的飛行高度問題。
飛行員們靈機一動,汽車衝坡的方法之一,就是可以選擇提前加速,當然汽車提前加速有可能面臨後勁不足的問題。但是飛機這方面的顧慮就不是很大。
似乎,我們的飛機在發現敵機之後,可以採取提前加力加速的方法提高自己的高度。然後快速打擊敵機。
只有速度達到最大,才能升高到一萬八千米以上找得到火蜂。而之所以必須快速地實施打擊,原因就在於,處在升限的殲-6,飛行員對飛機的控制力很弱。咱們的海軍航空兵英雄舒積成就曾經說過,他駕駛殲六到了18000米的高度時,就有點發飄的感覺。
就像高速行駛的汽車一樣,任何一點微小的動作,都會給汽車帶來不可預知的改變。飛機更是如此,殲六飛到高限,做個瞄準敵機的動作,都會突然降低高度,甚至是造成失速,從而飛機失控陷入高空螺旋,最終墜毀。
所以,在升限的情況下的射擊動作,也和中低空時不一樣。尤其是,舒積成還曾經說過,火蜂的體積比較小,被彈面積只有一平方米,在這種情況下,離得遠了,打不中,離得近了,萬一打中了,敵機解體所產生的的碎片就會擊中我機,從而造成機毀人亡的嚴重後果。
綜合多方面的因素,最終指戰員們確定了開火的距離是400到1000米,而且在擊中之後,脫離的距離,不能少於100米,否則就會有危險。
這些數字聽起來好像時間很寬裕,實際上,留給射擊的時間只有四到五秒!而且,還得采取連續分次射擊,也就是說打一次就得調整一下飛機姿態。避免一直射擊帶來的後坐力使飛機失速進入高空螺旋失速狀態。
為了方便記憶,飛行員們把這套戰術總結為:固定環,近距離,連續射擊打肚皮。
戰術總結出來了,接下來就得進行戰前演練。為了應對火蜂,我空軍飛行員特地成立了高空小分隊。一架飛機一架飛機地“過關”,最終把升限提高到了18400米,並按總結的戰術,演練射擊動作。
想取得空戰的勝利,僅靠飛行員自己是不行的。地面指揮所,雷達員,領航員,飛行員一起在火蜂經常出沒的空域,進行了多次的合練。沒有相應的靶機,就得一次一次地試,達到空地默契配合。
打下來了!
11月15日,11時53分。大概美軍以為我們的指戰員正好是交班的時間,火蜂鬼鬼祟祟地出現在我海南省海口市東南215公里的空域,立刻被我雷達部隊發現。
雷達部隊判斷出是美國人的火蜂高空偵察機,五分鐘後,我空軍某師中隊長徐開通奉命駕駛殲-6飛機起飛攔截!
按照事先的演練,徐開通首先把飛機飛至16500米的高度,然後徐開通開始給飛機增速。當飛機達到最大速度,並與敵機較近距離時,徐開通突然拉起機頭,壓準敵人的航跡,像跳高一樣,一下子拉高了1000多米,達到了17500米的高度。
原來只能看到火蜂肚皮,這次火蜂就在徐開通的航炮射擊界內。
徐開通
450米,徐開通開始第一次射擊。
結果由於動作過大,飛機向左側晃動了一下,炮彈貼著火蜂的左側滑過去了,沒擊中!
修正,重新瞄準,此時已距離敵機300米,開火!
很遺憾,還是太急躁了,又沒有打中。
此時徐開通駕駛的殲-6已經很近了,如果再不脫離,很可能就會發生撞擊。可是也就是在這時候,徐開通發現正好在射界內看到火蜂的發動機噴口。火蜂和其他飛機的設計不太一樣,發動機的位置比較靠前,噴口也比較靠前,可以說,這是最後能夠擊中火蜂的機會。
230米,徐開通向火蜂第三次開炮!
別處不打,就盯著火蜂的發動機,從240米一直打到130米,終於火蜂的發動機著起了大火。
危險!此時徐開通距敵機已經不足百米,他立刻做出脫離動作,只見火蜂像一個大火球一樣從徐開通的上方一掠而過!
三分二十秒!從徐開通發現火蜂,到躍升,到開火講起擊落,總共耗時三分二十秒!
