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5年11月9日凌晨,正在熟睡中的蘇聯領導人勃列日涅夫被劇烈的電話聲吵醒,電話裡傳來的內容讓被攪了清夢本就有些惱怒的勃列日涅夫更加暴跳如雷:阻止它或者擊沉它!
要知道,就在11月7日,才剛剛舉行完了十月革命勝利第58週年紀念日活動,勃列日涅夫的心情還是相當不錯的。那麼,究竟發生了什麼事情讓勃列日涅夫如此憤怒而急於除之而後快呢?
1975年11月7日,勃列日涅夫在紅場參加閱兵式
時間回到11月8日,也就是十月革命紀念日的第二天,在立陶宛加盟共和國首都里加市中心的達烏加維河灣處停泊的蘇聯波羅的海艦隊1135型“風暴海燕” 級的警戒號驅逐艦上發生了一系列驚人的變故。
當晚十點半,政委薩布林以軍艦突發故障為由,把艦長波圖爾尼中校,把艦長騙到了位於軍艦下層的偏僻的隔艙內。對被領到這裡來的艦長波圖爾尼感到有些奇怪,還沒有等他發問,就被藏在暗處的薩布林的親信水兵沙因一下子打昏了過去,然後二人把艦長綁起來鎖在了隔艙裡,由沙因在外面把守,防止艦長醒來後逃脫。
控制了艦長以後,得手的政委薩布林隨即通知艦上的16名軍官和海軍准尉們到會議室開會,他有重要的事情要講。
晚上11點,等艦上的核心人員到齊以後,薩布林宣佈,由於艦長生病,由他暫時代理軍艦的指揮權,並率領軍艦前往列寧格勒,以致敬阿芙樂爾號巡洋艦的方式穿過涅瓦河,並透過廣播揭露痛斥勃列日涅夫時代的腐化,因為他認為蘇聯已經病入膏肓,已經從根子裡腐爛了,他要撥亂反正,讓其重新回到正確的軌道上來。
薩布林的話讓這些軍官們大吃一驚,沉默不語中,大家都在盤算薩布林的計劃可行性。
警戒號驅逐艦
稍微停頓了一下讓大家消化消化他的話的薩布林,接著說道,可以投票決定個人的立場,願意追隨他的就站到他身邊,不願意的,自然就是被軟禁起來,這樣可以避免這些人以後被追究責任。
經過一番思量,最終有八名軍官站到了薩布林一邊,另外八名則被關到禁閉室軟禁了起來。
控制了軍艦以後,薩布林立即召集軍艦全體人員開會,艦上165名官兵中有150人參加。
在會上,薩布林對艦員們宣示了自己的思想與理念,並進一步說自己的行動得到了大多數軍官的支援,要求士兵們都要服從他的命令。
或許是對當時蘇聯的狀況大家都感同身受,薩布林的話在士兵們激發了熱烈的討論,大部分人都對薩布林的計劃表示濃厚的興趣。當然也有一部分人並不認可薩布林的話,但都遭到了威脅,不得不也改弦更張,對薩布林表示支援。
薩布林還說,生病的艦長在船艙裡,正在考慮他的計劃。
就這樣,薩布林的行動計劃在一致同意的情況下獲得了透過,並計劃在次日天亮以後採取行動。
薩布林
那麼,薩布林這樣很具有煽動性的言論為什麼會得到大部分水兵的認可呢?這就得說說薩布林本人了。
1939年1月1日出生於一個海軍之家的瓦列裡·薩布林,自小就聰明伶俐,16歲就被伏龍芝軍事學院錄取。這是一所蘇聯的精英學校,而入學以後的薩布林,也成了這所學校的精英模範學生,更是因為他具備堅定的理想信念,被稱為“班級的良心”。
畢業以後,薩布林進入了北方艦隊。在這裡,他給時任領導人赫魯曉夫寫了一封信,當然是為了表達自己的一些不同看法,這些看法也影響了他,計劃中的晉升被推遲了。
