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武次位面】作者:FriedrichLau
連日來,隨著戰事的推進,俄軍開始不斷展示己方繳獲的烏軍方面的武器,除了上個世紀的蘇聯坦克裝甲車外,還有大批來自北約和美國的軍事援助落入俄軍手中,其中就不乏德國方面提供的鐵拳3型行動式反坦克導彈。本文就來和大家說說,這款源自二戰的單兵反坦克武器。
▲懷抱鐵拳3的烏克蘭士兵,圖片來源見水印
▲3月15日,俄羅斯紅星電視臺公佈了一段畫面,展示俄軍繳獲的各型武器,其中不乏北約給烏克蘭軍援的鐵拳3。圖片來源見水印
鐵拳3反坦克火箭筒的歷史最早可以追溯至二戰期間,1943年,德軍步兵開始大量裝備了一種名為Panzerfaust,也就是鐵拳的火箭筒,這是一種一次性的單兵反坦克武器,主要發射高爆反坦克(HEAT)彈頭。這種火箭筒後坐力小,生產成本低,對目標毀傷效果好,可穿透8英寸的裝甲,同時便於單兵攜帶,到二戰結束時,這種火箭筒一共被生產了670萬具。
▲1944年10月,一名德軍士官教官在訓練中使用鐵拳
1956年,西德國防軍成立後,為了強化單兵反坦克能力,於是開始配備PzF44型單兵反坦克火箭筒,也就是鐵拳2,以及卡爾古斯塔夫84mm無後坐力炮。但那是PzF44已經過時了,而卡爾古斯塔夫無後坐力炮有過於笨重,無法有效使用。
▲PzF44型鐵拳2反坦克火箭筒
▲在伊拉克南部城市巴士拉進行的特別軍事行動中,美國特種部隊士兵正在使用卡爾-古斯塔夫無後坐力炮
1973年,隨著反應式和主動式裝甲的出現,需要更有效的破甲武器的呼聲開始高漲,北約方面開始意識到這點,一種可以適應新的戰場環境要求並且還能保持良好射擊距離的單兵反坦克武器的設計便被提上了日程。1978年,狄那米特-諾貝爾公司開始設計研發鐵拳3的產品,並於1986年進行了首次測試。1987年,鐵拳3開始在西德服役。
鐵拳3設計緊湊、輕便,配備帶衝擊引信的110mm DM12或DM12A1型高爆彈頭,對移動目標的有效攻擊半徑為15-300米,對靜態目標的有效攻擊半徑為400-600米,為保障射手安全,彈頭會在發射5米後啟動工作,在推進劑用盡或接觸物體後引爆。火箭筒整體設計符合人機工學原理,同時後坐力進一步降低,確保射手在狹小環境下也能輕鬆操作。
儘管是PzF44和卡爾-古斯塔夫無後坐力炮的升級版,但PzF3也有自身的問題。步兵們抱怨它過於笨重,有時發射裝置容易卡住,對重型或新式裝甲的打擊沒有效果等。經過幾十年的改進發展,鐵拳3也在不斷改正先前出現的問題,首先是90年代末推出的PzF 3-T型火箭筒,裝有串聯空心裝藥的高爆彈頭,可有效穿透爆炸反應裝甲,對坦克主裝甲進行毀傷,可命中300米內的移動目標及400米內的靜止目標。
▲2016年,德國士兵攜帶鐵拳3參加演習
繼PzF 3-T後,鐵拳3還有其他的改進型號,其中較為出名的是PzF 3-T600和PzF 3-IT,其中PzF 3-IT600配備了射程倍增器(Dynarange)進行協助瞄準和定位,因此打擊半徑提升至600米。其他的改進型號包括PzF 3LR,射程為800米,能夠穿透700毫米的均質裝甲,Bunkerfaust為一種為城市戰設計的反掩體火箭筒。配備106mm的高爆兩用彈頭,可以有效摧毀建築物、野戰工事、掩體等堅固防禦。
▲日本陸上自衛隊手中的鐵拳3
1989年,日本成為了鐵拳3的首位國際使用者,兩年後是瑞士也開始進行採購。今日,鐵拳3被包括韓國、秘魯、奧地利、伊拉克、荷蘭、德國、比利時、義大利和模里西斯等11個國家使用,並在伊拉克、阿富汗、敘利亞戰場以及今日的俄烏衝突中均有所展露。