徐開通中隊長不僅乾淨利落地擊落了敵機,更是創造了戰鬥機在平流層擊落敵機的紀錄。
打破了美國人號稱火蜂“不可能被擊落”的神話,打出了我人民空軍的赫赫軍威!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我軍迅速總結和推廣這套真正與實踐結合過的戰術,準備把火蜂“變成”我軍練兵的靶機。
當然,敵人也不可能停滯不前。從11月15日火蜂被我軍擊落之後,美國人也意識到必須提高火蜂的技術。
他們甚至不惜停止用這種型號的飛機進行偵查。
針對我軍的戰術,他們不僅提高了火蜂的飛行高度,而且把火蜂的飛行航線由原來過多的平直,改成曲折多轉彎的飛行。
並且,還給火蜂掛載了兩個147N型誘餌無人機,干擾我軍飛機的攔截。這種誘餌無人機,通常在飛行一段距離之後,就脫離偵察機,主要作用就是吸引戰鬥機往大海飛,給真正的火蜂偵察機打掩護。
火蜂的這些改善,確實給我們造成了新的困擾。
首先,他的高度改到了18300米,而我軍的殲-6到達這個高度時,飛行速度就低於火蜂了。而且殲六到這個高度,擺動得比一萬七千米時更厲害了,更難以保持住高度,也難於調整姿態瞄準敵機,更遑論火蜂還掛載了兩架誘餌無人機。
1965年1月2日,養足了精神的火蜂又一次從我海南省方向侵入我領空。我空軍立刻起飛兩架殲-6進行攔截。
火蜂這次的入侵顯得非常的狡猾,進行了多次的大轉彎和小機動。結果我方飛機不是在想躍升時敵機來了個小機動導致我機錯失戰機,就是我機在躍升的一瞬間火蜂來了個大轉彎導致我軍機無法做出射擊動作。
眼看著火蜂就要向越南方向飛過去了。我空軍某師副中隊長張懷連盯上了這架最新技術的火蜂,壓準航跡,躍升至17700米的高度,距敵機175米時果斷開火,擊落了敵機!
這次打下敵機來之後,張懷連彷彿找到了上手的感覺,之後又打下了一架火蜂。我人民空軍又繼續把他的經驗進行推廣。
廣大空軍官兵深受鼓舞,不久之後的四月份,人民空軍某師“霹靂中隊”中隊長董小海在廣西上空與地面指揮默契配合,又成功擊落了一架火蜂。戰鬥過程十分精彩。
在距我機135公里開始,火蜂連續做了五次蛇形機動,妄圖擺脫我人民空軍的截擊。為了確保對火蜂的持續跟蹤,又不至於在轉彎時損失高度。地面指揮所準確指示董小海提高接敵時的轉彎高度,由一萬三千五百米提高至一萬四千五百米,同時縮短原定的接敵距離,由120公里縮短到70公里。
另外還採取了緩轉彎,小坡度,外側跟蹤的方法。在接敵過程中,董小海逐漸把飛機躍升到了18100米的極限高度。
驚險的是,董小海在追擊敵人的過程中,曾經出現了兩次失速,但都因為他沉著冷靜地改出,化險為夷,最終擊落了火蜂無人偵察機,創造了奇蹟。
這些經驗經過推廣,我軍指戰員對擊落火蜂無人偵察機的信心越來越足,後來又創造出了在18600米的高空110米的距離開火擊落火蜂的輝煌戰績。
110米的距離本來應該是脫離敵機的距離,在這個距離上開火,創造紀錄的同時,實際上也在挑戰飛行員的生命極限。
甚至於在後來殲-7服役之後,空三師的飛行員馮全民,在距離敵機370米的距離,摟火之後,就沒想著脫離,直至敵機解體,碎片擊中了發動機,發動機停車導致進入螺旋,改出之後又重新發動開車,最後安全返航。
打出了有我無敵的英雄氣概!
我們的殲-7上掛載的空空導彈呢?我軍的地空導彈呢?表現如何?
這裡有一個不太合適的地方。我殲-7飛機上掛載的霹靂2號導彈,是紅外製導導彈。目的是攻擊敵機的油箱和座艙。
所以霹靂二號經過敵機的發動機噴口之後有一個短暫的延時,才會在座艙和油箱附近爆炸。而前面咱們說了,火蜂的發動機位置靠前,發動機噴口也靠前。
霹靂2號空空導彈
霹靂二號發射之後,很順利地追上了火蜂然後爆炸,爆炸之後,火蜂卻還好好的,一點事都沒有。原來是導彈飛到火蜂前面才爆炸的。這樣用導彈打火蜂無人偵察機,就挺不合適的了。反正我們的殲-7升限是18700米,不用躍升也能追上火蜂。
1968年3月22日,空軍地空導彈部隊二營在廣西上空發現了火蜂偵察機,高度一萬八,後來又升到了兩萬米。
薩姆2地空導彈
營長立刻命令指戰員做好戰鬥準備,但是,此時二營的指戰員還沒判斷出這架飛機到底是敵人的U2高空偵察機,還是火蜂無人偵察機。
這兩種飛機特點不同,打法也就不同。為了提高命中敵人的機率。二營營長髮揮了我軍敢於近戰的光榮傳統,命令戰士們把敵機放近了打。
就在敵機距我65公里時,雷達部隊突然丟失了敵機的目標。二營不慌不亂,因為早有預案。作戰參謀摁下秒錶,開始“掐算”敵機的方位和距離。
當作戰參謀推算出敵機距我38公里時,營長命令開啟天線搜尋,這時戰士們發現這就是火蜂無人偵察機!
“命令!30公里時發射導彈!”營長果斷下令。
三枚導彈在敵機距我三十公里時騰空而起,準確將火蜂擊落,首開地空導彈擊落高空無人偵察機的紀錄。之後,地空導彈部隊連戰連捷,又擊落了兩架火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