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世紀清末將領董福祥,是一個比較複雜且帶有悲劇色彩的近代歷史人物。
他是由一個流民首領蛻變並被擢升為朝廷大員的。
其前後經歷比較複雜,有鎮壓叛亂,也有收復祖國領土、抗擊外國入侵的功績。
董福祥的一生,大致可以分為五個時期。
(一)固原家居,求學習武-一-公元一八三九年 至一八六二年(二十三歲以前)。
(二)倡集團練,抗擊官軍-一公元一八六二年 至一八六八年(二十九歲以前)。
(三)投降左宗棠,所部隨劉錦棠(初期隨劉松 山)攻佔金積、河州、西寧等地叛亂據點,全力鎮壓叛亂——公元一八六九年至一八七四年(三 十五歲以前)。
(四)披荊斬棘,隨左宗棠收夏阿古柏侵佔的土地,挫敗沙俄南下的陰謀,並駐防新疆——公元一八 七五年至一八九四年(五十五歲以前)。
(五)率甘軍駐防京畿,統領武衛後軍,抗擊八國 聯軍,圍攻外國使館公元一八九四年至一九OO 年(六十二歲以前)。
01 江湖少年
董福祥,字星五,甘肅環縣人。生於1839年,卒於清光緒戊申年(1908 年)。
因加封太子少保銜,人們乂稱他為“董宮保”。
漢族,出身農家。
父親董世猷,晚年居固原,庚子事變前病故。
母親王氏,固原人。
繼母,董世猷侍室陳氏。
董福祥兄弟三人,福祿、福祥、福壽,董福祥行居第二。
董福祥原配夫人張氏,侍室趙氏。
董福祥少年時家境中落,其父董世猷不事農事,是當地一個很有權勢的哥老會首領和賭棍。
董福祥幼年不愛讀書,與同伴遊戲玩耍,便持矛戟率隊演戰,“時人異之”。
他經常跟隨其父往來於幫會、賭場,好聽人講江湖俠客義士和佔山落草的英雄好漢的故事。
青年時期,曾網路一些讀書人,大講歷史故事和當時世情。
02 敗官軍,聯合H、捻軍
同治三年五月(1864年6月),董福祥、張俊、李雙良等聚眾而起,抵禦叛軍和官軍。
其主要活動於隴東環縣、安化(慶 陽)、合水、華池和陝西北部鄜州(富縣),洛川、甘泉、保安、安塞、延安、綏德、靖邊、定邊等州縣。
這一帶子午嶺林區綿亙千里,山大溝深,梁嶺起伏,地域廣大,交通不便,利於其縱橫馳騁。
明末流寇李自成就是從這裡發起的。
隴東、平涼、慶陽各處流民,為生存皆奔投董營,一時間聚眾十萬。
同治四年年六月,雷正綰在強家沙窩敗退時,董福祥又率隊追擊,繳獲無數軍火器械。
同治五年四月,董福祥進踞安化所屬之棗子碥、王家凹一帶,“設伏要隘,列隊山頭,綿亙千餘里”。
同治五年五月,與劉蓉所統官軍交戰,董福祥以一部正面對陣吸引清軍主力,大部在兩翼及清軍後側集結,當清軍投入主力應對正面之敵時,再發起三面合擊,劉蓉全軍潰敗,傷亡3000餘人。
同治六年四月進攻環縣,攻陷環縣縣城,知縣翟棟樑率領防軍及全部家丁拼死巷戰,集體戰歿。
此時,董福祥已擁戰兵5萬,在武器裝備上,洋槍火炮取代了冷兵器,在擴充步隊的同時,還建立了馬隊。
以環縣慶陽和固原等為根據地,向東聯絡高萬鎰部。