後來薩布林被調往黑海艦隊,但對此不滿的薩布林又被調回了北方艦隊,還被任命為北方艦隊反潛防禦艦PLC-25號的副艦長。
1969年,薩布林獲得了到列寧軍事政治學院進修的機會。這次進修,徹底改變了薩布林今後的人生走向,因為透過學習他發現,蘇聯社會的現實與理想格格不入,體制僵化腐敗嚴重,但卻沒有人站出來說這些。按照他自己的說法,這是他後來為什麼會挾持軍艦叛逃的主要因素,因為他要做那個第一個站出來的人。
1973年,從列寧軍事政治學院進修畢業的薩布林以副政委的身份到警戒號上服役,不久即被提拔為政委。
由於薩布林思想非常正統,所以他在艦上的官兵中,威望還是很高的。
這也是他的計劃公佈以後,支援他的人比較多的原因之一。
但並不是所有人都認可他的想法,艦上的團書記、少校軍官弗爾索夫就是其中之一,而且他還是艦長的親戚,對艦長生病一說持懷疑態度,一定是出了什麼事情被限制了自由。
在自己的判斷得到證實以後,弗爾索夫乘人不備透過繫纜跳入了冰冷的海水裡,游到了附近一艘潛艇上,說他要向基地舉報薩布林的行為。
11月9日凌晨兩點,被送上岸的弗爾索夫一路狂奔,門都沒有敲就闖進了波羅的海艦隊副司令柯索夫海軍中將的辦公室。
午夜時分,副司令還在辦公室工作,可以說是很敬業的。
但當渾身溼漉漉的弗爾索夫上氣不接下氣地把警戒號上發生的事情告訴了副司令以後,副司令並不相信他的話。開什麼玩笑呢,這傢伙一定是喝多了,精神出了問題才這樣胡說八道,蘇聯的軍人怎麼可能叛逃呢。
無論弗爾索夫如何解釋發生的事情,就是沒有人相信他,甚至還因為他的堅持,而打算將他送到精神病院檢查檢查腦子是不是出了什麼問題。
弗爾索夫並沒有被送到精神病院,因為在2時50分,副司令收到了警戒號啟航開出了軍港的訊息,而艦隊並沒有安排警戒號出航的任務,這說明了什麼,自然是不言而喻的。
這下子,副司令慌亂神,這個該死的薩布林,你這是要往死裡害我啊。
警戒號為什麼偏偏在這個時候出海呢?原因還在弗爾索夫這裡,薩布林發現他不見以後,知道大事不妙,再不走就走不了。
於是他一聲令下,警戒號啟航,以30節的高速駛向波羅的海。
警戒號叛逃的訊息,層層上報,很快就到了勃列日涅夫這裡,於是便出現了文章開頭的那一幕。
得到訊息的勃列日涅夫大怒,下面的各級軍官們不敢怠慢,急忙下令修理警戒號。
由於失去了先機,未能提前把警戒號封鎖在港口,所以這次蘇聯方面出動了相當規模的立體攔截力量,波羅的海艦隊、海軍航空兵、空軍前線航空兵從水上、空中展開了對警戒號的攔截行動。
海軍方面自然是衝在最前面,由於警戒號屬於海軍,當然得由海軍先出面清理門戶了,波羅的海艦隊的半數水面艦船都加入追擊行動,那畫面還是很壯觀的。
波羅的海艦隊的副司令柯索夫中將也不含糊,命令無需警告即可直接擊沉警戒號。
尤爾馬拉附近的相簿姆斯機場,蘇聯第15航空集團軍的第668轟炸航空兵團得到了指示,那就是擊沉警戒號,絕不能讓其叛逃成功。但由於警戒號噸位較大而且非常堅固,圖16轟炸機並沒有配備相應的航空炸彈,轟炸行動不得不推遲。
海軍方面看似行動很快,但效果其實並不理想,因為畢竟都是海軍的,有著同僚情誼,海軍方面還下不了死手,出去執行任務的軍艦和海軍航空兵都因為各種原因沒有對警戒號出手,因為他們說沒有追上警戒號,它跑得太快了。
而這也是蘇聯方面派出空軍轟炸機執行任務的原因。
空軍方面在發現這艘軍艦屬於自己國家的以後,也一度猶豫了一下,但還是接到命令炸燬它,因為偵察機發現警戒號正在朝瑞典方向駛去,而不是列寧格勒方向。
原來,見軍艦被蘇聯空軍追擊,薩布林知道自己去列寧格勒的計劃是鐵定實現不了的,於是便命令改變航向,朝瑞典海域的哥特蘭島駛去,而這也給了轟炸機轟炸它的絕佳理由。
在被轟炸機發現了位置以後,警戒號遭到了20多架轟炸機和軍艦的圍困,一顆炸彈也被投到了警戒號的甲板上。
爆炸導致警戒號的船舵被卡死,失去了船舵的控制,警戒號就開始在原地打轉轉了。
瓦列裡·米哈伊洛維奇·薩布林少校
實際上,警戒號一路上遭到圍追堵截的情況,自然被艦上計程車兵們觀察到了,轟炸機的轟炸更使得他們驚恐萬狀,知道不能再這樣下去了,必須要做點什麼了。
一部分對薩布林的計劃起了懷疑態度的水兵,在海軍中士科佩洛夫的帶領下,跑到關押艦長的地方,制服了看守沙因以後,把艦長波圖爾尼中校和其他被軟禁的軍官放了出來。
而實際上艦長在掙脫繩索以後,也試圖逃出來,但沒有成功。
重新獲得自由的艦長,立即命令兵分兩路,一路朝甲板衝去,自己則帶人從內部過道趕到駕駛臺。見艦長到來,薩布林知道自己失敗了,而艦長則舉起手槍,對著薩布林的腿上就是一槍,把薩布林擊倒在地,然後被控制了起來。
實際上,對薩布林所作所為極為憤怒的艦長波圖爾尼中校,開始是想直接打死薩布林的,但轉念一想,發生了這麼大事情,不能讓其輕易死去,還是讓他接受審判的比較好。
重新控制了軍艦之後,艦長透過艦上的廣播對外發布講話,表示已經重新拿到了軍艦的控制權,這也避免了軍艦被轟炸機擊沉的命運。
當警戒號打出已經控制重新軍艦的訊號後,對其進行追擊的軍艦上的水兵登上了警戒號,在艦長的引導下來到了駕駛臺。
自然,他們帶走了負傷躺在地板上的薩布林,他也是這次事件中唯一的一名負傷者。
而據在機場等待空軍轟炸機返航的空軍中校講述,那架投下炸彈炸壞警戒號的轟炸機飛行員在走下飛機的時候,情緒非常不好,大概是無論如何也沒有想到,本來是要投到敵人頭上的炸彈,卻不得不炸了原本是自己人的軍艦,所以有些灰心喪氣吧。
審訊記錄表明,審訊者認為薩布林看起來非常天真,甚至有些孩子氣,完全不知道自己應該怎麼做。
1976年7月13日,把自己比作唐吉坷德的薩布林被蘇聯最高法院軍事法庭以叛國罪判處死刑,並於1976年8月3日被處死。
薩布林的親信沙因則被判了8年有期徒刑。
其餘跟隨薩布林的軍官和士兵,則相繼被開除、撤職或被調離,警戒號也在事件結束以後被調往太平洋艦隊,成為堪察加區艦隊第173反潛艦支隊旗艦,於2002年從俄羅斯太平洋艦隊退役。
由於蘇聯方面對警戒號叛逃的真實原因一直諱莫如深,外界也一直按照叛逃來描述這個事件。
在1980年代,美國作家湯姆·克蘭西還以警戒號叛逃事件為原型,撰寫了小說《獵殺紅色十月》,並在1990年被拍成電影搬上了好萊塢。需要指出的是,小說和電影裡則把紅色十月號的艦長雷米斯描寫成了投奔美國自由世界的勇士。
1994年,蘇聯解體後不久,俄羅斯軍委最高法院重審了警戒號叛逃案,認為當時對他的判決過重,認定薩布林行為不算是叛國,其罪名應為濫用職權,為他和沙因兩人部分平反。
好訊息來得有點晚,薩布林是聽不到了。
如果薩布林泉下有知,得知蘇聯後來的結局,不知道會做何感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