董福祥分其部為兩隊,一隊留守安化,親率一隊主動出征。
十一月,董福祥襲擊保安、合水交界的東華池、林鎮廟,取得成功。
同治六年春,董福祥與H軍開始聯合行動,勢力波及陝西。
同治六年六月以後,董福祥遂轉戰向綏德、米脂、薛城。
董福祥又聯絡了張福滿、扈正喜等部攻克安塞縣。
後又聯合陝北一帶的H軍及與西進的捻軍相呼應,攻佔了陝甘門戶寧條梁戰略要地(靖邊縣屬),董福祥遂以寧條梁和花馬池鎮靖堡為根據地。
以游擊戰的形式,率部聲東擊西,飄忽不定,往來於保安、安塞、橋扶峪、董園、定邊、合水一帶,並謀攻延安府城。
彼時的陝西,西捻軍由張宗禹率領,欲趁陝甘亂局,在西北建立根據地,與東捻軍互為犄角之勢,儲存和發展力量。
H軍大部開始自甘肅往返陝西
流民武裝董福祥正處於勃興階段,與H軍聯手抗衡官軍。
左宗棠已督辦陝甘軍務,主要面對的敵人就是這三方面:
一是西捻軍;
二是H軍;
三是”土寇”,即董福祥二十餘萬流民隊伍。
清軍則是三部之共同敵人,在這個前提下,董福祥與其它二部關係則是遙相呼應時分時合,各不相屬,互相利用,藉機發展。
同治六年九月以後,西捻軍進入陝北攻佔綏德城,牽制了清軍力量。
03 鼎盛時期
董福祥乘機築寨擴軍,陝甘,特別是慶陽平涼一帶流民投者絡繹不絕,董福祥所在花馬池一時成了陝甘難民、潰兵遊勇、哥老會的大本營。
左宗棠計劃將捻軍和土寇均消滅在陝北境內,他在“劉提督厚基稟洛川等處連日獲捷情形由”的批札中說:“該提督以數營之眾分顧數百城池,實為難得。以賊勢論,不外北竄、西竄兩路。
西竄尚在設法截剿,北竄則無攔頭之兵,又難辦糧,賊與官軍兩困之勢耳。”
同治七年,西進陝甘的西捻軍從陝北轉入山西,清軍主力轉入山西圍剿西捻軍,陝甘的一些城池屢被董福祥攻破。
正月,董福祥率眾進攻延長。
正月初三日,董福祥軍復佔靖邊寧條梁。
正月十五日,董福祥又克懷遠,殺清軍總兵文星明。
後又往攻榆林府,破神木。
三月,董福祥率部襲擊盤龍川一帶,直至安塞邊境。
遭逢兵焚和各種自然災害,無家可歸和逃荒尋食的流民饑民,成了董福祥源源不斷的兵員來源。
當時僅由甘肅進入北山者就有數股,“每股多者兩萬,少者萬餘”有力地支援了董福祥,部眾越戰越強,不斷擴大。
董福祥另遣部隊由米脂向北,襲取榆林等地,駐紮響水堡和神木柏林堡。
金順前往圍剿,董軍響水部分,主動撤離,沿途騷擾金順,神木駐軍則向府谷發動攻擊。
金順的大部分兵力被牽制,日夜不得安寧,白天董軍出動小部隊,出其不意頻繁發起短促攻擊,晚上圍繞官軍營地,防火鼓譟,打槍放炮,官軍無法休息,十天下來,金順被拖得是筋疲力盡,軍心渙散,鬥志全無。
董軍主力則趁機攻打萬家墩,清軍鎮羌堡都司王培蔭戰死,萬家墩失陷。
董部另一支佔據懷遠,四月十六日,又攻佔陝西延長縣。
從左宗棠的批札中可見董福祥當時在陝北的情勢。
左宗棠在“高提督連升稟折回宜君防剿由”中批道:“而富、甘一帶匪蹤密佈,西至正寧、寧州,西南三水、彬 州、涇州、長武、慶陽,陝、甘回土各匪到處充斥,勢已連成一片。”
“自捻入北山後,陝甘之回絡繹奔赴,由隴、彬、鳳以抵富、洛,一片賊氛。”
同治七年六月以後,陝甘形勢發生了變化。
隨著支線戰場西捻軍的失利,官軍主力逐漸壓向陝北。
先是金順部進入北山奉旨剿辦,分別駐紮響水堡、波羅鎮。
隨後,官軍彙集陝北,進行圍剿。
在強大的攻勢下,董福祥的合作伙伴-環縣人扈彰率部投降,其部下陳海鵬等人轉投董福祥。
八月二十五日,與董福祥一起舉事的高萬鎰被擊敗,不久喪生,其部四五萬人馬歸併於董福祥,李雙良。
至此,活躍在隴東和陝北一帶的漢族武裝集團,只剩下董福祥一支。
這也是董福祥所率漢民隊伍人數最多、權力最集中的時期,董福祥自封為“陝甘自衛團大元帥”,部下凡擁兵過萬者,都封為元帥,內分老營(董之基本馬步)、新營(以後歸從的)、聯防(友軍)。
同治七年甘肅大旱,董福祥二十餘萬眾迫於糧餉,將部隊分駐米脂、定邊、靖邊等縣。
同治七年七月,董福祥為解決糧餉,聯合各路聯軍攻打綏德城,連攻三次,均未得手。
九月初七日,董福祥利用成定康、劉聲集往援米脂之機,再次遣部圍攻米脂城,官軍由米脂返回時,董福祥部數萬,乘虛襲攻綏德,逼近城西南。
成定康遂率隊偃旗息鼓,翻山繞至董福祥部後面,分三路包抄,綏德城同知陳瑞之由州城率隊助戰。
董福祥前後受阻只好撤退。
幾天後,董福祥再次攻打綏德城,遭到猛烈炮火打擊,只好退轉三皇卯。
九月二十八日和二十九日,董福祥與H軍馬喜部聯合攻綏德城,遭到官軍埋伏,三面受敵,馬天喜被俘,董軍敗退。
04 五龍山之戰
十月十三日,金順往油房頭圍剿,行抵響水堡時,與佔據西山的董軍五六千人相 遇,金順以馬隊進攻,步隊分路合擊,董軍藉助優勢地形頑強抗擊,鏖戰兩個時辰,董軍全線撤退至五龍山、天路那。
在天路那,五龍山,董福祥聯合當地H軍共約兩萬五千人,挖掘長壕,修築據點,以三層縱深對抗與追擊而至的官軍 。
在一門後膛炮,五門火炮的掩護下,金順,成定康,李大有兵分三路以洋槍,火槍開路,吉林馬隊遊擊策應,穩紮穩打,步步蠶食董軍陣地。
對面聯軍以冷兵器為主,擅長白刃戰,軍內火炮,火槍數量不足以對官軍形成壓制,在官軍強力炮火打擊下,十餘處堡壘據點被攻克,
晚上七點左右,夜幕已降,戰場槍聲漸稀,破碎,燃燒的陣地,尚未斷氣的傷兵發出的絲縷呻吟。
金順環顧戰場,對面陣地已經空無一人。
五龍山之戰受挫後,董福祥準備北渡爛泥河出邊進入蒙古界。
十五日駐波羅鎮,打算十六日由波羅北渡河出邊。
時黃河水未結冰,又沒有船,只得仍回榆林。
五龍山之戰,董福祥成功地引火燒身。
05 游擊戰,金順疲於奔命
根據左宗棠北中南三路進軍的部署,中南兩路是為北路軍掃清進軍金積堡的障礙,南路軍專一對付河州,中路軍,北路軍只有先剿滅董福祥所部,才能打通金積堡的進軍通道。
所以董軍走到哪裡,官軍就將組織包抄的戰役部署在那裡。
董軍集結榆林後, 劉厚基即向榆林進發,又催調豫軍張曜部由河、保赴榆林,大同鎮續調之兵分佈薩託及河、保等處。
左宗棠奏請敕下張曜一軍兼程向榆林匯齊,調撥吉林、黑龍江馬隊數千往榆林匯剿。
十月十八日,劉厚基部由榆林結隊出邊,同時,又飛諮綏遠將軍安定及山西巡撫鄭敦謹要沿河各軍加意防範。
金順追至大李之兒漢這個地方,才知道董福祥馬步七八千人於在昨天夜宿此處,得知官軍尾追,就繼續向東北方向而去。
官軍飽餐後連夜跟蹤追剿,十九日黎明至禿尾河,遙見河東岸金雞灘有騎兵千餘人,官軍馬隊從上游渡河,遭到董福祥騎兵阻擊。
金順又急督步隊渉寒水而過,在金雞灘展開激戰。
鏖戰近三個時辰,董營分兩路撤退,一路向西北的新廟灘方向而去,一路向東北。
金順親督馬隊尾追向東北方向去的一支,直追至大喇嘛廟灘。
在沙磧地帶又展開激戰,一個時辰後,萬金榮、李考祥兩部前來增援,馬步配合圍剿,這支董軍被殲滅三千人。
面對數路大軍步步緊逼,包抄圍剿之勢董福祥採用避實就虛的游擊戰,運動戰與官軍周旋,尋機突破。
當金順、劉厚基尾追董福祥部往喇琳廟灘的一路時,董福祥又另遣馬隊千餘向葭州方向突襲,由李雙良率大隊數萬人駐紮魚河堡大小鹽灣。
湖南綏寧遊擊李考祥帶營至魚河堡,李雙良早已轉移。
董福祥在遊擊途中,又不斷聯絡H軍,騷擾,吸引官軍。
面對四處開花的局面,金順,成定康只得分兵駐守神木,府谷,榆林,葭州。
同治七年(1867年)十一月初,劉松山老湘軍已渡茅津抵平陽,左宗棠令其駐紮河西,防範叛軍渡河入晉。
此時宋慶部已由太原北上,張曜由河、保入榆林。
左宗案上奏說:東北延榆綏一帶土匪董福祥、李登與甘回蘇阿匐等不時竄抗,“近日賊從遍注米脂、葭州迤北神木、府谷地界,西南自廓州以至邠鳳。陝回不時竄擾,而甘回不時附入其中。'’
同治八年(1869年)正月初二日,H軍的一支活動於邊外,金順即由榆林取道高家堡追剿,及至神木,敵人早已離去。
當金順準備追擊時,米脂縣令張守基、葭州牧何福至飛報:
董福祥部的一支過無定河襲攻米脂、葭州地,同時在榆林之小川口也發現遊騎。
金順只好於初八日星夜疾馳,揮兵援剿。
金順尚在半路,董福祥又離開米、葭地界。
當金順正擬窮追痛剿時,接到駐波羅鎮之羅德勝稟報:“H土各匪,東竄邊馬。”
這裡的 “H土各匪”,就是董福祥部與H軍之合部。
同時,活動在邊外的H軍又撲向府谷邊外之麻池溝。
此時河水已經結冰,府谷對於官軍來說尤關緊要,所以,金順一面派隊增援波羅,一面親自率隊直往府谷。
十一月二十六日李雙良在駱駝鋪、柏樹土瓜、樓子塌、王家溝一帶伏兵,與追擊的官軍展開激戰。
官軍數路包剿,李雙良受挫,向老君殿方向退去。
雖然,橫觀當時陝北戰局,“總由各匪縱集北山,官軍剿不勝剿。”
這段時間唯一的好訊息就是老湘軍劉松山全軍已抵山西永寧州,即將進入陝北。
在劉松山北路軍集結陝北之前,是董福祥部聯絡H軍活動最為頻繁、牽制和抗擊官軍最為得力的時期之一。
同時,也是他的造反生涯接近尾聲的前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